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0 14:02:34| 人氣6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雷克萊 / 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方古典音樂自中世紀開始,發展過程宛如地層堆積,每一個時代的音樂都奠基於上一個時代的成果,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自中世紀所留下的複音音樂(音樂不再只是單旋律);十七世紀的巴洛克音樂將文藝復興之對位技法(音與音之間如何擺放必須遵守一套嚴格的規則)深化,形成了結構複雜的「賦格」(多條旋律同時進行),音樂風格更加華麗(巴洛克Baroque一字來自葡萄牙文中的Barroco,意為「不規則形狀的珍珠」);十八世紀古典樂派則是進一步利用巴洛克時期所留下「數字低音」(一種音樂進行的規則),發展出「奏鳴曲式」之結構,呈現出古典樂派均勻、對稱的風格。因此,當一場音樂會曲目順著年代排列,聽眾便能比較容易地觀察每個時代是如何影響著上個時代,又每個時代將走向何處。

 

雷克萊的D大調奏鳴曲創作於巴洛克晚期,共有四個樂章,分別是小行板、快板、緩板與急板。樂章之間的素材沒有高度相關,但演奏時慢、快板交替接續,聆聽起來宛如一則由不同場景串連起來的故事。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個時期的「奏鳴曲」只是純粹指涉「器樂曲」,和古典樂派之後所謂的「奏鳴曲」(此時奏鳴曲已關係到作品結構)有所不同。

 

這首作品有幾項特點,它的樂句小巧、精緻,最多四個小節就會有一個小小的休息(呼吸);再者,音樂裡常常會出現重複的旋律,但有強弱差異,小聲的樂句就像是前一句同樣旋律的回聲;小提琴主奏屢屢出現裝飾音,是巴洛克音樂的特徵(演奏者可以自由地加入或變換),讓人不禁想到「不規則珍珠」之意涵。這些特色在下一個世紀仍然被使用,但古典樂派擴大了樂句的長度(例如四到八小節才是一個樂句);重複出現的樂句逐漸變成重複出現的樂段,例如奏鳴曲式中呈示部與再現部的遙相呼應;而裝飾音有時也不再只是純粹作為某個音的裝飾,例如莫札特曾在歌劇《女人皆如此》中利用震音表現劇中人物利用磁力治療的情景,模擬了磁力震動,也強化了人物肢體的喜感。

 

 

台長: 吳毓庭
人氣(6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聽見 |
此分類下一篇:詮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