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我連夜趕出來的講義。
雖寫得粗糙,卻是好重要的觀念。
雖沒有故事,只有觀念,還是貼出來吧~
家庭是奇妙的,除了表層的互動之外,永遠有更多層次,更幽微的複雜影響。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系統論底下的家族治療」,最具代表性的是「結構派家族治療」,還有這幾年在台灣非常流行的「家族系統排列」(或翻譯成家族星座排列)。 前者講的是「孩子的行為症狀,經常是反應父母或家庭互動關係的鏡子。」,後者講的是「因為孩子對家族心靈的忠誠,所以孩子經常代表了家族心靈裡被遺忘或被忽略的族人。(而代表的意思,經常是用一種社會功能標準來看的:適應不良,或異常行為)」
若孩子沒有那麼明顯的症狀,或適應不良,因為家庭結構的動力還在流動,夠有彈性與包容力。 則孩子的行為依然部分地反映著父母或家庭的互動狀況,呈現一種暫時的現象。 (可能是瞬間情緒卡住,或更彆扭等等)
或者,反過來說,當父母的我們在教養孩子,也經常會發現,兩人的親子關係,與三人的親子關係(也許是夫妻與孩子;我與孩子,以及一位陌生人;或孩子、我與長輩---)互動的方式,經常會不一樣的。
因此,所謂「二人互動下的三人暗潮」(意指,表面上是我與孩子互動,但實質上,這互動受著在場第三者的影響)就是我們得覺察、放下,並清晰界限的。
請先尋找看四個新聞台故事:
*****************************
【親職篇】2人衝突底下的3人動力 050809/3yr4
要怎麼樣才能贏爸爸呢? 050923/3yr6
嫉妒的故事 0507??/ 40個月
親密是雨水滋潤著青草 051027/3yr7
*****************************
【處理原則1】平時的修練:
1. 清楚自己與丈夫(妻子)或與公婆,陌生人自己的忌諱、限制或害怕
甲、 例如:當婆婆來時,我會壓抑自己平日的霸道,而變得收斂一些
乙、 例如:當公公在時,我會擔心他寵壞小孩,對孩子特別嚴苛
丙、 例如:當老公在時,我會不由自主想要獲取他的注意力,於是與孩子間有一種競爭愛的動力。
丁、 例如:當老婆在時,我的男性尊嚴特別強烈,特別無法忍受兒子的挑釁,更容易對孩子生氣。
戊、 例如:當媽媽在時,由於媽媽平日照顧小孩的習慣,所以孩子會特別依賴,這時候我可能特別對孩子的依賴敏感。
己、 例如:當夫妻冷戰時,我常常會使用間接溝通,故意把要對老婆說的話,對女兒說。
庚、 例如:當陌生人在場時,我對於孩子不禮貌的行為比平常沒耐心,因為我擔心別人會批評我。
2. 感覺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情緒,是單純對孩子的,還是自己的投射?(去覺察自己不合乎常情的情緒反應)
甲、 例如:當我對孩子的功課,有超乎尋常的擔憂或執著,是真的對孩子有幫助? 還是我有未處理的個人議題?
i. 對於自己生活辛苦的轉移,不接納自己的命運,而過於期盼孩子日後過不受苦的生活?
ii. 將自己過去學業上的挫折,與對成功未滿足的期盼,轉移到孩子身上?
乙、 例如:對孩子的生病有超乎尋常的過度反應,無法耐心等待感冒症狀的正常復原期,而拼命努力。 就想想,是否我最近有死亡焦慮? 或有失去重要親人的害怕被壓抑起來?
丙、 例如:對於別人如何評斷孩子,非常在意,超乎尋常。 問問自己,是否我也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斷?
丁、 例如:對於孩子的任性或耍脾氣,超乎尋常的易於憤怒,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我虧待自己? 過於認真扮演負責盡職的角色過久了? 不允許自己放鬆,於是我把對自己的憤怒(或是對我期待他照顧我的人(老公?)的憤怒”)投射到孩子身上?
戊、 例如:對於孩子的常規養成,過於強硬,且對孩子的要求超過他的年齡成熟度。 就問問自己,「是否我也過於嚴苛待己?」,或「我不接納自己生活的散漫,無成就,或得不到社會的重視與尊嚴?」
己、 例如:母親對兒子像父親的麻煩行為,非常容易發火,就問問自己,「是否把對老公的不滿、挫折、與憤怒,投射到兒子身上?」 或父親對女兒有過於頻繁且似乎難以掌控性幻想,就問問自己,「是否自己的性需求不滿? 自己與老婆的性關係怎麼了? 或是自己目前的生活事業不順,有權力需求的匱乏?」
庚、 例如:感覺自己過於焦躁、易怒、難以溫柔。(或是冷漠、壓抑、難以取悅),則要問問自己:「是否婚姻關係有些狀況? 是否性關係也凍結了?」
辛、 例如:發現自己太寵孩子了,整天想著的都是如何照顧孩子,如何讓孩子更好,或是幫孩子買些什麼東西? 問問自己:「自己是否沒照顧好自己的需求? 壓抑了自己的需求? 有不合理信念,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不應該享受?」 或是「你生命裡某個重要的特定需求,被你放棄了,你認定那是不可以去要的,於是你將這份空虛轉移到寵愛孩子身上,尋求滿足?」
3. 有時候,從孩子的特殊行為模式,或特殊症狀,也能看到自己能著力之處。
甲、 例如:孩子有拒學的反應,而學校的一切幾乎是正常的,孩子的人際OK,孩子對功課處於正常壓力值,孩子的老師維持常態。 試著反問:「最近家裡是否有些壓力,或親人間未直接言說的衝突?」
乙、 與孩子之間有特別的對立和衝突。 試著反問:「孩子是否到了需要更多自主權的時候了? 我對他的教養是否有許多外控?」或是「我最近有什麼挫折沒面對,於是我對生命的控制需求更大?」
丙、 若孩子有些特殊的依賴,產生黏人或煩人的各種狀況,頻繁的出現。 問問:「是否孩子最近有特殊的被注意需求? 是在環境上有情感上的分離焦慮?」「還是家庭結構可能面臨改變? 孩子直覺上反映出來,夫妻正商討離婚?」
丁、 若孩子的行為呈現了一些暴力,特殊的行為讓人覺得害怕(感覺背後有憎恨),或孩子特別冷漠。 則問:「孩子是否長期有被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孩子最近身處的環境,有特殊的資訊(例如新聞)引發仇恨或冷漠的反應嗎?」 或是「我或另一半,壓抑了些對人生的不滿與憤怒,甚至是恨意而無覺察?」
戊、 若孩子的行為呈現人生的退縮,對許多正常的人生責任有許多抗拒,對功課表現出讓人徹底失望的樣子。 則問問:「孩子是否有撤退需求沒被滿足?」「我們對孩子有過渡的期望,無法接納孩子的現況(失敗﹍﹍﹍)」 或是: 「我或另一半,對生命是否也有許多抗拒?」「我或另一半難以感激生命,難以接受自己的命運?」「我或另一半,對人生有嚴苛的期待,我們只允許人生﹍﹍,而不允許生命裡出現﹍﹍」
【處理原則2】覺知或新發現之後
若是情緒,就去【經歷它】,而後【擁有它】,再【釋放它】,
於是能【重新選擇】。
有所覺知之後,首先要去經歷它,用一種正確的認知去經歷情緒。 比方說,原本將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擔憂焦慮,現在則回到「是的,我有對死亡的焦慮。」 原本心思都在寵孩子,現在則進入:「是的,我不允許自己追求﹍﹍,我心裡感到空虛。」
然後用吐氣的方式,將情緒吐掉(反過來,若無法感受,則用吸氣的方式,讓情緒加強(感受是為了與之連結))
若只是模糊的認知猜測,而無法有身體或情緒上的感覺,可以試著作情緒穴道敲擊,作簡易版本14經絡穴道敲擊,敲擊時說:「我接納自己擁有最真實的感受,同時,我接納並深愛自己。」 敲擊情緒穴道在與情緒失連時,可以幫助自己與情緒連結。 在情緒過渡時,可以散發情緒能量。
若真的有些煩躁的感覺,但連上述的動作都無法與真實感受連結,則可以考慮作TFT的焦慮版本。 有更直接協助與情緒連結,或散掉情緒能量的功能。
所謂,擁有一個情緒,是將情緒的所有權收回自己,而不再將之轉移或投射到他人身上。 這麼做之前,認知上的調整是,「也許我的情緒是因為老公對孩子太嚴格,所以我才焦慮。 但本質上,我可以選擇不同反應,我承認並接納我選擇的焦慮反應。 因為,這背後涉及了我的獨特思維模式。」 「我接納並深愛自己,即使我選擇了焦慮反應。」「當我承認並接納,所有的情緒都有自己的抉擇參與在內時,我就有了情緒的自主權,這表示我有自由作不同的選擇。」
要擁有新的選擇,另外還需要打開新的視框。
會被卡在某種情緒無法作新的選擇,通常背後有個固執的世界觀,也就是二元對立的好與不好。 過於執著要好的,因而無法接納事情的另一面向,因抗拒導致僵化的情緒,反倒情緒尚無法自由,甚至人格尚無法整合或完整。
因此,我們會問問自己,「這個事件的背後的雙面性是什麼?」
所謂雙面性,就是事情的不同面向。
整體而言,在言語上,可以這樣自我對話;
「是的,每當公公在,我對孩子特別嚴苛; 原來我擔心孩子被寵壞。」
「這背後潛藏的擔心是我選擇的,我的某種內在引發了這樣的憂心。」
(直到能感受某種憂心為止,然後再透過憂心往下走。)
(尋找擔憂的經絡,敲擊穴道與使用自我肯定詞)
「是否,我對於孩子要長成什麼樣子,有一種特別的執著? 我不允許孩子長出我無法預期的人格特質?」(尋找固執僵化的經絡,敲擊穴道,與使用自我肯定詞)
「那麼,我願意看看事情的雙面性嗎? 當我接納了這是孩子的命,有一個我這樣的母親,加上一個會寵他的阿公,這裡可能有的雙面性是什麼?」
「當我發現更寬闊的視野之後,下回,當公公在場時,我可以有的新選擇有哪些?」
當我們用這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情緒,另一面,我們也學習尊重親人間不同的處理方式,或不同的教養觀。
這就是所謂的人際界限。
【處理原則3】處理雙親間的教養態度
雙親間若教養態度一致,孩子的行為容易適應良好,人生觀也較容易建立。 常規或內在紀律等等,也容易穩固下來。
但若雙親有不一致的的教養觀,除了努力協調之外,當現況還是不一致時,有幾個大原則需要注意。
1. 在涉及暴力,或兒童虐待的危險(忽略、思想虐待、情緒虐待、身體暴力、靈性虐待)下,用另外的方式處理。 (以保護為前提)
2. 不在上述前提下,以關係為前提,並對差異保持開放與學習的態度。
3. 所謂以關係為前提,對差異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其原則如下:
4. 在另一半管教小孩,而自己有些不認同,或焦慮時,暫時退到一旁,照顧自己的情緒,不加入。
5. 若自己狀況良好,可以協助雙方,公平而輪流地聆聽雙方,讓自己當一面公平而有溫暖的鏡子。(注意自己,若無尊重與信任的態度,則不適合扮演此角色。)
6. 試著去瞭解對方的世界觀,試著去尊重對方的世界觀。
7. 在能尊重對方之後,表達自己的瞭解與尊重(不抱持要改變對方的企圖),並邀請對方來瞭解自己的世界觀。
8. 是孩子認知成熟度,坦白攤開,父親與母親在教養上的差異。 聆聽孩子,協助孩子處理自己內在,如何面對不一樣的父親和母親。
9. 三人共同討論,在差異點上如何執行? 用一個可以涵蓋衝突的方式來進行教養。
10. 在溝通協調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彼此尊重。
【處理原則4】借用結構家族治療,在親子與夫妻間的界限:
1. 對配偶的情緒,尤其是未處理完畢的,不以孩子為傾吐對象,要確實找到外面的支持系統,能聆聽的朋友,或專業的諮商人員支持自己的情緒。 重點是,盡量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安定,以及維持孩子對雙親的尊敬。
2. 孩子難免有所敏感,可以表露的大致如下:「我與你的母親,最近在溝通上有些狀況。 這是我們的事情,我們有能力處理。 你能帶給我們最大的協助,就是好好過自己的生活,若有什麼困惑或不解的,歡迎對我說。」「請放心,我們會盡最大可能,學會彼此相愛。」
3. 若是孩子引發自己的情緒,則表達上的界限是:「你的﹍﹍行為讓我傷心。 讓我來照顧自己的傷心,等我好了。 我們再談談。」「我愛你,同時,對於﹍﹍的行為,我不認同的是﹍﹍,因為我的人生觀是:﹍﹍﹍」(是孩子成熟度而定)「我希望你瞭解我的人生觀,也願意學習尊重你的選擇。 而我邀請你將你的人生觀(怎麼想的)讓我知道。」
4. 結構家族治療,重視親代間的階層,也就是請父母留意自己,是否維持在親代間的權力位置,而不會給予孩子過多的權力。 也就是說,父母間的事情,或父母自己的事情,由自己來做決定。 孩子可以表達看法,但最後的決定權在父母手上。
5. 結構家族治療,注重親代間的黏密與疏離的平衡,觀察一下,親子間是否有平衡的親密關係。
甲、 例如:與孩子的親密度超過與配偶的? (這對孩子的發展,以及家庭的平衡,有礙)
乙、 例如:與孩子間的衝突過大,產生了過渡黏結的狀況。
丙、 例如:與配偶或與孩子間過於疏離?
丁、 例如:當某一方的配偶失功能(親密上的疏離、精神性的不在、責任上的退卻、分隔兩地、分居、離婚、死亡)時,盡量尋找更大的支持系統,讓孩子保有些童年。 注意孩子是否在責任上或情緒上,成為替代配偶?
【處理原則5】借用家族系統排列,處理親人間複雜動力,可以有以下的視野:
1. 當家裡發生重大失落(失蹤、離婚、家人死亡、親族間有重大的不公平或意外),得真正的哀悼與紀念,若選擇逃避哀傷,避而不談,會有更複雜的影響在後頭。
2. 人工流產,純屬於父母之間的事情,不需要對孩子說。 但是夫妻間得真正經歷哀悼與紀念的過程。 兩人需互相扶持,互相體諒。 共同負起作決定的責任。
3. 若夫妻間的結合,有之前的伴侶(相交很深、長久性關係、或同居而分手)或離婚的配偶。 則在配偶間,要記得並尊重前一任伴侶的位置,給予一紀念的位置。 「你是先來的,我是後來的」。 在家族系統排列裡,家庭結構,後來的有更大的權力,但後來的得尊重先到的,在心靈裡給予一位置。
4. 若心裡對自己的父母,有難以尊敬,難以接納的心結,需將之當成重要議題來處理。 當我們對自己的父母無法接納、尊敬與感激時,也會影響自己的婚姻關係,以及親子關係。
5. 讓孩子就是孩子,留意情感、權力與態度和位置上,自己是否站穩父母的位置。 而不會將孩子當成自己的父母。
*********************************
當父母的我們,真的有所覺知之後,感覺內在的承擔瞬間似乎沈重起來。
而輕盈同時在的是,因為
「我們就擁有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們去愛去面對我們的命運,我們就成了命運的共同創作者。」
「抗拒命運最快的方式,就是試著解決別人的問題,拼了命為別人努力」
「不肯定自己,不主動投入生命,生命就會反客為主,吸乾我們的精力,我們不能只要求生命來照顧我們,我們也要滋養它才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