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昇華到一片光明之中
──讀林煥彰的詩〈妳是一顆心〉
一、前言:
林煥彰由爾雅出版的詩集《翅膀的煩惱》(2008.01.01),圖文並茂,尤其詩的文字,配上詩人自己具有詩意的抽象插圖,賞心悅目外,更增加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我拿著詩集,把玩了月餘,發現第一○六頁的〈妳是一顆心──給蓮〉,和我早年讀過的周敦頤〈愛蓮說〉,頗有古今輝映之美,乃在這裡談談它們優點,供讀者參考,也請高明指教。
二、詩的主旨:
先看林煥彰的詩:
妳是一顆心
──給蓮
一個人的一顆心,如果也能和妳一樣
對著柔和的朝陽釋放友誼的芬芳
她一定是擁有無比歡悅的心情
和妳一樣,無灰無塵無風無雨
蓮,妳的名字就是這樣,叫做真誠,叫做純潔,叫做天真,叫做無邪
蓮,據說妳有一百片花瓣,瓣瓣都是讚美,瓣瓣都是祝福
如果妳是一個細心的人,她也必定是
跟妳一樣,有一顆細細密密的心
用一百片和唇一樣動人的花瓣
細說一種最初的感覺,一種最深的友情
蓮,妳是花,妳是一個人,妳是一顆心
蓮,妳是真誠,妳是純潔,妳是天真,妳是無邪……
展讀一次再次,欣賞百次,從左看,從右看,那是一朵有百片花瓣的蓮,一顆真誠、純潔、天真、無邪的心。妳讓人感覺是一朵花,又似一顆心,那種感覺,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喃喃訴說……
這種訴說,使我又想起了周敦頤的〈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以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早年讀周氏〈愛蓮說〉,信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如今再讀林煥彰的〈妳是一顆心──給蓮〉,更覺得蓮花是可以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高貴植物。
周氏把蓮花遺世獨立、聖潔清芬之神韻,寫了出來。而林煥彰把一個心目中的人,神格化,把她的細心、友誼、歡悅的心情,真誠、純潔、無邪的心,比喻成一朵蓮,除了再加上周氏的〈愛蓮說〉外,應該不會再有其他文章,更能增加它的光彩了。
三、詩藝探求
林煥彰心思細膩,他和一般的詩人不一樣,往往不喜歡藉由神秘的想像,去創造驚悚的效果;他反而用很平常的字眼,看似十分平常的邏輯,一點也不詭奇的設境,卻能創造出變化多端的詩篇。
以這一首詩為例,大概是寫給一個名字叫做蓮的女孩的詩。他把人的蓮,昇華為花的蓮,然後再由神性的蓮花,返回人間的女子蓮,這種看似平凡,卻像回力球,打過去又彈回來,不斷在人與神中來回,竟讓人讀到一種奇境,引起震撼。
所以我說林煥彰的詩,成功在造境,每一首都用十分家常的人物、故事,然後造一個境,像這一首〈妳是一顆心〉就造了一個蓮花聖潔的境,其他如何敘寫,技巧自然在其中矣。比如我讀到這一首詩的副標題「給蓮」,馬上就聯想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想到蓮花在周敦頤筆下的境界,自然而然的將它移轉到林煥彰的詩境中而相得益彰。
四、文法修辭
林煥彰這一首詩雖只有四小段,但重複的地方很多,一再的表示友情、歡悅、真誠、純潔……看似違反修辭學中不要重複的規則,其實作者是故意一再重複,以顯示蓮花瓣瓣,如妳的細細密密,一層又一層 ; 這樣的重複,讓讀者有再三審視蓮花多瓣和妳心思細密的用意,唯有再三審視,才能知道蓮花以及蓮這個女子的可貴 ; 唯有這樣一再重複,才有加強的效果。
第二種修辭手法是大家最常見的比喻法;例如「一個人的一顆心,如果也能和妳一樣」,比喻人心和蓮一樣聖潔,就會「對著柔和的朝陽釋放友誼的芬芳」。例如「蓮,妳是花,妳是一個人,妳是一顆心」,不論將蓮花比喻成人,或把人喻為蓮花,甚至於她們都是「一顆心」,都讓作者把比喻的對象,指向聖潔的方向,這樣的修辭手法,使詩有了明顯的神性。
以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當然也是引往神性的,但以植物學來說,蓮花種在淤泥上,只是吸收淤泥之養分,和神聖本來無關,作者卻賦予神聖,神格化。如同有人把雪花飄飄的白,喻為聖潔;但若有雪災,大雪阻路……則何神聖之有?這都是人們在修辭學上製造的神性。當然,也有詩人故意傾向魔性,眼中所見,心中所感,都是惡的、卑劣的,那種魔性的抒寫,當然也是他的自由,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另一種美學。
這首詩也使用了層遞法的修辭技巧,一層層,一瓣瓣的往裡面剝開、探視。此法別有於重複加強;重複加強的修辭前面已經說明了,這裡專談層遞法。
所謂層遞法,即如字面,層層逼進,就知道作者先說一層,比如外表「無灰無塵無風無雨」;再進而裡面「一百片花瓣,瓣瓣都是讚美,瓣瓣都是祝福」;再進一層「有一顆細細密密的心」;最後一層是完全瞭解了「蓮,妳是真誠,妳是純潔,妳是天真,妳是無邪……」,層層逼進,直到題旨核心完全出來為止。層遞法讓人慢慢欣賞詩文中一山還有一山、一水還有一水的美。
五、詩作主題的探求
一首看似平常的詩,你若用心探索,可以知道詩人創作的用心所在,絕不會如文字那樣表面化。我認為這一首詩在深層意義上,有下面幾點可以探求:
第一,蓮與憐,字同音;作者心中一直隱隱約約浮現著憐惜的意象。以往父權社會,女性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作者企圖以這一首詩去呼籲,要好好善待你心愛的人,如同憐惜一朵聖潔的蓮花,讓她們如詩中所言:「釋放友誼的芬芳」;她為什麼會「釋放友誼的芬芳」?只因你對她「釋放友誼的芬芳」啊!
第二,暴力與溫柔的探索;即使時至今日,女權主義者極力爭取女性的權利,但從社會新聞上得知,女性受到暴力侵犯,仍層出不窮。作者利用此詩暗示女性如一朵蓮花,要用心去體貼,用心去愛惜,感受她聖潔的芬芳;如果如狂風暴雨對待,花瓣自然凋零飄落。人們要用心去探索這層問題。兩性如何和諧,是讀詩之外的重要課題。
第三,物化的探索;人們在兩性之中,除了類似李昂小說《殺夫》一書中,所呈現的「殺豬意象」外,難道不能有溫柔的低語?你對她「釋放友誼的芬芳」,她難道會以「暴力」回報?尤其兩性之間的「物化」傾向十分嚴重,詩人的提昇性靈的背後暗示,值得重視。
六、結語
作者在此詩的後面,附有一段「詩外玄想」:「蓮的花苞像一顆心,拿它供佛,有道理;做任何事,真誠最重要。」真是阿彌陀佛;真誠在現代人好像不見久矣!
其實,人世何其複雜,單純的詩人,努力的寫出了這麼理想化的詩,和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樣,只讓人平添了一種無奈之嘆。嘆世間仍然在「生與死」、「靈與肉」、「墮落與昇華」之間浮沉,嘆人生還是如此的曖昧、轇輵、矛盾、無常,何時才能得見人生如蓮花之芬芳?
感嘆之餘,回到兩位作者的靈明作品中,感受那種脫俗、出塵的快意,十分愉悅。阿彌陀佛。
(2008.02.02夜. 中和)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