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8 09:55:08| 人氣2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初題唐詩】鎮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鎮魂】

詩/李宣春

- - - | |
荒 城 烽 火 燼

- | | - -
枯 木 更 蟬 囂

| | - - |
月 落 秋 難 挽

- - | | -
兵 魂 竄 九 霄


××××××××××××××××××××××××××××××××××××××××××××××××××××××××××××××××××××××××




注释:
荒城--偏僻荒涼的孤城。荒亦指廢置、棄置。

烽火--指戰爭、戰事。唐杜甫《春望》詩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燼--灰燼。燒殘的;剩余的。

蟬--為一種昆蟲類。夏秋間幼蟲蛻化而成。吸樹汁為生。雄的腹部有發聲器,能連續發聲。種類很多。俗稱知了。蟬的生長過程中,有十多年的時間是在地底經歷的──蟬卵孵化後「潛伏」在地底下,倚賴吸取植物根莖的汁液營養過活;在長達十幾年的某一特定週期後,紛紛鑽出地面並爬上樹幹。出土後,短暫的生命包含求偶、交配、產卵、死亡四步曲。脫殼後的蟬,生命只有兩星期左右,吸取樹的汁液,從早到晚不停鳴叫。

竄--竄逃、放逐、往上沖。

九霄--天之極高之處。或喻皇帝處所。唐杜甫《臘日》詩:“口臘面藥隨思澤,翠管銀罌下九霄。”亦借指帝王。


语译:

曾经因为战事连连而遭弃置现在一片凄残荒凉的小城,战火当初肆虐了这个小城,毁坏殆尽。而今是荒,凉。烽火已熄,犹余成堆灰烬。灰烬之中也许可见零星火光,但很快就会完全死寂。围绕城边的林木,枯死。蝉,才刚破土。攀附木上,喧哗鸣叫,越是用力,越是嚣闹。抬头月顿落,秋天也终要像其他季节那样过去。然而,就在死城、蝉鸣、秋风萧瑟交叠之下,昏暗遍野地,战死的军兵魂魄,身上还披著盔甲,涌生。下一瞬间,它们集体飞窜直上,窜进九重天外。

赏析:

“荒城烽火烬”,诗人首句即设下场景──这是烟硝弥漫过后,战事硬狠碾过的荒凉城镇。不见人烟,但见灰烬。想是人去楼空。此句蕴含静谧之声。

二句“枯木更蝉嚣”,反差出现了蝉嚣之声。蝉声绵绵不绝,似是哀泣,似是控诉,但此诗里,蝉声更像是一种顽强的拒绝同命运妥协。因为蝉,整群整队的蝉依附的木林,都枯死了。枯木之中如何还能挤榨得出一点蝉虫吸饮维生的汁液来呢?蝉的生命至多就只有两个星期,而它们蜕化成虫的时间却可以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诗人用上“更”字,加深蝉声的恒毅,也凸现和强化蝉虽薄弱,生命却极致强烈的一种力度。

三句“月落秋难挽”,暂时让声音沉落,转写当时的时令季节。月亮正缓缓落下,而秋天将始终不能被挽留更久。此句,细致地写时间流逝,时间缓慢地似要静止,但事实上时间还是继续坠落消失著。“秋”字点明当季为秋季,更有近晚秋之感。秋风瑟瑟,使画面、诗的意境有冷冽氛围。

末句,“兵魂窜九霄”为本诗最为教人镇慑之句,满坑满谷的战死军兵的灵魂,从尸身“蝉蜕”出来,庄严之中,重新归队,待一切完整归位,这只庞大的军魂同时同瞬飞窜直起进入九重天外,气势宏烈!

此句意含颇为玩味。“兵魂”窜入“九霄”所喻指的究竟是愤恨?是怨怒?是控诉?是哀泣?还是解脱?是挣脱禁锢的自由?对照二句的“更蝉嚣”,可以作为恰如其分的解答之一是:战乱终于可以平息了,那些死于遍野的旧魂老魄,再怎么愤怨也没法重返人世,窜入“九霄”是唯一能稍有挣脱,魂飞魄散前体会片刻自由的方法。诗人在一片凄迷之中,竟然带出了生命力量的强大、高价,与川流不息。

当诗再度回归平静,蝉声却是仍然依旧蔓延长流,荡气回肠。

台長: 阿春
人氣(2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