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22 18:18:52| 人氣3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上癮】我讀蕉風和八零后的我自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住那都是代表著自己與文學與心靈的發酵產物,味道當然與以往有所不同,吃得習不習慣便是別人的問題了。」
--木炎

【關于排版】
我在想,蕉風如果要打進學生(中學大學的好文學喜習字之)的圈子里頭的話,大概就可以靠這期了。蕉風從上兩期開始進行革新。而這一期除了把焦距放到80后的寫作者,在字形運用和排版設計,也多了變化。封面選圖是舒服且具特別的生氣感覺。

之前的蕉風,常常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大堆字糊在一塊兒,就算內容有多好,閱讀的過程始終是密密稠稠的……這一期,就玩起來了──圖與文──營造出了一種空間感,不會讓人有那種讀得很辛苦之后,還要上氣不接下氣。

你不能否認這是必要的,文學只能局限在一群文藝分子里頭流傳嗎?那和孤芳自賞有什么分別。文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照顧眾人(文藝分子以外的人士)的“視覺效果”總該要下點功夫。文學的內容要好這是不容質疑的,文學的外貌也要作好吧。

我是從一開始覺得蕉風“離我很遠”──到現在發覺自己可以在蕉風“下一城”的讀者。所以,理所當然,我會希望蕉風的包裝設計和內容可以對等,如此就能引起目光,刺激銷售。而,對文學重拾信心,把文學帶入生活──這些就可以有發生的更多可能性。

【關于內容】
一份雜志如果只能有單一部份的內容性質,那就不叫“雜”志了。蕉風出刊的期數受限,所以,理當要在取材上作到多元。我相信蕉風可以做到像明發期待的那樣,專注一期制作【八字輩】單元──可是還是要考慮到期刊次數啊──手上那么多要讀者留意的訊息還有那么多,留到下一期的話,不單時效性過去了,連內容的新鮮度也變質了──除非,有更多善心人士長期贊助,有更多更多的固定的長期讀者,讓出版單位免去銷售盈虧之苦───這樣蕉風就還有可能可以發展成季刊、月刊了。

【關于【八字輩】專題】
我不知道該怎么說。不成熟,我當然承認。可是,“幼稚”這個字眼,怎么看都是那么礙眼的,且教我感到──一臉屎屁(你想怎樣?我不可以摸索?我不可以出錯嗎?我不可以誤打誤撞嗎?)。也許我們之中有人覺得寫作并不是什么大事情(至少吃飽睡好更重要),但是,對于那些已經認真用心,用年輕生命,用思考去寫了的寫作者,你難道就可以這樣用兩個字帶過去了嗎?也許說出“幼稚”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而我也只是想說,對于人家認真寫出來的東西,你可以不看,你可以不屑,你可以棄置入糞土,可是,那也得發生在你認認真真一字一句一個標點符號都讀完以后。關于寫作這回事上,尤其是寫出好文章來的作者,就算是天才如張愛玲,也是有一定年歲的磨煉和投注的。請予以尊重!!!

當然我也像其他人一樣期待有一篇分析我輩之作品(我認為這是讓我進步的推力)。但是,我覺得并不一定需要做到好像學校作業那樣,等老師批改給分,才開始決定對自己的作品喜歡與否。寫作就想生孩子那樣,那有父母不喜歡自己孩子的。哪怕孩子不夠好也會認真調教好,等他們成龍成鳳,發光發亮的。這一期,蕉風選中我的文章,只能代表我在那時期的進度是到了那個層次。可是從那時到現在,我相信自己已經起步更跨前了一步。我是覺得當有人要評論我的東西時,盼望可以連那之后的作品一并觀察進去。

既然被蕉風選中了,我想這證明了這些寫作者是有一定的水準,所以寫作者難道不可以對自己有一點縱容的自信心嗎?我個人還是傾向于把重心放在寫作的持續性,繼續找機會把作品曝露與人前,質地好不好,讀者有讀者的標準,我有我自己應該要有的自知之明。

扯了一堆,是為淺見。

台長: 阿春
人氣(3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