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易斯叔叔的王國
彼得、蘇珊、愛德蒙和露西看到了一個空房間,裡面只擺了一個大衣櫥;就是那種門上鑲著鏡子的大衣櫥。除了窗台上一隻死掉的青蠅之外,房中什麼也沒有……
他們全都繼續往前走 --只有露西沒動……
露西驚訝地發現,門竟然一下就被她拉開,兩顆樟腦丸從衣櫥裡掉了出來……
她看到前方出現一道光……
她赫然發現自己站在夜晚的樹林中,腳下踩著白茫茫的雪地,空中飄舞著片片雪花。走了十分鐘之後她終於到達,發現那竟然是一根路燈柱……
再過不久,她就回見到來接待她的人羊……她會聽到關于掌管整個納尼亞的白女巫的事情……至于獅子的出現,已是更后來的事了。
嘿!當我們和露西一同看到那根路燈柱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納尼亞王國!
早在羅琳阿姨的哈利波特最愛的霍格華茲魔法學校建成以前,很多年以前,路易斯叔叔已經在牛津大學一點一點為他立下的納尼亞王國之中,構想著一個又一個新一號人物。一九五零年,他寫成《獅子、女巫、魔衣櫥》,馬上就有很多叔叔阿姨像我們這樣喜愛上這個奇幻王國的神秘故事。
接下來的几年之間,他又陸續寫出《魔法師的外甥》、《騎幻馬和傳說》、《賈思潘王子》、《黎明行者號》、《銀椅》和《最後的戰場》。每個故事都可以獨立成章。故事裡頭出現的孩子,在屬於他們的故事,進行他們私密且絢麗的冒險。然而,如果你稍稍多留意,咦,你會發現,他們之中的一兩位在其他的故事之中,會以其他姿態如:成人的摸樣……再度登場。
孩子終究會長大,大人有大人世界更艱鉅的冒險。不同的孩子來到納尼亞王國,發現不同的生命和真理,見證王國的興盛和衰敗。一切終究會成為傳奇,成為廢墟。唯一不變的是愛與和平,信心和勇氣,還有不死的希望。
(二)作家優雅地開始冒險
路易斯叔叔二十歲時,不顧家里的贊成反對,血氣方剛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像所有滿懷和平及愛國志向的青年人,一開始充滿著勝利美好的期待。然而一旦進到真正的戰場,炮彈、硝煙、血漿碎肉、泥濘、白骨、哀號……喚醒他們對現實處境的眼界。
前去戰壕之前,路易斯和一位名叫派迪的同僚結為莫逆之交。他們彼此約定,他日若是壯烈犧牲,生還的將要克盡自己的所有能力照顧對方的家人。當然,最終生存下來的是路易斯叔叔。
派迪陣亡,路易斯履行承諾收留他的母親穆爾太太和妹妹莫琳。他待她們如同自己親身的母親與妹妹。這個承諾在外人看來就像是一個背負在肩上的十字架。穆爾太太日益年老,對路易斯的依賴越深。正值青春期的莫琳製造了不少麻煩。路易斯毅然堅定地繼續照顧穆爾太太直至她過世。而莫琳后來也找到歸屬嫁人了。
當路易斯以為將終其一生和兄弟華尼持守單身,會一直埋頭與各自擅長的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之中,有一天路易斯叔叔,讀到一封來自美國讀者的來信。這封信的落款處寫著:喬伊‧戴維曼。她是詩人。
這封信就如同露西循著光線繼續前進看到的路燈柱,進入納尼亞王國,而作家們不知不覺進入愛情的王國之中。
喬伊和路易斯因著文學信仰相知相惜。然而就在他們確定找到了彼此心靈契合的位置,喬伊患上癌症。這段愛情讓作家擁有一個不一樣的生命冒險經歷。一九六零年,路易斯叔叔沉潛在愛中寫下《四種愛》。書中他把愛分成出於本能的親情、理性的友情、既分享又佔有的愛情,以及像耶穌基督為世人贖罪的那種大愛。路易斯叔叔認為,他對喬伊的愛是這四種愛的全部結合。這段日子也許是作家們最幸福的時候了。
喬伊終究是要死去,路易斯難掩心裡的悲痛,再次因愛寫成《正視悲傷》。他如此形容喬伊:“她的心靈迅疾靈敏有如捷豹,深情、溫柔與痛苦均難以馴服。她有如一陣疾風,躍起撲下,措不及防。”。兩年后,路易斯叔叔過世,前去那一個──信實與承諾雋永不變的地方。
(三)然而,冒險依然要繼續
那天在書店,我毅然買下整套《納尼亞魔法王國》。也許,這樣的舉動是出於我年方二一的輕狂。這一套《納尼亞》可以歸類成童話吧?我不知道。但是,請允許我這麼說我自己:我是天真地相信童話的半個成人。當我繼續深入搜尋並閱讀關於路易斯叔叔的一切,我是深受感動的。盡管,我從不曾見過作家(我在作家死后多年才出生于世)。
童話一定要如同想像中的美好才能成為童話嗎?我現在開始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否定的。
當童話中所有的主角一一消失隱去,曾經富麗堂皇的王國也要頹敗,然而,一定仍有一些東西是永恆不變的。
然而,冒險依然要繼續。
然而,冒險才剛開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