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3 16:44:00| 人氣1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產業瞭望:品牌的時代,巨人的世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產業瞭望-
未來的世界是巨人的世界?
--------------------------------------------------------------------
電子時報 (記者鄭琇文/矽谷) 2004/2/6

 日前某個早晨與Linksys(Cisco旗下部門)總經理曹英偉共進早餐時,談到之前Linksys決定併入思科(Cisco)的抉擇,曹英偉說了一句話,「未來的世界絕對是巨人的世界」。

 曹英偉的這句話,可說觸動了所有中型廠商的心,也幾乎是所有中型廠商的考量。當企業茁壯至一定程度,邁入另一種競爭層次時,沒有強而有力的財力、人力等資源做後盾,很難贏得長期戰役。

 依曹英偉的說法,現在Linksys最傷腦筋的事,還談不上規劃新產品、行銷,而是每天光做客戶服務就夠了,每天大量電話湧入,尤其是各個無線產品的互通問題,更是讓客服人員疲於奔命,在Linksys產品邁入國際市場時,各地區的客服支援更形重要,這種情況下,即使Linksys當初能夠在家庭網路市場打下江山,接下來則需面對如何保有天下的問題了。

 現在許多家電業者都把WLAN應用內建在液晶電視(LCD TV)上,如果這個WLAN模組與Linksys的WLAN產品不相容,那應該找誰處理?即使是在北美家用網路市場佔有率領先的Linksys,也不得不奔走於各大家電廠商,以解決WLAN模組的相容問題。

 Linksys為何不選擇獨立上市,而寧願情歸思科?因為中型公司轉型的瓶頸就在眼前。

 到底未來的世界是否為巨人的世界?在個人電腦(PC)與消費性電子產品交界模糊的混沌時期,傳統家電業者、IT業者等各路人馬不約而同的搶進,最後誰能勝出?消費性電子時代的遊戲法則,是PC業者或其他小廠玩得起的遊戲嗎?

 擁有自有品牌的重要性

 談到消費性電子時代的遊戲規則時,就一定得談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自有品牌它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品牌這個遊戲在PC時代很難玩,但在消費性電子時代,難度只有增加,而沒有絲毫減少的機會。

 3年前的美國秋季電腦展(Comdex Fall),筆者前往拉斯維加斯採訪,當時從機場到飯店,搭乘的計程車貼有宏碁(acer)廣告,2004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筆者搭的計程車上背後是貼著明基(BenQ)廣告。

 只要是來自台灣的人,在拉斯維加斯參加這種重量級的秀展,看到來自台灣這個熟悉的品牌,一定會相當感動,只是品牌之路何其辛苦,在消費性電子當頭的時代,與較標準化的PC時代相比,所產生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成功機率,更是低上加低,在看到台灣品牌極力站上國際舞台時,心中不僅在為他們加油,也同時看到未來這條品牌之路的艱辛。

 BenQ品牌能在大陸市場快速竄起,與該公司近來快速調整與宣傳形象有極大的關連,從贊助大陸CBA男籃聯賽、2004年歐足賽等連串宣傳手法,顯示BenQ在推廣自有品牌的企圖心,而除了大陸市場外,BenQ在歐美市場也相當用心,這些整合行銷的手法,比起PC時代,則必須要再花更多功夫經營。

 不打歐美市場 就不叫國際品牌

 「不打歐美市場,就不叫國際品牌。」這句話是大陸海爾集團副總裁柴永森講的。談到華人品牌,不得不提起海爾,根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公佈的調查結果指出,海爾為2003年大陸最具價值品牌,品牌價值達人民幣530億元,其他與IT相關的品牌排名分別是,排名第四的聯想,排名第六的TCL與排名第七的四川長虹。

 在2004年CES展中,大陸包括海爾、TCL、康佳、長虹等家電業者,莫不大張旗鼓的展示新品,海爾在CES的攤位上,幾乎清一色是由老美在解說,不僅如此,該公司在美國所僱用的員工,超過90%為當地人,同時在海外設立工廠,用「以夷制夷」之道來經營美國市場。

 為了在美國市場打響知名度,海爾在紐約市中心買大樓,在美國砸大錢宣傳毫不手軟,即使海外工廠成本較大陸本地高昂,還是維持約三分之一由海外工廠生產的比例。

 柴永森說,即使大陸本身的市場相當誘人,他們還是採取大陸與海外雙管齊下的策略,因為,不打歐美市場,就不叫國際品牌。大陸家電業者有這種氣魄,因為他們了解經營品牌的重要性。

 跳脫PC時代的窠臼

 PC時代的玩法絕對跟消費性電子時代不一樣,要花大錢、打品牌,想要在消費性電子時代打出自有品牌的廠商,一定得跳脫PC時代的窠臼,想法要徹底改變。

 任何想要打品牌的公司,不外乎是要注重經營形象、發展新產品、通路與經營客戶服務等各個層面,對此,台灣廠商已開始有認知了,並已了解經營品牌與通路的重要性,有些台灣廠商靠買品牌來經營,然而在行銷與客戶服務方面,還是不如美國廠商。

 某位廠商曾說過,打品牌是那種1年投入1,000萬美元都沒有結果,但還是得做的事情,從事製造業可以偶爾省點小錢,這裡摳一點,那裡摳一點,然而打品牌卻不能省。同時,消費性電子的通路行銷成本較高,一般而言,IT通路的成本約10%左右,但消費性電子通路的成本最高可高達50%。

 傳統IT廠商紛紛轉而朝家電業發展時,如果營運的基本概念沒有改變,還是一樣跳不出傳統窠臼,台灣廠商這一波從液晶電視等方面切入消費性電子市場的廠商,就必須要有這個認知,打破既有思維,重新規劃新局。

台長: 威利
人氣(1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