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5 01:21:00| 人氣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這樣的外交,怎能不跌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新聞週刊 王健壯專欄
簡又新把外交部長幹成這種模樣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879/879-012.html

  葉公超當外交部長九年多,做了兩件歷史性的大事,一是一九五二年簽訂「中日和約」,另一是五四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他卻曾對老記者于衡說:「對日和約談判時,總統是外交部長,張群是政務次長,我自己是常務次長」,「對美談判防禦條約時,總統是外交部長,蔣夫人是政務次長,我自己仍是常務次長」。

  其實這是葉公超不願居功的自謙之辭。蔣介石、宋美齡與張群雖然在這兩項條約的談判過程中,都扮演過某種程度的角色,但條約從構想、談判到執行,卻完全出自葉公超之手。他不但是台灣過去半個多世紀最有貢獻的外交部長,也是所謂「外臣外交」最成功的一個範例。

  兩蔣時代雖都經歷過多次外交危機,但當年的外交決策基本上採行的一直是「外臣外交」的模式。張群、王世杰與黃少谷等所謂的「內臣」,雖然都有豐富的外交事務資歷與經驗,也是總統信任的重臣,但像葉公超、顧維鈞、胡適之、蔣廷黻這些身居外交最前線的「外臣」,比那些「內臣」要更專業更幹練也更有聲望,因此當年可以說是「外臣外交」的黃金時期。

  但「外臣外交」的決策模式卻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出現變化,外交決策權力逐漸向總統府集中,造成「內臣外交」的抬頭。一九九五年李登輝康乃爾之行,當時的外交部長錢復曾表反對,駐美代表魯肇忠更為此下台。一九九九年三月,李登輝乾綱獨斷決定大手筆金援馬其頓三億美元,當時的外交部長胡志強事前未被告知。同年七月,「兩國論」引發台美外交危機甚至台海危機,胡志強也在決策核心外。反而是丁懋時、殷宗文、張榮豐與蔡英文等總統府內國安體系的這些「內臣」,在這幾項重大的外交決策中扮演核心的角色。「內臣外交」至此已成為主流路線。

  陳水扁上台迄今仍然延續這種決策模式。外交策略如烽火外交與闖關外交,形之於府內;外交危機也由「內臣」如邱義仁、蔡英文、柯承亨等人出馬化解。甚至連吳釗燮這樣一個小小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在外交決策過程中都比許多「外臣」還更有影響力。

  但跟李登輝相比,陳水扁的「內臣外交」卻更不專業。他身邊那些國安體系的「內臣」絕大多數都缺乏外交事務的實戰經驗,都是業餘的。再加上他又愛搞即興式的、突襲性的以及意識形態掛帥的外交,他這幾年之所以在外交上頻出狀況,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要多,放的火比滅的火要多,甚至讓程建人這個唯一重量級的「外臣」也萌生不如歸去的辭意,都跟他操作「內臣外交」失敗有關。

  「內臣外交」要操作成功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總統懂外交(像尼克森),內臣也懂外交(像季辛吉或布里辛斯基),否則必敗無疑。退一步說,業餘的「內臣外交」如果有專業的「外臣外交」可以強力制衡,外交也許也還不會出大亂子。但台灣現在的外交體系,內有歷史上影響力最弱的外交部長,外有感嘆「孤臣無力可回天」的駐外使節,這樣的外交不亂不垮才怪。

  尤其是簡又新把外交部長幹成這種小模小樣,甚至不成個樣子的局面,五十五年來唯他一人而已,在他前面的歷任十五位部長,從葉公超到田弘茂,不管死去的或活著的,大概都會同感不可思議吧!(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 (tJ)

op-ed@new7.com.tw

台長: 威利
人氣(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