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5 01:23:00| 人氣1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政治文化只有齷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新聞週刊 吳泉源觀點
這樣的政治文化實在齷齪不堪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879/879-022.html

  行政院長游錫坤在立法院一席「我是政客」的答詢風波,其實觸及了攸關台灣社會政治發展深層且十分有意義的課題,媒體與學術界似乎不應該輕輕放過。實在鬱卒!台灣民主運動幾十年的打拚與努力,最後卻得到一個人人輕蔑鄙視、齷齪不堪的政治文化(看看立法院就好)!豈不怪哉?!孰令至之?!

   被忽略的政治文化

  拉開歷史縱深看問題,台灣政治文化的「低度發展」其實是有歷史的緣由。自一九八○年代起,台灣經歷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的劇烈轉變,整個社會對於政治轉型的關注與能量的釋放,主要聚焦在集體行動的動員,以打破國民黨威權體制的壟斷。相對而言,政治變遷另一個重要的面向)>)>「政治文化」的角色,就受到忽略。

  政治文化,簡單地說,就是跟政治體制的運作以及社會動員密切相關的兩個文化面向:社會行動背後所隱含的「價值取向」,以及經由共同的經驗、生活方式、與知識所構成的「想像的社群」。政治文化幫我們建立政治與社會運動的聯繫,它一方面促成政治變遷過程中各種改革所必需的集體行動,另一方面,經由這些集體行動所鞏固的價值,反過來則會構成政治人物與政治運作所必須面對的壓力與限制。

  在這個意義下,我們不恥時下政治人物的品質,倒不是因為什麼「天上掉下來禮物」式的私生活情節,而是不恥這些政治人物掌握權力、卻無能追求一些起碼的價值,為台灣編織一點夢想,為這個百廢待舉的社會籌措對策。我們需要的是,另類的思考、想像力與社會動員來打造新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真的很重要!最近泛紫聯盟提出的貧富差距、稅制公平、與社會安全等問題,其深層的意涵在於台灣社會逐漸完成形式民主化之後,開始要進入典型的資本主義體制必須面對的政治民主與經濟平等之間的政治角力階段。這是台灣社會方興未艾的議題,也是開啟新的政治文化的一個努力。

  從科技與社會的角度,我們要提出另外一個可能更為「弱勢」、更為「底層」、也更為人所忽略的面向:技術與社會秩序的問題。

   政治家的標竿;面對技術政治

  長期以來,許多人對於台灣社會的長遠發展與生活品質,一直有個內心的傷痛。這個傷痛跟台灣現有的族群政治、城鄉差距、重北輕南、經濟發展、全球化、市民社會、公投......等主流的政治與社會論述都有關連,可是又都超越這些主流議題所能負荷的範圍!我們姑且稱為技術政治的問題吧!先來看幾個具體例子。

  台灣的建築,除了極少數炫耀性的億萬豪宅外,從平房、透天厝、到高樓大廈,從高雄到台北,都充斥著,借用李敏勇先生的話,所謂的「鐵窗症候群」!地段再好、設計再用心、材質再高貴的建築物,一旦加裝各式各樣的鐵窗與採光罩之後,就形成了雜亂的建築景觀。如果再加上鐵窗外掛滿外牆的冷氣與管線,我不知道任何對於台灣的未來地景存有美麗想像的人,怎能不悲觀與嘆息!(有多少人會對營建署研訂中的「都市觀瞻條例」草案、或「建築法」修正案抱持任何希望!)還有點感受與良知的建築師、設計師、或政治人物,午夜夢醒如何可能不失眠?!我們的小孩子在這種景觀下長大,又會形塑出什麼樣的美感經驗與秩序感?!

  再看台灣大街小巷的招牌看板!台灣人到底有多少人買東西、找店家是按(招)牌索驥?!這些一個比一個大、更耗電、更違規(甚至更危險)的招牌,到底是炫耀性的功能(缺乏公共性下的集體浪費),還是什麼集體心理因素使然?!別搞錯,我們並不是在追求什麼霸道的一元統一、或者反對後現代論述所訴求的在地社會脈絡所發展出來的混雜特色。可是,請你告訴我台灣從南到北許許多多漫無章法的招牌帶來什麼樣的象徵、美感或深刻的文化特色?!

  這麼多年來,除了少數幾條點綴性的街道進行過(不怎麼成功甚至醜陋的)招牌統一工程外,哪一個政治人物敢提案去釐清這個地景亂象?!周休二日去郊外散心時,你還會看到一個比一個更搶眼、更霸道的房屋廣告看板,矗立在全國各地大小道路旁,引領你進入渴望已久的山光水色。又有哪一位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敢去動這些有名有姓、有電話的建商?!

  還有,台灣的民眾家有喜事或死者往生時,就在馬路邊搭起棚子辦桌、辦喪事。這些鐵桿、簡陋帆布、用繩索纏繞、用保特瓶裝水押陣的場景,所造成的交通混亂與行的怨氣也就算了,可是請你告訴我,這傳遞了什麼樣的社會關係、祖先崇拜、美感秩序、與吃的文化?!(連戰、陳水扁一樣西裝筆挺去這些地方參加造勢辦桌餐會。)你如果曾經打過電話去管區派出所(或縣市政府)抱怨過這些路邊婚喪喜事所造成的擁塞、吵鬧或髒亂,那你就知道我講的政治文化是什麼意思!

   以技術改造社會的氣魄

  類似社會特性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摩托車、臨時冒出的路邊攤販、或屋頂上的違建。請別誤會,我完全瞭解並支持這些使用中的技術(technology-in-use)存在之理由。我們需要鐵窗、採光罩、與冷氣機,可以理解!因為特有的文化慣習、差勁的殯儀館、與不負責任的政府,所以台灣民眾要在家裡周圍搭布帆辦喪事或宴請賓客!我們的經濟生存與運作需要廣告看板做媒介,這也可以同情理解,甚至可以是一項特色。就像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在旺盛的經濟活動與公共運輸嚴重不足下,興起自力救濟的摩托車文化一樣。國家住宅政策的缺失導致家戶空間的需求,因而衍生加蓋違建的做法與採光罩的權宜措施,同樣也是人性的需求。

  重點在於,我們的政治,從來不去正視這些需求,並且透過公共的協商與審議民主的機制,釐清並建立這些廣泛使用中的技術之安全性與美感秩序的規範。就像台灣的住宅頂樓到處林立的水塔一樣,我們的民選首長與代議士從來不去追探,那些家家戶戶賴以維生的水塔是否衛生安全?是不是可以有協調的擺設與景觀?有沒有可能給台灣帶來另一種具在地特色的天空線?

  台灣的政界常愛舉下水道為例,強調政客處理眼前的問題,政治家解決明天的挑戰!下水道代表政治人物願意去進行不易展現政績、卻對社會長久發展有益的建設,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不過,比起那些百廢待舉的使用中之技術,下水道不需要建立公共性與改造社會秩序的美感與魄力。

  許多人知道包浩斯(Bauhaus)學校的理念造成了現代建築與設計的革命,但不一定不清楚,一個藝術學校的改革,何以掀起二十世紀美學、藝術、與文化思想的革命,其源頭就在於其創辦人格羅佩斯(Gropius)的世代,在一次大戰戰後對於工業化與民族主義的幻滅,轉而透過空間的改造來追求精神上的救贖與社會的改革。包浩斯經驗的歷史啟示在於,另類的思考與社會動員,也許是打造新的政治文化的康莊大道!

  讓我們從技術問題著手,監督我們的政治人物吧!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暨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秘書)(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 (tJ)

forum@new7.com.tw

台長: 威利
人氣(1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