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0
亞諾河不捨晝夜奔流著。
位於亞諾河畔的烏菲茲美術館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殿堂,這裡原是麥迪奇家族的辦公室,科西摩一世於1560年委託瓦薩利所建造。這棟三層樓建築沿著長方形廣場的長廊,與沿著亞諾河這面的三道圓拱相連接,整個館呈現一個U形;柯西摩一世的繼承者法蘭且思科一世將辦公室改成家族收藏品的展覽室,加上後繼的大公爵們不斷的增購藝術品,使得文藝復興時代的重要作品幾乎全集中在這裡,如達文西、拉斐爾、提香〈Titian〉、魯本司〈Rubbbbens〉卡拉瓦喬〈Caravaggio〉、米開朗基羅、波提且利等人的傑出作品。
這些文藝復興時代的傲世傑作,能免於逸失,要歸功於麥迪奇家族的最後一滴血脈─安娜.瑪麗亞.路德維卡。她於麥迪奇家族最後的一位統治者去世時,與新統治者協約,將麥迪奇家族全部收藏品捐贈給翡冷翠,並於遺言中強調:「為國家的榮譽,與公共利益,這些作品應該提供給公眾利用,並用以引起異國人士的好奇心;每一件作品都不得搬動,更不得攜出首都或大公國之外。」
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胸襟!又是如何的遠見!或許此刻在天上的安娜,正了然於心的牽動著嘴角,俯看著這些如過江之鯽的朝聖者?
美術館在三樓。長廊兩邊陳列著無數的雕像,上方懸掛著一張張照片,那是歷代麥迪奇家族的王公貴族畫像。左侧一間間陳列室,我們因為時間有限,只選擇了最有代表性的陳列室參觀。
首先進到一陳列室,這裡有三幅「聖母與聖子」的圖畫。這三幅畫是不同時期的作品,仔細觀察可看出時代的軌跡,第一幅與第二幅畫面看起來很平,第三幅畫是喬托的作品,已有寫實與空間的概念,不論站在什麼位置,聖母的眼睛永遠朝著觀賞者;畫家試圖擺脫中世紀時的平板與制式,導入空間、明暗與層次的概念,使作品呈現出自然質樸的感覺。
喬托的聖母與聖子: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giotto/giotto.htm
喬托在藝術史上的定位:http://life.fhl.net/Art/renaissance/main2.htm
波提且利是翡冷翠派最著名的畫家,他與喬托為十五世紀後半期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烏菲茲美術館收藏不少他的傑作。他的作品分別陳列於第十及十一室,最膾炙人口的作品為「維納斯的誕生」及「春」。「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且利1482年的作品,長172公分,寬278公分,以蛋彩作為媒材應用在畫布上。畫面上的主題是站在貝殼上的維納斯,身體曲線呈現S形,優雅好看,茂密柔長的金髮因左邊風神吹起的微風而冉冉飄動;右方寧芙女神拿著輕巧柔美的衣裳,似要披在維納斯身上;這些人物線條流暢,加上海水的波紋,金色的樹幹樹葉以及空中灑下的花朵,象徵著新生命的喜悅。
維納斯的誕生,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1485.htm
波提且利的另一幅名畫「春」,也是蛋彩畫,長203公分,寬314公分。畫作中的九位人物都是出自希臘神話,畫面的故事從右側開始,西風之神捉住了水仙克洛莉絲,克洛莉絲又變身為花神弗洛拉,花神把百花灑向人間,中間是愛神維納斯,再來是代表真善美的三美神,最左側善克留斯高舉著右手上的劍,象徵告別冬天,愛神邱比特則在畫面上方,眼睛蒙著,代表愛情是盲目的。整個畫面充滿春天的氣息與唯美的愛的氣氛。
↑春,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1482.htm
除了這兩幅畫作外,波提且利另有多幅作品,如「持石榴的聖母」、「三賢士來朝」、「聖巴拿巴祭壇書」等都是曠世傑作。因此這裡總是擠滿了參觀的人潮。
↑持石榴的聖母,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1487.htm
↑三賢士來朝,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1475.htm
更多波提且利的作品: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htm
關於波提且利: http://life.fhl.net/Art/spring/spring1.htm
從美術館望向亞諾河岸↑
我們的腳步經過法蘭德斯與凡德因斯室,來到達文西陳列室。達文西最著名的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在翡冷翠,而是在法國羅浮宮。多年前國立歷史博物館曾有達文西畫展,那幅神秘畫作亦在展品之中,那次的展出令我大開眼界,在十六世紀,達文西對空間、美學、人體科學的概念,呈現在那一張張泛黃的草圖上,讓我這個生長在二十一世紀的鄉巴佬,敬佩得五體投地。
烏菲茲美術館的達文西室收藏達文西的傑作,著名的有「天使報喜」、「耶穌受洗圖」與「賢士來朝」。
↑賢士來朝,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avinci/davinci-1481.htm
「天使報喜」又叫做「聖告圖」,這幅作品,是否為達文西之作迭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應該是達文西二十多歲時的作品。畫面採多種消失線組合,使遠景的山丘,左側天使和右邊的聖母有著協調的韻律感。
↑天使報喜,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avinci/davinci-1472.htm
「耶穌受洗圖」為達文西與老師合作的作品,圖中的小天使是達文西畫的,其技巧天才遠遠超過老師,達文西因此受到矚目與肯定,當時才十七歲。
更多關於達文西: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avinci/davinci.htm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神聖家族」是米氏唯一流傳的一幅板畫,這是一張畫在木板上的圓形圖,材料為樹脂與蛋彩。構圖十分巧妙,米開朗基羅採用兩個消失點和背景,構成了曲折的空間關係。較高的消失點,以幼年的約翰為方向,而與主要人物所在的地面延長線結合,同時較低的消失點決定了半圓形廣場的透視法。另外,背景的裸體人物表現基督之前的世界,幼年約翰象徵充滿光明的新世界,而戒律下的人性標幟─瑪麗亞和聖約瑟象徵舊秩序。創造性之高,仔細觀察後,實令人瞠目結舌。
↑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chelangelo/michelangelo-1503.htm
↑米開朗基羅畫在西斯汀禮拜堂的壁畫,最後的審判: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chelangelo/michelangelo-1534x.jpg
拉斐爾的作品細膩雅緻,館內收藏有「金翅雀的聖母」、「利奧十世與兩個樞機主教」、「貪財的主教」等。「金翅雀的聖母」是拉斐爾二十四歲的作品,是他想像力、獨創力開始顯現的時候,這幅聖母畫像堪稱是當時最完美的聖母畫像之ㄧ。「貪財的主教」用隱喻的手法,嘲諷意味十足,畫面上的主教,手上戴滿各式各樣的戒指。
↑金翅雀的聖母,拉斐爾,出自:http://www.ss.net.tw/page.asp?id=Raphael045〈若畫面不出現,請點一下連結,後再回到原頁面〉
更多關於拉斐爾: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raphael/raphael.htm
該館除了我們參觀的這些陳列館外,尚收藏有文藝復興時代的代表作提善的「花神弗洛拉」、「維納斯與邱比特」,與布隆茲諾的「持琵琶的青年」.......等。另外荷蘭知名畫家林布蘭的作品陳列在四十四室裡,有「青年畫家的肖像」、「老人的肖像」等;四十一室陳列盧本斯的巨幅畫作「伊利戰場中的亨利四世」與「伊利則拉‧西蘭特肖像」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提香作品,出自: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tiziano/tiziano-1538.htm
綜觀中古世紀的歐洲,畫作以紀念畫與宗教畫為主,當時的畫家喜歡將自己或愛人的臉畫在畫中的人物上,據說除了耶穌基督的臉不可亂畫外,其他並無限制,也因此才有「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中人物的臉究竟是達文西本人還是他的愛戀對象,至今尚無定論。
參觀完烏菲茲美術館之後,就是我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從美術館前面廣場穿出,即到達亞諾河畔,兩岸風光旖旎。
沿著河岸來到佛羅倫斯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橋。老橋Ponte Vecchia 從羅馬時代便已橫跨在亞諾河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佛羅倫斯的橋樑,除了老橋外,全毀於戰火。老橋曾多次遭洪水破壞,於1345年重建。
老橋上的房屋層層疊疊建了三層,形成奇特的景觀。老橋連接新舊宮,十六世紀時期這裡原是肉販屠夫聚集處,髒亂不堪,麥迪奇家族認為這裡是統治者每天必經之處,實在有礙觀瞻,便下令只允許貴金屬或珠寶店進駐。
今日這裡成為觀光客必到的地方,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橋中央的半身雕像是文藝復興精工之父切里尼〈Cellini〉。佇立橋上,日日欣賞翡冷翠最美的風景「老橋落日」。↓
原來名牌A貨不只亞洲人愛買,口袋不深的歐洲年輕人也愛,看她們跟小販討價還價的樣子,十分有趣。
原路回到領主廣場來。這裡是佛羅倫斯的統治中心,在麥迪奇家族統治時期,市政廳是他們的舊宮,後來才搬到新宮「庇提宮」,而現在的烏菲玆美術館是他們當時的辦公室。
市政廳↑由阿諾佛迪岡比歐〈Arnolfo di Cambio〉於十三世紀末設計,是翡冷翠中古世紀城邦的代表性建築,不過當麥迪奇家族統治時,又做了大幅修改,故混合了文藝復興的味道。
領主廣場有許許多多雕像。不過都是複製品,真品現珍藏在各博物館或美術館裡。
↑麥迪奇家族的大公科西摩一世騎著馬的青銅雕像,佇立在廣場中央。
↑海神噴泉在市政廳旁,為十六世紀阿曼納迪的作品,原為昭告市民重視海權之意,可惜作品不佳,看起來有些呆板,人物線條不夠流暢,並不受佛羅倫斯市民的喜愛,被諷刺為像大白鯊。
門兩側分別為大衛與海克利斯與卡科斯。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青年時期的作品,不僅為他奠定了文藝復興大師的地位,也成為翡冷翠的精神象徵與驕傲。根據聖經記載,大衛用石頭擊中巨人哥利亞的頭,巨人倒下,大衛抽出巨人的刀,將巨人的頭顱砍下。大衛的臉微左偏,彷彿注視著已倒地的巨人,手上仍緊握著石頭,準備巨人若再起給予重重一擊,表現出大衛無所畏懼,機智勇敢的精神。
大衛像原是一件別人刻壞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化腐巧為神奇,將之刻成了世界最完美的大衛像。下幅作品海克利斯與卡科斯,人物的表情多麼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