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心塵往事The Cider House Rules」是在2000年的夏天,飛往美國的飛機上。
這部小品在該年的奧斯卡頗有斬獲,為米高肯恩再拿一座男配角獎,身兼原著小說作者及本片編劇的約翰艾文則獲頒最佳改編劇本獎。不過當時在半昏半睡的暈機情況下,真得很難對這部電影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到前陣子BBC播時再看了一遍,才覺得真的看了這部片。
我對約翰艾文不熟,儘管他好幾本暢銷小說都有中譯本發行,我還是對那厚厚的份量望之卻步。倒是看過同樣改編自他小說的「一路上有你」,不過我承認,除了美麗短命的艾許莉賈德外,實在很難對那部平庸的電影留下任何印象。承襲「一」片裡(也許是作者一貫的)宣揚的天生我才必有所用的訓示,「心塵往事」由近十年來最擅拍溫情電影的北歐導演拉薩霍斯卓姆執導,引領著觀眾進入約翰艾文那奇異扭曲卻也保守封閉的童話般小鎮裡。
我想這部電影由拉薩導演掌鏡是有道理的,畢竟那部令人懷念的、永遠經典的「狗臉的歲月My Life as a Dog」也是在溫馨裡摻雜一絲絲奇異的瑰麗;而他進軍好萊塢後的最佳作品「戀戀情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更是一幅由諸多怪異、活潑的角色交織出的成長風情畫。
這麼一個擅冶奇異、溫情為一爐的導演,遇上常塑造怪異角色的作家,結果就是這部裹著童話糖衣的奇異作品。
當然,很難說本片是拉薩導演第三好的作品(「狗」與「戀」兩片是我心目中拉薩導演的最佳作品)。他過去的優點與缺點,在本片中顯露無遺。嗯,這證明了一件事:歐洲導演跨足好萊塢之後,要進步似乎是天方夜譚,要退步卻是那麼易如反掌。
關於拉薩導演的天分,就是他擅長說故事,而且善於營造散文般的寫意調性,讓觀眾懷著一股如沐春風的衷心喜悅。這回,咱們隨著青澀的小托比邁步走出孤兒院尋找他的人生路途,追求上天將降予他之大任。片中豐富的道德辯證(棄嬰、墮胎、婚外情、亂倫…),在身為編導的兩位溫情大師聯手出擊下,結果有點可惜地有如蘋果園裡熟透的鮮果般,咚一聲掉下地就不知去向了。不過托比和米高肯恩兩個怪胎角色倒是幸運地獲得最著力的素描(也因此讓其他角色略顯黯淡),尤其是米高肯恩的演出,辛辣中滲透著感傷、即使溫情也絕不流於濫情。
關於拉薩導演的侷限,就是他面對談情說愛時總是驚慌失措。從他過去幾部電影(從「浪漫一生又何妨Once Around」、「茱莉亞蘿柏茲的愛情魔力Something to Talk About」到「濃情巧克力Chocolat」)裡關於浪漫氣氛營造的失敗可以為證。「心塵往事」在導演大人先天隱疾下,竟膽敢啟用演技毫無說服力的查莉塞隆,無疑是雪上加霜。
幸好,托比那緬靦的模樣(嗯…從「冰風暴」、「天才接班人」到「蜘蛛人」,證明了他既有演技也有臉蛋,只要將來不被他娃娃臉綁死的話)硬是帶著我回到「狗臉的歲月」裡那狗臉小男孩汪汪汪的回憶裡,接著又重溫「戀戀情深」裡鬱卒的吉柏特(強尼戴普)處在肥胖母親、傻弟弟、小女友、老炮友間的左右為難。從瑞典狗臉男孩的無憂歲月及對異性的青春懵懂;少年吉柏特的煩惱(請注意該片片尾是他離家開創自己的生活: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到本片奇異少年的真心旅程(重點當然是那段旅程),在挑戰了蘋果園裡種種法則後,小托比浪子回頭似地回到了起點。於是,「心塵往事」在某種程度上竟替拉薩的成長三部曲劃下了一個小小的休止符。
也許導演的功力沒有成長,那個狗臉小男生卻終於找到了屬於他的位置。
PS:「艾瑪姑娘要出嫁」的金獎配樂家瑞秋波特曼小姐為本片調製了精準動人卻毫無驚喜感的溫情小調;之前為拉薩的「戀戀情深」、「茱莉亞蘿柏茲愛情魔力」掌鏡的大師史凡奈維斯特(同時也是為一系列柏格曼作品擔任攝影師的瑞典攝影大師)未參與本片攝影工作。
PS:除了這部「心塵往事」外,文中提到拉薩導演的其他作品,台灣均有錄影帶或VCD發行,有線電視也看得到。尤其「狗臉的歲月」去年還重新上映。理所當然地,那露毛鏡頭也再次被噴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