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09 22:42:51| 人氣2,4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3台北電影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北電影節從差點被已卸任的龍大局長判死刑到置之死地而後生,曲折程度絕不輸金馬獎。幸好重新定位之後改變方針設定焦點城市,找來影評人聞天祥作規劃,從去年精彩的布拉格與巴黎,到這屆的京都與墨爾本,都充滿驚喜。

不過最大驚喜還是「一一」這部連英國都已經在電視上播了好幾次的台灣電影,終-於-要-在-台-灣-正-式-首-映-了,而且楊導會出席會後座談……。可以想見一群人將對 ‘何以本片迄今未在台灣做商業放映’ 一事做一番尖銳辯論。當然也歡迎大家點閱我之前在新聞台寫的「2002佳片回顧:華語電影篇」,裡頭有關於「一一」的二三雜感。

此外,集合十一個世界知名導演談九一一的「911事件簿」,讓觀眾知道來自美國以外的說法。我最喜歡莎米拉馬克馬巴夫那段關於難民營裡的老師與小學生之間頗無厘頭的對話;至於由「偶然與巧合」的克勞德賴盧許執導的第二段,即使浪漫依舊,卻不免淪為法國的瓊瑤(廉價卻浪漫的十分鐘MTV)電影。其他還有剛以「親愛的,好戲上場」嚇壞一干台灣影迷的埃及老導演尤賽夫夏因,以具超現實感的辯論,討論戰爭本質;「三不管地帶」的Danis Tanovic把波士尼亞悲劇與九一一並置;布吉那法索的Idrissa Ouedraogo(「阿刁與阿蠻」)從窮鄉僻壤的非洲小村頑童來看九一一;本系列中最受推崇的肯洛區大師則聚焦在數十年前的同一天,發生在智利的911事件;「愛是一條母狗」的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那段,則絕對超乎想像…;以色列的Amos Gitai尖銳地嘲諷媒體;媚拉娜兒(「雨季的婚禮」)那段荒謬中帶有溫情;西恩潘是唯一的美國導演,但他那段卻非道地的美國觀點!最後,大師今村昌平以一則二次大戰的寓言故事為這起悲劇做出結論(極力推薦這一段)。沒有搖旗吶喊、更不會正氣凜然,許多導演把故事聚焦於個人,企圖在個體生命與全球事件間做出連結。

2002年的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得主歐塔伊斯里奧尼的「威尼斯早晨」,也將在本屆影展特別放映。回顧去年的法國與捷克部分,新浪潮祖母艾格妮斯娃達的「艾格妮撿風景」與續集「兩年後」同樣令人期待。

回到主題城市部分。墨爾本以七0年代後期的澳洲新浪潮作品為主,讓影迷重新溫習澳洲時期的彼得威爾、姬蓮阿姆斯壯、菲利普諾伊斯、佛烈德薛比西及布魯斯貝瑞斯福。其實古早時期的衛視西片台曾完整地播映這一系列澳洲新浪潮電影,只是譯名不同罷了。若真有興趣,這群導演後來一一向好萊塢叩關(當然有的失敗…)的作品,錄影帶店或電影頻道都看得到。

我從我最喜歡的彼得威爾談起。「吊人岩的野餐Picnic at Hanging Rock」完美地結合澳洲的原始與文明(特別推薦該片攝影),只有提示卻不作結論,如果曾經喜歡蘇菲亞柯波拉那部探討少女自殺的「死亡日記」,就更應該膜拜彼得大師這部文明啟示錄。當然,大師的處女作「吃掉巴黎的車The Cars that Ate Paris」在荒謬情境中揭露人性,同樣精彩。較可惜的是「最後浪潮The Last Wave」及「加里波底Gallipoli」(有年輕的梅爾吉柏遜)無緣共襄盛舉。彼得威爾後來去美國發展,拍了有點大而無當的「危險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與「證人Witness」則還算精緻地探討現代文明對傳統的衝擊;在拍出「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這部啟發許多熱血青年(包跨我自己)的佳作之後,彼得威爾正式邁入他高度人文關懷的新境界,包括甜膩如日劇的「綠卡Green Card」、討論災後餘生的「劫後生死戀Fearless」、深刻思考真人電視秀的「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近來和同鄉羅素克洛合作拍攝史詩片,非常令人期待。

姬蓮阿姆斯壯是新浪潮難得的女將,作品多以女性為主要角色。迥異于珍康萍偏好女性情慾的探索,姬蓮則以多樣化角度描繪各個時代女性的奮鬥與堅毅性格。以「我的璀璨生涯My Brilliant Career」開啟她導演事業的美麗天地。大學時曾經和梅兄一起演過舞台劇的茱蒂戴維絲(「賢伉儷」、「革命小子」)以不甚美麗的外型,光芒四射地詮釋一個滿懷理想的小女子成長之路。沒有飛上枝頭變鳳凰,也不是夢幻般的都會仙履奇緣,平凡生活的順遂或坎坷卻讓這部電影(即片名)格外動人,合演的是山姆尼爾。至於紀錄片「再見十四歲Not Fourteen Again」是好幾年前的金馬大熱門(很多人當時看到哭了…),看本片前可以先回溯「甜蜜十四歲Fourteen’s Good, Eighteen’s Better」,看三個女生如何成長,再對照十多年後的她們,與她們的女兒的今昔迥異。姬蓮的作品不少,台灣多有發行,她和茱蒂戴維絲十年後再度合作的「愛戀風塵High Tide」,或可看做璀璨生涯的中年滄桑篇;結合戴安基頓與梅爾吉柏遜,古典優雅地講死囚與典獄長夫人之愛的「鐵窗外的春天Mrs. Soffel」可惜未獲重視;邁入九0年代,「我們的最後時光The Last Days of Chez Nous」除了原聲帶動聽,平淡無奇的故事同樣動人;精緻的「新小婦人Little Women」為偷竊被告的維諾娜瑞德帶來奧斯卡提名光環;「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雖有王牌情人賴夫范恩斯及戲精凱特布蘭琪,卻不免令人訝異 ‘姬蓮的能耐不只如此吧’?最近剛發首輪DVD的「戰地有心人Charlotte Gray」則令人擔心姬蓮莫非遭逢中年創作危機?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一直很不欣賞的布魯斯貝瑞斯福身上。或許應該說,我一直對他的「溫馨接送情Driving Miss Daisy」充滿偏見。因為那部片,讓彼得威爾的「春風化雨」沒拿到最佳影片;也讓我的蜜雪兒菲佛失去了(或許是唯一一次如此接近奧斯卡)到手的影后寶座(要不也該頒給伊莎貝艾珍妮的「羅丹與卡蜜兒」吧)。不過我得承認,他早年那部敏銳、詩意的「純真的謊言The Getting of Wisdom」(衛視西片台播出的譯名為「智慧的獲得」),絕對是可以和「吊人岩的野餐」、「我的璀璨生涯」合稱澳洲新浪潮之少女成長三部曲的傑作。之後,布魯斯貝瑞斯福推出兩部集合帝后級卡司的精彩小品:「溫柔的慈悲Tender Mercies」讓勞柏杜瓦拿下奧斯卡影帝,改編自舞台劇的「芳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則找來戴安基頓、潔西卡蘭芝及西西史派克(還入圍了奧斯卡)共襄盛舉;九0年代,布魯斯貝瑞斯福的電影題材趨向多元:史詩劇「黑袍Black Robe」(雖然有加拿大金尼獎背書)、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天生大英雄A Good Man in Africa」、小品家庭劇「朱門情仇Rich in Love」、莎朗史東問鼎影后未果的「最後生死戀Last Dance」及葛倫克蘿絲的「戰火柔情Paradise Road」(本片唯一貢獻是讓凱特布蘭琪嶄露頭角)成績都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近年甚至拍出情節有如中視花劇場的賣座俗爛片「致命追緝令Double Jeopardy」!新作則找來皮爾斯布洛斯南,企圖催淚(看來卻很廉價)的「天使伊芙琳Evelyn」。

至於菲利普諾伊斯,雖然大家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那兩部改編自湯姆克蘭西小說的「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及「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雖然他的「銀色獵物Sliver」、「神鬼至尊The Saint」、「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實在不怎麼樣(澳洲新浪潮諸導裡,他算是較有票房保證的);雖然他去年一舉推出「末路小狂花Rabbit-Proof Fence」及「沈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兩部佳片,我們仍不應該忽略他悠遊於記錄寫實、尖銳嘲諷的「新聞線上Newsfront」。至於他早年的驚悚小品佳作「航越地平線Dead Calm」,是妮可姬曼澳洲時期的代表作,HBO播過好幾次。

最後是佛烈德薛比西。台北電影節選映的「惡魔的遊樂場The Devil’s Playground」我並沒看過。不過他踏足好萊塢後和梅莉史翠普合作了精彩的「誰為我伴Plenty」及「暗夜哭聲A Cry in the Dark」,後者更讓梅阿姨拿到坎城影后;「愛上羅珊Roxanne」讓史帝夫馬丁精彩演繹美國的西哈諾;「六度分離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除了有尚未大紅的威爾史密斯出人意表的演出,也讓史塔克珍寧入圍該年奧斯卡女主角;忘了中譯名的「IQ」(愛情有約?)則找來華特馬許演愛因斯坦,當月下老人撮合姪女姻緣(梅格萊恩VS提姆羅賓斯);近期佳作是撮合一堆英國古董包括米高肯恩、海倫米蘭、鮑伯霍金的「Last Orders」。當然薛比西有些作品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例如蜜雪兒菲佛與史恩康納萊合作的沈悶諜報片「俄羅斯大廈The Russia House」、湯姆謝力克的「棒球先生Mr. Baseball」及「笨賊一籮筐」的狗尾續貂作「Fierce Creatures」(偷雞摸狗?)。

日本部分更是琳瑯滿目,而且多數都是台灣不易找到的珍品:小津的「彼岸花」;大島渚的「絞死刑」;溝口健二的「殘菊物語」、「白涓之瀑」及「西鶴一代女」;黑澤明的「我於青春無悔」裡原節子永遠青春美麗;不知市川崑的「金閣寺」會如何詮釋三島的病態美學(我自己的解讀)?喜劇大師三谷幸喜和老班底鈴木京香如何詮釋阪本龍馬?還有「無法松的一生」、「源氏物語」…從日本電影的黃金時期到新日本的精選蒐錄。好幾年前在金馬播過的「月夜行車」實在不應該再次擦肩而過;還有動畫「千年女優」……太多太多了,親炙大師,就這麼一次。

開始相信,我和心目中的神品「浮雲」及女神高峰秀子,終有在大銀幕上約會的一天!

台長: Ryan
人氣(2,4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展觀測站 |
此分類下一篇:從2003真善美影展談起
此分類上一篇:2002金馬觀測站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