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看過《梵谷傳》,最近因為策劃「女神殿影展」又看了一次,知道這部片很厲害,但總是嫌悶而必須分好幾次才能看完。直到在大銀幕上看了數位修復版,這才驚覺其實自己從來不認識這部電影。真心佩服導演莫里斯皮雅拉,深深地被感動,甚至想要找時間把以前忍受不了的皮雅拉電影統統再看過一輪。
還記得,《梵谷傳》在1991年坎城影展一無所獲,當年的評審團主席羅曼波蘭斯基把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全給了柯恩兄弟的《巴頓芬克》,連飾演梵谷原先呼聲極高的賈克瞿桐都痛失帝座,同樣時運不濟的《雙面薇若妮卡》,好歹女主角伊蓮雅各還留下了一座最佳女演員獎。
隔年,《梵谷傳》提名12項凱撒獎,對手是提名11項的《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以及提名5項的《美麗壞女人》,當屆被戲稱是畫家與音樂家的對決。最後《梵谷傳》只拿下最佳男主角獎,《日出時讓悲傷終結》拿下最佳影片、導演等七座獎,與《梵谷傳》從坎城一路戰到凱撒獎的《美麗壞女人》則是掛零(但它在坎城拿下評審團大獎)。那一屆真是法國凱撒獎歷史最美好的一年。
1890年春末,梵谷搬到巴黎近郊一間小酒館,67天以後他離開人世。1991年,梵谷過世101年後,莫里斯皮亞拉完成這部夢想已久的作品。皮亞拉熱愛梵谷,他們同是出色畫家,繪畫天才都曾遭世人否定,有別於其他梵谷電影(或說其他藝術家傳記片)往往著重梵谷(藝術家)悲劇性格、傳奇人生,或是非要為梵谷(藝術家)的死亡提出一個「矯情」的說法,皮亞拉選擇以最真實的角度去呈現梵谷結束生命之前的微小片段,落實他曾說過的「電影就是拍攝時刻的真情」。
皮雅拉鏡頭下的梵谷,畫著賣不出去的畫,因為負擔不起模特兒的費用所以總是一次畫兩幅再將其中一幅送給模特兒當作答謝,他沒有像我們過去所讀過的傳記那般與他弟弟西奧關係良好,他甚至似乎和西奧的妻子有染,此外,他喜歡調戲小酒館老闆的女兒,有時花點錢去找一位待他極好的妓女凱西春風一度,另外照料他的嘉舍醫師有個漂亮女兒瑪格莉塔顯然深深受到他的吸引,儘管兩人年紀差了整整一倍……。皮雅拉用非常自然寫實的手法去重現十九世紀末期的法國生活,無論麥田、河邊、酒館還是畫室,出現在大銀幕上,沒有絲毫的刻意與勉強,電影之於繪畫,不再是為了成就奇觀,反倒是為了還原生活。相形之下,布魯諾紐伊頓的《羅丹與卡蜜兒》跟吉爾布都的《印象雷諾瓦》竟顯得過份濃豔了。
另外,皮雅拉以最大的誠意與才華,重現了1890年那已然逝去的歲月,他沒有刻意去強調、放大文森梵谷的悲劇生命,他以無比的寬容對待文森梵谷,以及劇中每個角色,的偏執、歇斯底里與侷限性。在皮雅拉的鏡頭中,每個角色或許在太多時候過於自私、荒唐、甚至愚不可及,然而他們卻總是又在某個瞬間展現了屬於他們生而為人獨一無二的尊嚴。
這是關於文森與西奧的故事,這也是關於病人文森梵谷與嘉舍醫生的故事(於是我們有幸見證了曠世名畫《嘉舍醫生的畫像》的完成),當然,這更是關於畫家文森梵谷與醫生千金瑪格莉塔及妓女凱西之間的故事。凱西的出場往往伴隨在瑪格莉塔現身之後,我總覺得她們做為文森梵谷最後歲月的兩個繆思,在皮雅拉的刻意安排之下,有那麼一點互相對照的意味。如果瑪格莉塔之於文森梵谷意味著高不可攀的夢幻,那麼凱西則代表了文森梵谷垂手可得的現實,然而,在文森梵谷生命的盡頭,她們最終都只是虛幻無形的巫山煙雲,即便她們曾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為他提供了無數的繪畫靈感,然而她們永遠無法取代繪畫,成為文森的摯愛。
文森是社會主義的浪漫實踐者,而包圍在他身邊無論西奧、嘉舍醫生、還是其他女神們,卻是資本主義的追隨者。凱西跟他做完愛後說希望有天兩人之間可以不用是金錢交易,文森埋怨弟弟西奧賤賣自己的心血,嘉舍醫生斥責文森連如此稚幼的女孩都狠心染指,其實文森遠遠走在這些世俗之人、世俗標準、世俗價值的前方。他畫其所畫,愛其所愛,為其所為,他的淡泊、兼愛與無所謂,注定了他的必然離去。
「你認識文森梵谷嗎?」
是的,他(曾經)是我朋友。」
這是皮雅拉《梵谷傳》的最後一幕,也是影史上諸多傳記電影中至為重要的一幕。沒看大銀幕會畢生後悔。
值得注意的是,《梵谷傳》故事始於割耳事件之後,這段在歷史研究中爭議極高的軼事,在角色對話間只是輕描淡寫,並未詳細說明始末,銀幕上的他甚至查絕不出割耳所導致的傷口或包紮。另外,當初在為此片取中文片名的時候,曾經想取作《文森梵谷之死》,現在忽然有點厭惡自己怎麼當時腦波就這麼弱這麼保守,最後取了這麼無趣的《梵谷傳》,未免太沒想像力,根本無法從片名就透露出它的好。
囊括十位女神、十一部法國電影、二十五張人像攝影的「女神殿 影展.攝影展」將在高雄市電影館、光點台北、光點華山輪番展映。
女神殿高雄場相關資訊:http://goo.gl/6wESjR
女神殿台北場相關資訊:http://goo.gl/H2Fj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