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9 01:34:38| 人氣3,0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呵護2009台北電影節.我的第2彈(繼續呵護主題城市柏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游媽早在去年六月,就公開宣告今年的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會是柏林(順便預告後年是墨西哥),也因此去年就邀了柏林interfilm短片影展當作暖身,我本以為她經過一整年的充分準備,加上今年據說可是率隊一行人浩浩蕩蕩去柏林影展選片,應該會端出一桌令我大聲叫好的菜色吧。沒想到,看完熱騰騰發布的主題城市柏林三十多部片單後,我真忍不開始要懷疑游媽率領的北影選片團,該不會只是大花公費遊山玩水吃好料走紅毯吧?不然怎麼我IMDB八個小時開出來的山寨版片單,隨便都比她耗費數十萬舉辦的柏林金裝豪華旅遊團片單「有觀點」「有質感」呢?
 
柏林,可以是美學形式的,可以是政治人權的(號稱「世界自由窗口」),也可以是藝術人文的(知名音樂家很多),更可以是情慾自主開放的。游媽把柏林分成「典藏柏林」與「摩登德國」兩個部份,看得出來大多以女性、情慾(偏向同志)主旨來做選片方向,感覺非常自我設限,將整個城市的史觀給侷限住、給做窄,事實上這是在羞辱柏林與泱泱德國電影啊! 
 
前篇我是以編年史方式,羅列非邀不可的德國電影經典。接下來,我將以「主題」歸納方式,簡單舉例說明一下,為什麼游媽的片單沒有觀點,沒有邏輯、沒有說服力。
 
首先談談前東德(GDR, 1946-1992)時期的電影。 游媽選了《兇手就在你身邊》、《熱舞夏日》、《出櫃宣言》及紀錄片《冬日再見》當成代表,雖然意思到了,但象徵性稍嫌薄弱。東德電影在台灣非常少見,今 年是最好的時機,如果可以將五十年來的GDR電影導演們,包括Konrad Wolf、Frank Beyer、Erich Engel、Gerhard Klein、Gottfried Kolditz、Kurt Maetzig等人作品系統性歸納,加上幫《出櫃宣言》導演Heiner Carow策劃一個小專題對照一下,再配合今日東德作品《Farewell to Agnes》、《The Border Guard》、《Not a Love Song》、《My Life Is My Own Affair: Elke a Child of Golzow》,以及Volker Koepp的東德紀錄片,應該可以勾勒出一個非常全面性的新舊東德巨觀視野。從內在核心去討論影片意識與東德歷史進程,不是很豐富很難得嗎?游媽寧可在「城市物語」單元大舉挑選十八部影展熱門片,卻刻意蜻蜓點水經營「主題城市」,這是什麼邏輯心態呢?
 
說到性別(偏重同志)與情慾,在本屆台北電影節柏林專題中所佔比例相當重,可惜生性隨便的游媽把它湊得相當雜亂,明明是不錯的作品,被隨地排成一列之後,就是缺乏脈絡與連結。我尤其納悶,非常具有指標性地位講東西柏林同志之愛的《跳東牆》怎麼沒邀呢? 當然,同樣是指標級的法斯賓達,卻只選了一部《第三代》聊備一格,也令人感到不解,難道《霧港水手》及前陣子甫推出全新拷貝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就這麼 不入游媽您的眼嗎?或者該說您天生體貼,聽說光點「國民戲院」接下來要辦法斯賓達專題,就乾脆整個把法斯賓達放棄了呢(畢竟法斯賓達片子版權最貴了)?好吧,放棄法斯賓達情有可原,那來談談去年以色列專題被您放棄的阿莫斯吉塔如何?您可知道,他很多片子都跟柏林有關唷?他甚至還跟偉大的德國影后漢娜席古拉合作過,您怎麼不想邀一下呢? 
 
當然,我不會吝惜誇讚一下游媽您的確夠識貨,邀到了《艾美與亞歌》(有沒有考慮邀《Führer Ex》當成對照?), 但怎麼不趁這機會好好向國內觀眾介紹一下本片導演Max Färberböck以及因此拿下柏林影展雙影后的瑪莉亞許瑞德和茱莉珂兒兩位優秀德國女星呢?他們三人最近恰巧都有新作品問世耶,尤其瑪莉亞許瑞德還跟 前輩瑪格麗特馮卓塔一樣當上了導演!對了,想必游媽您應該很清楚,瑪莉亞許瑞德當年跟前男友Dani Levy總計合作過十一部作品(《殺手老媽》台灣「絕妙影展」上映過),Dani Levy在德國好歹也算個「咖」,您今次卻只用一部短片集錦《德國09》潦草帶過他,許多當代德國導演群更是就這麼被您湊數充算了,這根本是再一次「大補帖式」邀片策展法的完美展現
 
此外,游媽您是否有可能乾脆針對「柏林圍牆」這個關鍵字,做一個小專題?而德國童話、德國音樂家(華格納等)、德國文學大家耳熟能詳的何其多,您又有無辦法以此為中心,延伸出比較具有「創意性」的主題呢?比如雪朗道夫的《亂世啟示錄》(Der Unhold)就與荷索的作品、著名攝影師兼導演Joseph Vilsmaier的《沉睡的兄弟》(台灣曾上映過) 有種共通的神話氣質,您可否以此當成連結向外擴張,並藉此推薦Joseph Vilsmaier這位著名的攝影師兼導演呢?又比如徐四金,他除了代表著作《香水》交由湯姆提克威改編,他更曾經親自擔任編劇編寫了《慾望大酒店》的劇 本,如今二度為導演Helmut Dietl新作《About the Looking for and the Finding of Love》擔任編劇,事實上Helmut Dietl也非等閒之輩,他的招牌作品《冒牌貨》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台灣以前也上過院線有發錄影帶)。我最敬愛的游媽,您有沒有想該好好介紹一下這位喜劇大師呢?
 
提 到《慾望大酒店》與《冒牌貨》,我免不了想起主演這兩部片的德國影帝Götz George,他的《獨奏的樂章》、《三人天堂》台灣都有發行DVD,游媽您怎麼沒把這位影帝獲得當年威尼斯影帝的代表作《Der Totmacher》給邀來放呢?此片導演Romuald Karmakar也算頗值得介紹哩。至於擅拍動作片的中生代導演Roland Suso Richter,作品《活命十四天》(絕妙影展演過)、《記憶斷層(The I Inside)》、《德勒斯登大戰》(三小時電視影集)台灣都有發行正版DVD,游媽您有沒有想過把他至今最好的作品《Der Tuunel》(有點類似《竊聽風暴》) 拿來與瑪格麗特馮卓塔的《承諾》對照觀賞?寫到這裡,我忽然好懷念《承諾》的女主角Corinna Harfouch,她也有參與《獨奏的樂章》、《帝國毀滅》演出唷!游媽您為什麼不邀一下她跟卡洛琳林克合作的最新作品《A Year Ago in Winter》呢,嗚嗚嗚!
  
經典部份令人髮指,「摩登德國」單元同樣策劃得零零落落。我真的無法理解,與其耗費篇幅預算去重映 《蘿拉快跑》、《陽台前的夏天》、《再見列寧》、《走出寂靜》等片商片,游媽您為什麼不多花一點心思,介紹一下Philipp Stoelzl 的登山電影《Nordwand》(讓此片與蘭妮萊芬斯坦的登山電影形成對話),或是好好嚴肅推薦一下庶民大師Sönke Wortmann(代表作《男人放輕鬆》台灣有上映過)與Percy Adlon(代表作《甜蜜咖啡屋》台灣有上映過)呢?關於Dominik Graf(卡洛琳林克的男友)、 Hannes Stöhr、Marcus H. Rosenmüller、Franziska Meletzky、Christian Schwochow、Michael Verhoeven、Marc Rothemund、Veit Helmer這幾位導演,游媽您又是否熟悉?德國有這麼多台灣觀眾倍感陌生的優秀創作者,您又何苦非要去做哈薩克或是美國導演的專題呢?
  
最 後,德國電視劇《家園(Heimat 3)》有著更勝義大利六小時電視電影《燦爛人生》的篇幅與力道,紀錄片《Blind Spot. Hitler's Secretary》則宛若《帝國毀滅》記錄補充版般充滿逼人氣勢;還有,將極左組織紅軍派(RAF)題材搬上大銀幕的《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的導演Uli Edel,游媽你可知道他曾經導過珍妮佛傑森李主演的《布魯克林黑街》?游媽您又否注意到《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的故事,早在1986年即由另一位德國重量級導演Reinhard Hauff搬上銀幕,該片甚至還獲得了柏林金熊獎的肯定。游媽啊游媽,您怎麼就不把這些珍貴的對照組,全都一起邀過來中山堂同樂呢?
 
儘管抱怨連連,我還是要真誠地感謝游媽您邀了Andreas Dresen導演的兩部片《八卦歡樂吧》、《極樂九重天》,連同湊出來的《陽台前的夏天》,也算幫這位中生代導演做了一個小專題。不過且容我提醒您,國內惠聚多媒體曾發行過Andreas Dresen另一部多線敘事傑作《失控狀態》(Nachtgestalten)的正版DVD,您在選片指南座談時,千萬要記得叫大家去家樂福挖寶喔,一片只要新台幣29元哩。
  
最後的最後,我既然都呵護到這個地步了,就順手幫游媽整理一下,目前市面上應該還找得到的「正版」德國電影DVD
 
Werner Herzog:荷索套裝作品選七碟裝《灰熊人》《十分鐘前:小號響起》
Wim Wenders:《里斯本故事》《十分鐘前:小號響起》
Volker Schlöndorff:《打開心門向藍天》《十分鐘後:提琴魅力》
Andreas Dresen:《陽台前的夏天》《失控狀態》
Tom Tykwer:《意外的冬天》《蘿拉快跑》《公主與戰士》《天堂奔馳》《香水》《巴黎我愛你》《黑暗金控》
Fatih Akin:《愛無止盡》、《天堂邊緣》
Caroline Link:《何處是我家》《走出寂靜》《冰淇淋的滋味》
Doris Dörrie:《當櫻花盛開》《預約下一個世紀的溫柔》
Dennis Gansel:《英雄教育》
《惡魔教室》
Rolf Schübel:《狂琴難了》《藍色協奏曲》
Sven Taddicken:《艾瑪的禮物》《發情日記》
Roland Suso Richter:《活命十四天》《記憶斷層》《德勒斯登大戰》
Stefan Ruzowitzky:《活人破膽(Anatomie)》《活人破膽2》《偽鈔風暴》
Götz George:《三人天堂》《獨奏的樂章》《慾望大酒店》
Til Schweiger:《真相》《魔鬼.性.狂想曲》《男人放輕鬆》《沒有耳朵的兔子》
Leni Riefenstahl:《水下印象》
東西德歷史:《再見列寧》《竊聽風暴》
二戰納粹德國相關: 《劫後餘生(The Truce)》《為愛朗讀》《帝國毀滅》《帝國大審判》《美麗人生》《辛德勒名單》《烽火孿生淚》《戰地琴人》《小白花海盜幫》《從海底出擊》《近距交 戰》《歐洲特快車》《非關命運》《穿條紋衣的男孩》《殺手老媽》《誰在跟我玩遊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音樂盒(父女情)》 《酒店》《愛在戰火蔓延時》《柏林迷宮》
音樂:《琴戀克拉拉》《永遠的愛人》《快樂頌》
其他:《沉睡的兄弟》《替天行盜》《我的夏日戀曲》《男極圈》《縱慾》《浮生狂想曲》《最後一次心動》《美味愛情甜蜜蜜》《國王的異想世界》《綠色渴望》《我們這一班》
 
我的第2彈,暫且呵護到這邊。如果大家還意猶未盡,歡迎點一下被遺棄的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運作版在這邊),看看他們華麗的美編、令人愉悅的文字、以及充滿創造力的串連貼紙。我們下一彈見!
 
 
 

台長: Ryan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