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華版」原刊於〈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95期「電癮隨筆」專欄,請勿轉載,謝謝!
毫無疑問地,最浪漫的法國電影皆出自男性導演之手。楚浮的【夏日之戀】、【巫山雲】、【騙婚記】以激烈地燃燒自我的態度,呈現那股至死不休的濃烈愛意;而克勞德勒路許的【男歡女愛】及【偶然與巧合】,則在配樂大師法蘭西斯賴所作的華美香頌中,輕盈地傳遞了愛情裡的種種美麗與哀愁。至於傑克德米,他的代表作【秋水伊人】不但首開無話不歌的音樂電影模式,捧紅了凱撒琳丹妮芙,更重要的是他以極度浪漫的影像外觀包裝殘酷真實,讓愛情的夢幻憧憬即使逐漸被無奈現況侵吞、淹沒,卻不忘那苦澀中曾經的甜美,強調其「曾經擁有」的美麗。
跟其他幾位一鳴驚人的新浪潮導演一樣,傑克德米三十三歲就拍出【秋水伊人】,還順便拿下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除了片中對白一概入歌的大膽創意令人讚賞以外,人造特藝(Technicolor)的濃豔色澤,一方面讓【秋水伊人】在視覺上更顯時尚而賞心悅目,一方面也強化了整個故事的傳奇性。所以看過【秋水伊人】的觀眾,很難不對配樂家米榭勒格杭為男女主角分離、重逢的今昔兩場重頭戲創作出的淒美動人主題曲(I’ll Wait For You)琅琅上口。當然,那五彩繽紛的片頭影像,想必也是深烙腦海。德米以垂直俯角,漫看雨中行走的芸芸眾生,而五顏六色的雨傘穿越其中。這般美不勝收的詩意,啟是如今好萊塢的【紅磨坊】、【芝加哥】所能比擬?
【秋水伊人】之所以能成經典,除了傑克德米把簡單且老梗的故事情節處理得清麗脫俗,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德米確實抓住了言情電影最普世的動人本質。有情男女因命運捉弄而無法終成眷屬的撼恨,一直都是言情電影小說最鍾愛的題材,傑克德米不避諱言情戲碼難免的哭哭啼啼,卻在看似俗套的發展中,無比銳利地戳破愛情某部份的虛假與脆弱,繼之以溫和與寬容,也難怪【秋水伊人】能如此雋永了。
事實上,傑克德米的處女作【蘿拉】也有著類似的優點。德米的作品風格向來通俗浪漫,與同時期新浪潮健將如雷奈、高達截然不同,不過披著輕歌舞劇外衣的【蘿拉】,卻與德米其他的言情歌舞劇略有不同,多了點寫實與批判性,甚至還帶有法國新浪潮作者那股獨特奔放的自信與神采。【蘿拉】故事描述在昔日相遇的舞廳等待七年前不告而別的負心漢的舞孃蘿拉(【男歡女愛】的女主角安諾艾美飾演),因為難耐寂寞與美國大兵發生露水姻緣的同時,竟意外與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重逢。然而當蘿拉終於下定決心要離開守了七年的舞廳之際,負心漢卻突然現身了…。
舞孃蘿拉的際遇,與【秋水伊人】女主人翁珍妮薇的際遇有點類似,同樣都是因為愛人生死未卜,被迫做出對現實投降的決定。然而相較【秋水伊人】那千絲萬縷的惆悵收場,【蘿拉】的Happy Ending反倒有一股殘忍的務實。沒有【秋水伊人】片尾那種盪氣迴腸的氣氛團團包圍,蘿拉面對生命中的三個男人的態度,更可看到傑克德米對愛情與麵包,癡傻、實際、卻又帶著包容的看法。比較不尋常的是,【蘿拉】並不只是一女三男的多角戀愛故事,傑克德米還安排了一對母女角色,讓片中男女關係更顯錯綜複雜,而中年母親孤獨卻不失理智的心境,更是和後來【秋水伊人】裡那位風韻猶存的母親角色相呼應。至於十多歲的女兒一角,不但與蘿拉(蘿拉只是她的花名)的本名一樣叫做瑟西兒,也分別與蘿拉的初戀情人及美國大兵(現任情人)巧遇,表面上雲淡風輕的邂逅與談話,卻又隱隱偷渡著超越年齡界線的愛情的可能性。這樣的曖昧,在女孩的真實身世由其母口中說出後,更是形成了有趣的對照。女孩與其母兩個角色,不正微妙地暗示著蘿拉的過去與未來嗎?
不過更巧合的是,【蘿拉】與【秋水伊人】不約而同出現了母親興奮地邀請英俊男士來家裏吃晚餐的段落。細心的觀眾此時一定會恍然大悟,這位英俊男士居然是同一位演員飾演的同一個角色。原來,【秋水伊人】根本就是【蘿拉】續篇。原來,當年被蘿拉拋棄的初戀情人侯朗卡薩成了富商,蘿拉永遠會是他記憶裡最美麗的初戀,但如今心境成熟的他,不嫌棄地接納了大腹便便的珍妮薇。兩相對照,宿命中自有其動人體貼的圓滿。
至於德米改編自查理佩羅童話的輕歌舞片【驢皮公主】,雖然未獲影評人認可,其實仍頗有可觀之處。【驢皮公主】原著本來就不單純夢幻,甚至極度意識不良。在這部由德米自編自導的真人電影版中,除了考克多愛匠姜瑪萊飾演的國王決定迎娶親生女兒所引發的道德、亂倫議題討論,凱撒琳丹妮芙飾演的公主幾乎就要「放棄」抗爭的軟弱意志,以及【穆里愛】女主角黛芬賽麗格飾演的神仙教母別具心機的從中攪局,其實更讓這則愛情童話顯得耐人尋味。鮮亮浮誇的服飾佈景(古堡實景與人造內景交相運用)與毫無節制的奢華,外加不少天馬行空、天外飛來的新玩意,不但凸顯、強調了原作童話設定背後的批判性,更營造出一種帶著舞台感,惡搞又Kuso的Campy樂趣。最有趣的是姜瑪萊飾演的國王一角,痛失愛妻後企圖從神似妻子的親生女兒身上尋求彌補的舉動,根本就是【蘿拉】與【秋水伊人】裡尋找愛情替代品的男男女女的另一個翻版咩!而心機很重的神仙教母及看似懵懵懂懂但關鍵時刻也懂得耍點小手段的驢皮公主,兩人相互支持卻又各懷鬼胎略帶競爭的微妙(乾)母女情結,則是德米一貫拿手的「務實」女性角色的延續。
一連看了三部德米作品,約略瞭解德米的影像與愛情觀後,再來看他妻子安妮華達的作品,會是非常有意思的對比。【幸福】和【秋】、【蘿】當然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既不通俗,也沒什麼浪漫感傷。就跟華達另幾部代表作【克萊歐的五到七】、【無法無家】、【功夫大師】一樣,【幸福】同樣是冷靜而疏離的。開場美麗寧靜的金黃色向日葵田,與收場那一連串家居生活的蒙太奇,所透漏出的,那粉飾的太平,那暗潮洶湧的不確定感,竟透著一股冰涼的殘酷。然而這樣的殘酷,事實上「也」滿滿地存在於德米的電影中。我以為德米喜歡讓主角陷入一種在感情上尋求替代與彌補的「自我填充」的舉動中,而在華達的【幸福】裡,當妻子平靜地自殺後,丈夫要求情婦代替妻子繼續維護他的家庭時,其實不也正在完成這項任務?更微妙的是,這樣自覺且銳利的冷眼旁觀,這樣不動聲色的批判,並非華達身為創作者的唯一態度。【幸福】之所以驚人,在於華達超越了冷酷與諷刺,而呈現出更複雜、更寬廣的人性觀照,也就是達到了「悲憫」的溫(高)度。在華達的鏡頭下,觀眾可以感覺得到,丈夫是真的愛著妻子;同時,他也是愛著情婦的。換了另一個女主人翁的家庭,「或許」未必如我們(受一般道德禮教限制的大多數)所想像的那般虛假。很多的快樂與愛情,在那當下,到底仍是真的。【幸福】裡的丈夫與情婦,其實就如同德米的電影中那些懂得為自己打算的務實男女,不過是在這個噬人的無情世界裡,為自己尋求小小的保障罷了。
附記:
「德米與華達的影像愛情世界」影展,八月二十四日起于真善美戲院,將選映德米的代表作【秋水伊人】、【柳媚花嬌】、【蘿拉】、【天使灣】;華達的代表作【幸福】,以及她紀念丈夫而拍攝的【南特傑克】及【德米吾愛】總計七部電影。除了【幸福】及【德米吾愛】是播放DVD,其他五部皆放映35mm膠卷,【秋水伊人】更是由華達與配樂家米榭勒格杭合力監修杜比音效的重新修復版本。值得注意的是,【蘿拉】、【天使灣】台灣目前仍無發行DVD的計畫(其他五部隨後會以套裝DVD形式推出),與經典電影在台灣的大銀幕上相會,機會僅此一次。「德米與華達的影像愛情世界」影展中文官網:
http://www.lamourfilm.com.tw/。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