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1 18:10:51| 人氣4,77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台北電影節(上)丹麥電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比利小英雄》Pelle erobreren
我想,《比利小英雄》之於男主角佩勒溫尼葛德,之於導演比利奧古斯特,之於丹麥影史,永遠都會是一個里程碑。光是開場時一群瑞典移民搭船即將抵達丹麥那場戲(這樣史詩般的開場,前有《教父續集》,後有《血與骨》、《北之零年》、《金色大門》),就足以讓我激動萬分了。這般的樸實,這般深沈遼闊的格局,或許已經不是這個世紀流行的史詩電影模式,也未必能投合多數觀眾胃口,但也因此讓這部文學電影顯得彌足珍貴。《比利小英雄》是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從至上的農場主人到卑微的女僕,再到比利那年邁只能等死的老父,都被關在牢籠裡而無能為力,只有「出走」,才有辦法新生。電影的收場,是另一段未知的旅程的開始,那是一個更大更開闊的未來,或許有著加倍的嚴寒險峻。與開場同樣的長鏡頭與遠景,在同樣的不確定中,依舊泛著尚未被完全凍結的希望。感謝比利奧古斯特的低調與節制,讓那些悲劇性的時刻,滲透出極其靜謐的沈痛,還有激情。附帶一提,1974年出生的丹麥童星佩勒溫尼葛德,自從演了《比利小英雄》後,面對各方的邀約不斷,卻沒再演出任何電影(因為他父母希望他有個正常的生活),直到2000年才正式復出影壇。


.《芭比的盛宴》Babettes gæstebud
很多人喜歡把《芭比的盛宴》稱作是美食電影的始祖,把它和後來李安的《飲食男女》放在一起討論。不過對我來說,把《芭比的盛宴》拿來和約翰修斯頓改編詹姆斯喬伊斯的《死者》相互對照,會更有趣。與《芭比的盛宴》同一年完成的《死者》,是大導演約翰修斯頓的遺作。同樣是一場雪夜裡的晚宴,《死者》在哀悼逝去的青春美好無限的同時,悄然滲透一股無奈卻又釋然的成熟大度;相形之下,《芭比的盛宴》則宛若一道自然沁出,令人心頭為之一暖的熱流。無論是芭比的心願,一群年老清教徒受到美食誘惑後的解放,甚至兩個老男人對老姊妹花始終餘情未了的淡淡遺憾,都透過芭比的妙手美食,達成了某種充滿化學作用的大和解。我尤其喜歡那帶著適時幽默,輕巧到彷彿雪花飄落地面的聰明收場(恰與另一部丹麥經典《比利小英雄》的大氣綿長成為強烈對比),似乎戳上了丹麥影人的創作標記,瞧瞧《肥皂》最後那輕輕一吻,不也流露著些許的俏皮?
.《木偶王子復仇記》Strings
雖然主角同樣是一名丹麥王子,劇情同樣是為父報仇,歷時四年製作,同時也是影史上首部提線木偶動畫的《木偶王子復仇記》,其實跟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毫無關係。這部中規中矩的丹麥動畫,儘管有著傳統王子復仇故事裡該有的元素(親情、愛情、選擇、原諒),但真正耐人尋味之處,在於編導安德斯朗諾克拉倫對「生命」及「性」極不尋常的思考。

在這個屬於提線木偶的國度裡,木偶生命的源頭,其實來自從天而降的提線,他們的生理狀態可以修復(例如殘障的將軍重掌權力之後,就選擇「徵收」各路偶將的各部器官,拼裝在自己身上重獲自信),他們又有著自主意志,甚至可以自行割斷與上天連結的頭線而自我了斷。因為每個木偶的頭頂提線直通他們生命源頭(偶師乎?上天乎?)之故,所以他們活在一個沒有「屋頂」的世界(方便偶師操作),開闊的露天劇場式佈景,為這則復仇傳奇增添了不少希臘悲劇的味道。然後,「性」是這其中最有趣的一環。老是一身薄紗的公主,除了被迷戀她的殘障將軍意淫,甚至還被創作者、觀看的觀眾意淫。而微服出訪調查父親死亡真相的王子,則與異族少女情投意合,那場露天野合的戲,實在美不勝收令人難忘(尤其相較霹靂布袋戲的恐怖木偶性愛,以及《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的爆笑床戲),畫面上只見如絲般提線輕輕交纏…。

無論微風清拂、風雪交加,抑或大雨滂沱,詩意無比的視覺畫面配上Jørgen Lauritsen史詩格局的旋律,讓《木偶王子復仇記》的大銀幕效果異常出色,實在不容錯過。


.《瘋狂選舉夜》Valgaften
一個看起來像是中產階級的左(?)派,急著去實踐自以為是的信仰,趕在投票所關閉前去投下他神聖的一票。他一連遇上好幾個跟台灣運將一樣激情的丹麥運將,然後最後他露餡了…。丹麥才子安德斯湯瑪士詹森聰明的劇本,應是讓不夠幸運的男主角,情急之下不小心從嘴裡吐出的那幾個字,重重地壓垮了他先前自以為是的超越種族界線的優越自我形象。非常輕薄卻尖銳的幽默小品,特別適用政治狂熱的台灣觀眾們。
.《狂情難了》En Kærlighedshistorie
逗馬第二十一號作品《狂情難了》,其實也就是曾在國民戲院北歐影展放映過的《愛情累了》。導演歐爾克利斯汀梅森因為本片而在國際影壇享有名聲,不過這類晃動、大量運用演員臉部特寫(尤其是眼神)早有蘇珊娜畢葉爾的珠玉在前,所以《狂情難了》更值得被研究的,我以為其實是編劇Mogens Rukov的貢獻,他也正是《那一個晚上》的幕後功臣之一。Mogens Rukov與另一名逗馬大編安德斯湯瑪士詹森寫作風格上的最大區別在於,他的劇本少了一點微妙的曖昧,也沒那麼煽情催淚,每個角色所作的每個決定,都顯得如此順理成章,也更加一廂情願。所以躁鬱症發作的琪拉,少了讓觀眾悲憫的特質,臥病時老公與妹妹的偷情的部份,則完全被忽略帶過(我相信如果同樣的故事前提交給安德斯湯瑪士詹森來編寫,這部份一定會更精彩)…。幸好,片尾那封告別信(跟《那一個晚上》一樣,又是唸一封充滿轉折的信帶出「往日真相」),那番關於醫院、茶與咖啡的告白實在異常動人(當然有賴男女主角動人的詮釋),那強大的後勁,讓《狂情難了》的格局狠狠超越歐美各類「殘障心靈成長電影」(其實咱們金鐘劇最熱愛這類題材了),算是站穩了它的位置。


.《中國先生》Kinamand
同樣講老少配假結婚故事的《中國先生》,基本上就是敘事觀點從少婦身上移轉到糟老頭這邊,少了一點悲情,多了一點黑色喜劇(還安排老頭的離婚妻子跟不成材兒子出來攪局)味道的《少女小漁》北歐版,僅此而已。《中國先生》不是什麼爛片,但千萬別相信影展手冊上說的什麼「北歐特有的冷調幽默」,也別指望這對老少配之間有什麼動人的火花,更別期待鄔君梅會有啥令人驚豔的表現,基本上她只是複製《花樣年華》的張曼玉造型,穿著超合身旗袍走來走去當人肉看板罷了。順道一提,那刻板無趣到了極點的恐怖東方風配樂,以及鄧麗君的招牌名曲(靠,夠了吧),真的讓我瀕臨崩潰邊緣…。



附記:
.2007台北電影節完全推薦片單: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7112932


台長: Ryan
人氣(4,77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展觀測站 |
此分類下一篇:2007台北電影節(中)華語電影
此分類上一篇:奧斯卡筆記.美國篇(下)

Catty
我也覺得<中國先生>是部外國人對中國人很刻板印象的電影, 沒什麼新意, 是不難看啦, 但果真是可看可不看,
2007-07-18 12:44:34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