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電影很少看第二次以上,因為再怎麼好看的片,除非是為了在寫文時「幫助」回憶細節,不然我總覺得寶貴的兩小時拿來多看另一部片,是比較實際的收穫。然而台劇《親親小爸》卻跟當年的《吐司男之吻》一樣,讓我一看再看,似乎非要把它看到每集都能默背出細節才滿意的地步(有點變態)。雖然《親親小爸》已經演完了,但阿榮把拔和閃人三姊妹的身影還是繼續在我的腦內劇場重複播放。那種想排出《親親小爸》在我體內的餘毒,卻怎麼也排不掉的煎熬,就跟戒菸戒不掉,想減肥不敢吃太多零食一樣,無比痛苦。
《親親小爸》讓我的網路資訊恐慌症發作,病情持續加重,除了Google清楚藍星在哪裡,小櫻、鳴人、佐助、露亞公主到底是誰,魔法咪路咪路又是什麼以外,我真的覺得該運動運動的時候,會不自覺想做一下退伍後就忘光光的國民健康操…。我還四處Google任何與《親親小爸》幕前幕後相關的東西,比如去YouTube找出楊士萱等人上「娛樂百分百」(我上一次看是2001年吧)宣傳《親親小爸》的片段,然後連陸廷威把(小城故事)唱得那麼恐怖,我都可以看兩遍…。為了找出關於《親親小爸》的有趣消息或深度討論(靠!查論文相關資料都沒那麼拼),我還造訪了從沒興趣的八大、華視留言板,連三匠癱瘓中的留言板都去逛了,可惜除了《親親小爸》官方部落格之外,其他地方的留言還真少到了極點。甚至連專門提供BT下載的大陸網站,《親親小爸》那欄從點擊率、下載率到留言數都超冷清(這算好事?),大概只有《花樣少年少女》及《轉角遇到愛》的十分之一吧。
我還重新開啟PCMan,連上幾百年不上的BBS,想看看中情局椰林批踢踢有沒有什麼關於《親親小爸》的消息。可惜我發現除了零星幾則相關討論以外(這才知道原來樹洞趣味不是每位觀眾都馬上能解碼的),大多數網友仍圍繞著《花樣少年少女》到底要不要拍續集,《熱情仲夏》BlahBlahBlah打轉。結果逛了三五天的BBS,唯一的收穫是發現,批踢踢及椰林的電影版已不復五年前盛況,這是因為大家都各自去發展部落格了嗎?
沒什麼東西好讀,我就只能自己寫。看到一齣好戲卻沒人加入一起聊,大概是全世界最寂寞的事了,幸好這世界上還有一個Pip師姊,讓我把她的留言板當成BBS隨便轟炸,然後透過其他版友的留言Inspire,讓我得以繼續補充追述。一寫再寫,一留再留,從原先不到一千字的隨手寫,擴充到現在的近萬字,然後手癢不止…。總之,寫《親親小爸》相關文字的速度,就是要達到想A員工優惠的Amy永遠趕不上的「天生富貴」珍妮的辭職速度就對啦!
我招認,我連幫FA寫影評都未必寫得這麼認真。我的「《親親小爸》播畢症候群」病情簡直到了一種匪夷所思,開始分不清楚虛幻與現實的嚴重地步。我每天都要聽好幾遍五月天的(垃圾車),然後開始覺得好像改天有機會可以對著某某人唱,有時把YouTube當成錢櫃點唱機一K再K,K到一半腦海中會不自覺浮現「為了世界和平,維護愛的正義…」,不過那個手勢實在太幼稚,我應該還沒有變態到對著電腦這樣比。有時一邊K(垃圾車),一邊會想起大D說的「切歌…今天只准有兄弟,不准有女人」,然後有時則是想起阿男那場電梯前的告白…。我在剁雞腿的時候會想起阿榮的小金門菜刀;拿馬克杯泡咖啡時會忍不住唸咪路咪路depon;削馬鈴薯的時候會想起蘇柏豪隨身攜帶的備用馬鈴薯;然後切蘋果時那個籽掉到地上,我會想到阿榮跟舒琪的吐西瓜籽量表。每天晚上到了固定時間,我開始感覺很失落很空虛,我只能一再隨機打開rmvb檔,隨便回味。原來,這就是看到一部絕世好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Replay太多次以後,開始專注一些以前沒注意到的細節,原來洪芋頭是真有其人(台南擔仔麵創始人),還有王心如的口音其實很「台」,葉羿君嘴角上揚的俏模樣其實很「少女漫畫」,戈偉如是所有演員中發「切仔麵」的音發得最不正確的,楊士萱原來不只會演戲還很會唱歌(回想起來他在《愛殺17》中刺無可刺的虛偽真是妙啊),最重要的是,我終於發現我為什麼很喜歡看洪珍妮罵人的原因…。然後我還下載了兩集《十八歲的約定》,美其名是懷念許瑋倫,其實是想看兩位仙女姊姊尚未列入仙班前的編劇作品(勉強可稱為《愛殺17》的前傳)。因為想比較玩拼貼玩Kuso的台劇優劣,我看了兩集《終極一班》,結果被齊編那粗糙的壞品味笑到差點勞賽;還有還有,迷上《親親小爸》之後再來看《花樣少年少女》或《轉角遇到愛》,只覺得節奏慢得像龜在爬,爆點瞎得像豬在笑。我一邊做國民健康操一邊看接檔戲《至尊玻璃鞋》,理所當然地把它嫌到臭頭。心裡開始嘀咕,如果劇本是交給兩位仙女姊姊來編,一定不會把鐵雄的父母姊姊編得這麼乏味,而鐵雄的娘味一定會更重,他與金勇俊的偽BL趣味一定會更火辣更曖昧,當然那個聲音ㄍㄞㄍㄞㄍㄞ刺耳到極點的可兒一定會被寫得比露露還要做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