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英國影藝學院獎BAFTA的實況轉播,真是這幾年來最讓我激動的一次了,那種興奮與感動大概就跟足球迷看世足賽又叫又跳的樣子差不多吧。整個頒獎過程,還真的必須用「千迴百轉」來形容我的緊張。第一個獎由肥溫頒年度最佳英國電影(跟台灣一樣,屬於保障名額制,誰教英國電影總是拼不過好萊塢呢)。當她宣佈得主是《最後的蘇格蘭王》時,我心裡開始偷偷期待《黛妃與女皇》會拿最佳影片大獎。畢竟得最佳英國電影後,勁敵《最後的蘇格蘭王》已經保證與大獎無緣了(過去從沒重複過),而且英國自從《脫線舞男》後,已經太久沒有原汁原味的本土影片拿大獎了(《莎翁情史》算英美合拍)…。
BAFTA的紅毯秀看頭不多,英國女星穿著普遍低調,我只記得伊娃格林打扮得實在蠻醜的(她拿下觀眾票選最受歡迎新星獎),為什麼她每次總要塗上黑黑厚厚的眼影,再加上那個很時尚但也粉恐怖的媽媽桑頭,大概只有法國人才有勇氣這樣搞吧?比較令人興奮的是,海倫米蘭與麥可辛以「母子檔」身份攜手走紅毯;茱蒂丹契則是一派輕鬆地說,純粹來當壁花的。
BAFTA的頒獎典禮向來迅速且簡樸,兩小時的長度就是一直頒獎,除了播出終生成就獎與向過世影人致敬的回顧片段(這部份我以為今年BAFTA做得比背景音樂一向太熱血的奧斯卡好些,當然,偉大的阿特曼是擺在最後的)以外,並未穿插其他歌舞表演。我最喜歡聽主持人介紹頒獎人出場那段話,因為他們總是很神奇地必須想出很多形容詞,比如Glorious, Fantastic, Amazing, Stunning…。今年BAFTA除了努力捧新任龐德以外,最難得的就是費心幫英國新面孔例如Naomi Harris等人打知名度的策略(安排她們上台頒獎),所以我很高興看到Billy Elliot傑米貝爾上台頒獎,他拆信封時手還在發抖,真是太可愛了。
比較失望的是,最佳配樂給了《火線交錯》,最佳原著劇本給了《小太陽的願望》,鏡頭還特意帶了一下《黛妃與女皇》編劇彼得摩根臉都快發青的表情,儘管稍後他以《最後的蘇格蘭王》拿下最佳改編劇本獎,嘴巴直嚷嚷著不可置信什麼的,但我想他內心應該還是比較Prefer以《黛妃與女皇》能下最佳原著劇本獎吧,畢竟這樣精緻的劇本真的是十幾年才寫得出一本。另外,最佳男主角還是給了佛瑞斯特惠特克,害我小抱怨了一下這些英國人真沒同胞愛,偉大的彼得奧圖耶,從來沒拿過獎的彼得奧圖耶,在《維納斯》中以生命來詮釋這個角色的彼得奧圖耶!
幸好女主終於還是落在海倫米蘭手中。拿過兩次坎城一次威尼斯影后的海倫米蘭,雖然拿過好幾次BAFTA電視部份的影后,但電影部份之前都只是當壁花,這回可是第一次拿獎哩。她顯然早做好《黛妃與女皇》就只有她拿獎的最壞打算了,所以一上台,就依序從麥可辛、配樂Alexandre Desplat、編劇彼得摩根等班底巨細靡遺地全部感謝了一遍,最後還講到哭,不過她哭跟《黛妃與女皇》沒得獎運無關,而是一時思念前天才過世的好友伊恩理查遜(註),所以她表示要把這座影后獻給他。
BAFTA常常讓影片與導演分家,這一次導演獎給了並未提名最佳影片的《聯航93》保羅葛林葛瑞斯,也算是用心良苦的肯定。頒獎典禮最後的高潮,是由甘道夫伊恩麥凱倫揭曉的。當他念出最佳影片是《黛妃與女皇》的時候,其實全場大家多少有點意外(雖然英國衛報把《黛妃與女皇》的得獎形容為毫無意外的「勝券在握」),或許大家都以為會給《小太陽的願望》吧?但,繼而響起的如雷掌聲,英國人應該多少還是有點興奮,大獎相隔快十年,又重新落入最原汁原味的英國土產小品手中。我真的愛死了這個小小的意外。
《黛妃與女皇》、《最後的蘇格蘭王》、以及《聯航93》三部英國電影,外加拿下最佳外語片等三項獎的《羊男的迷宮》,笑傲本屆BAFTA。
註:
http://www.imdb.com/name/nm0007183/
附記:
BAFTA入圍暨得獎名單及相關報導:
http://www.bafta.org/site/page287.html
http://film.guardian.co.uk/flash/page/0,,2011295,00.html
http://news.bbc.co.uk/1/hi/entertainment/6352719.stm
http://news.bbc.co.uk/1/hi/in_pictures/6352627.s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