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15 17:06:02| 人氣3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living/books/20210315/61579908506851292009_m.jpg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作者: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5 00:00:00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
溫柔提醒我們,在華人推崇努力的文化裡,
「過度努力」是多麼容易被忽視,它甚至被完美掩蓋在高收入與不凡成就裡。
但,每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靈魂受創、傷痕累累的大人啊。

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

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真實的自己。

而當你相信自己夠好,你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心理師,你難道不能直接告訴我如何解決我的恐慌嗎?你們沒有SOP嗎?」
◆「我為了父母,已經整形到連我自己都不認得了,但為什麼他們還是不要(愛)我?!」
◆「我已經好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夠?可是我已經累到要崩潰了……」

無愛碎裂暴虐的童年處境或家族不能言說的禁忌,
以無聲的方式,凌遲他們一生。
他們甩掉弱小無助的童年自己,
以不停歇、不喘息的或戰鬥或逃離的方式,面對生命。
成就與薪水、他人的讚賞與喝采是他們肩上的勳章,
但他們卻覺得生命蒼白又貧瘠,
也總在深夜裡,自我不斷被囓咬與啃噬,
甚至罹患各種上癮、恐慌、暴食、憂鬱……
為什麼他們已經如此努力,拚命讓自己有用、夠好,卻仍無法擺脫空洞人生?

慕姿心理師認為,心理師這份工作猶如擺渡人,對於書上8個彷若站在懸崖邊的個案來說,無論是在工作上只能贏的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婚姻即將垮掉的工程師或在醫院崩潰的住院醫師……慕姿心理師試著接住、陪伴著持續向下墜落的他們。陪著他們,從漠視無感、抗拒防衛、輕蔑自嘲開始,努力地耐心等待、溫柔同理,以及細膩的諮商專業,妥貼地、柔軟地、呵護地回到過往可能遍體鱗傷的生命經歷,而那不過就是一個個睜大雙眼,驚恐又哭泣不停的稚嫩孩子。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傷口。這些傷口,會帶來一些難耐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會大而猛烈,讓人無法承受;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們會隔絕它,用一些方法掩蓋、合理化或淡化它,讓自己能不去面對它,以便讓我們能繼續在生活中撐下去。
而諮商心理師,有些時候,就是從你的願意分享中,感受那些你不敢碰觸的情緒,然後,再將它消化成你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慢慢地回饋給你。
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回饋當中,慢慢地理解自己、慢慢地從這些情緒與理解中獲得滋養;我們有機會從這些滋養中慢慢長大,而終於有能力回過頭來,跟那個無法承受如此多創傷與情緒的、內心的小孩說:
「嘿,沒有關係的,要面對、承受這些真的很不容易。你一個人撐著、還陪伴著我,真的是辛苦了。
但現在,你不用害怕了,我會陪著你。」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給自己一點溫柔,可以愛著這樣的自己。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柔與陪伴。──摘自本書前言

◎本書療心話語: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心裡都是受了傷的;之後,以為「努力」可以讓自己不再受傷。就停不下來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自己一點、一點地交了出去,用來交換愛、交換不被責罵及鄙視,希望被接納,或是希望能在這個世界上獲得一點位置,能夠生存、能有一點喘息的空間。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勉強自己,也丟失了自己。而自己,原本又該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記得嗎?
‧即使你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但你仍然是被深愛、被重視的。
‧孩子,面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可怕情況,會用各種方式逼自己適應,只為了能生存下去。
‧為了生存,孩子只好內化父母的標準,變成孩子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甚至變成孩子的個性之一。
‧「即使你身上有和你父母類似的特質;你個人的意志、你的選擇,都會讓你跟他們不一樣,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你不會複製,也不需要複製誰。你,就是你自己。
‧「你像爸爸,也像媽媽,你也是你自己,有他們兩個都沒有的部分。然後,你終於可以不再當爸爸的替身,不再成為媽媽的未來,不用再努力讓誰滿意;可以好好的,讓你自己滿意。
‧這麼努力的你,怎麼可能不好?迷失在別人目光與評價中時,記得回到自己身上,以自己的感受為主;我們就有力量,可以抵擋外在世界的不友善。

★本書特色: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真實的自己。而當你相信自己夠好,你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名人推薦:

◎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賴芳玉(律師)、陳曉唯(作家)專文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曼娟(作家)、陶晶瑩、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泫然欲泣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當我闔上這本書,除了第N度落下眼眶無法盛載的淚水,也感謝慕姿老師藉由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這個過程,提前渡了我。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
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不夠好」,這句話很傷人,也很毒,可惜的是我們很少有防疫措施。
「不夠好」是自我要求完美的焦慮,還是外在造成的壓力?很難說清楚,畢竟整個追求成功的文化裡,哪個不是從小就被父母、師長們以各種形式來告訴你「不夠好」,我們更常被這三個字體罰、辱罵、嘲諷或貶抑。長大後,被職場主管、老闆、客戶,甚至情人或伴侶嫌棄不夠好。男人被唾棄錢賺得不夠多、成就太低,女人被嘲諷不夠溫柔體貼、賢妻良母。好吧,這個社會沒放過任何人,就是指著你的鼻子直言:「你不夠好」。
整個社會,不是虎爸或虎媽當道而已,而是已經建構出隱形的「虎社會」。所以當你有童年逆境,就如雪上加霜,所有的逆境都指向一個原因:「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愛我」。當這個觀點內化成自我價值時,再優秀的菁英都還是與自卑情結相伴,形塑出各式各樣的創傷因應措施,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購物欲、冷漠疏離、自戀、暴食症及恐慌症等。──賴芳玉(律師)

◎我們的一生總在歉疚。對不完美的自己歉疚,為了逃避歉疚,我們不斷努力,卻換來更大的歉疚,只因感覺不夠,無論做得再多,仍然不夠。我們始終認為可以更好一些,為了更好的自己,數度耗盡了自己。
歉疚是一個祕密的洞,我們都曾長久生活在罪疚的深淵裡。
感到歉疚,是否是因為沒人告訴我們,日常的柔軟亦可以承接我們,我們不必挖掘祕密的洞,讓自己墜落下去?沒人告訴我們,傷痕、痛苦、失敗、挫折並非人生的汙點,而是使我們獨特於他者的可能?更或許是沒人告訴我們,生命所遭遇的苦痛艱難,其所留下的傷痕是辨認自己的方式,而非反覆鞭笞自我的刑具?若能沿著這些痕跡,撫摸其紋理,理解並寬容自己,最後即能從傷痕裡映照出自己真實的模樣。──陳曉唯(作家)

★內文試閱:

「一定要贏」先生:

追求贏,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贏的感覺啊!」坐在我斜對面的明耀,充滿自信地說。

不到四十歲,就成為全球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明耀相信,「努力贏才是人生」。面對龐大的業務量、公司對自己越來越高的期待、一直上調的績效標準,明耀覺得,自己從來都是享受的,享受別人對他越來越看重的感覺。「不停地努力,然後不停地成功」,這個生存法則,讓他生活既有控制感又安心。

對於明耀來說,他的生活裡,沒有什麼他做不到、不能處理或無法控制的事。

直到恐慌症找上他。

「其實,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明耀蹺起腳。手下帶幾十個員工,見過大風大浪、與許多大企業與名人合作過的他,說話的樣子充滿老闆氣勢。記得一開始來找我時,明耀劈里啪啦問了我一堆問題:

「你畢業多久了?工作多少年?專長是什麼?有結婚嗎?有做其他工作過嗎?有小孩嗎?有處理過恐慌症嗎?有接過多少像我這樣的個案?」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感覺自己像是來面試的員工,忍不住想回答:「是的,老闆!」

後來我慢慢發現,對於習慣讓別人看到自己「強者」那一面的明耀,要說出自己的脆弱,分享自己不擅長、不能控制的狀況,甚至要進一步地尋求他人意見與求助,簡直比登火星還難。

(如果告訴我,明耀可以找到方法登陸火星,我想我會相信。)

他的老闆與強者架勢,是他的面具,也是他的安全防護罩,幫助他安撫來這裡的不習慣與不安。

「第一次發作,只是有點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想說大概是太累了。幾次下來,因為忍一下就過了,加上實在太忙,根本沒時間去看醫生。

「最近那次,我以為是心臟病,第一次有『自己是不是要死掉了』的想法……不過,我還是自己叫計程車,撐到醫院去掛急診,沒讓別人發現。後來,做檢查沒找到毛病,轉到身心科,醫生說是恐慌症。」

一邊說自己狀況的明耀,一邊開始抖腳。

只有「不想撐」,哪有「撐不住」

一般來說,出現一次恐慌症,應該就是件滿可怕的事情。他居然可以發作好幾次都沒去看醫生,我不得不佩服:這個人的意志力與忍耐力真的超乎常人。

「諮商是我女友幫我預約的。老實說,這種心理壓力的疾病,應該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畢竟,你們是心理師,大概就是會說,我的工作壓力太大,應該要放鬆,應該要愛自己,要讓自己有時間休息等等。

「你看,我都猜得到你要講什麼。」

他看著我,挑了挑眉。我對他笑一笑,鼓勵他繼續往下說。

「老實說,我不太信『要對自己好一點』這一套。現在這社會,誰沒有壓力?工作有工作的壓力,沒工作有沒工作的壓力。我很享受這個壓力啊!我一向抗壓性很高,壓力越大,我越開心。每一次贏的感覺,就是讓我繼續努力的動力。我從來不覺得努力很辛苦,贏不了,才真的痛苦!在我們公司,看過有些人說什麼壓力太大、撐不住只好辭職。我就不能理解,只有『不想撐』,哪有什麼『撐不住』?」

「只有『不想撐』,哪有『撐不住』?」多麼有力又充滿雄心壯志的一句話!

只是,身體與心理背叛了他。

追求一次次「贏」的感覺,就跟購買東西的欲望一樣,可以帶給沒有感覺的生活,一些難能可貴的刺激與滿足。

那些刺激與滿足,就像用來犒賞「過度努力的自己」的獎品或獎章,鼓勵自己加油、再加油,用盡全力,只為了得到別人欣羨的眼光,藉此增加自我感覺良好,安慰自己:所有的犧牲都有了價值。

多好,就這麼被看見了;

多好,別人覺得我好棒;

多好,那代表我是有價值的。

我多麼有用。

然後,我用我的肉身當作祭品,獻給那無窮無盡「贏的欲望」,只為維持生活的意義感。

●●●

只是,是「享受贏的感覺」,還是「害怕輸的痛苦」?

///////////////////////////////////////////////////////////////////////////////////////

不犯錯小姐:

我只是,不想麻煩別人

「與其說『害怕輸的感覺』,或是害怕失敗與犯錯;倒不如說,也擔心犯錯或失敗的時候,會麻煩到別人。」

怡琪是一家數位產品公司的高階主管,需要每週檢討數位產品的銷售狀況,並且隨時調整行銷策略與優化產品的內容,讓產品能夠更有競爭力。由於該市場競爭激烈,最近甚至因為疫情漸漸萎縮,讓怡琪十分焦慮。

「比如說這些產品,只要銷售得不好,或是有人留言,說體驗感受不佳,我都會非常擔心。如果因此需要開會討論這些事情時,我會覺得很丟臉,覺得自己準備不夠完善,不夠認真、不夠努力,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真的是太糟糕了!」似乎想起那些經驗,怡琪的臉皺了起來。

「所以我很投入工作的每個細節,腦中時常出現各種模擬、未雨綢繆,一次又一次的檢視,避免有人可以挑出我的錯。」

當然,如此要求自我、追求完美,形塑出認真又負責的性格;高自我要求也反映在能力上,因此很難在工作上不成功。只是,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嚴重焦慮與憂鬱

怡琪發現,隨著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市場的狀況越來越難預測,她出現嚴重焦慮與憂鬱的症狀,整天惴惴不安,永遠都覺得自己有事情沒有考慮到、可能讓事情變糟,一發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在和同事間的人際關係上,也出現一些狀況。她發現,自己完全不想與人互動,常擔心別人覺得她「沒有用」、「不配坐在這個位置上」;有時甚至懷疑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懷疑「自己是否的確能力不足,才會一直無法有所突破」?

「『的確』是能力不足?所以你一直很擔心,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嗎?」聽到了關鍵字,我忍不住問。

「是吧!所以我才會那麼努力啊!」她笑了,但眼眶濕了。

「不過,聽你剛剛描述,在這個職位以來,你的各項表現都很好,不是嗎?工作也一直很順利,而且還是同階主管中最年輕的。這些肯定與實際的客觀表現,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這些人可能被我『暫時的表現』給騙了吧!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我才需要非常的努力,用來補足那些不夠;有一天,我會被他們看破手腳,發現我根本『德不配位』,能力根本配不上這個職位,大家都會覺得我很假,而且就算我出錯,別人也不見得願意幫我,還會覺得我很麻煩。」

怡琪閃著淚光。「所以我得很努力,得很努力才行。不能出錯,不能有任何一次決策的錯誤,不能沒有成功。」

不得不努力,不停地向前奔跑,像是被什麼追趕著一樣。

想要逃開的,可能是內心那個「認為自己不夠好」的羞辱感,它總是黏得這麼緊,很難甩開。

所以,我需要再努力一點才行,不能停下來,

否則被它追上,我就完蛋了。

完美的「假我」

「你曾經想過,關於那些成功,你能做得到,是因為你的能力好嗎?」我很好奇,對於這個「暫時的表現」,是否從來都只是造成她焦慮的來源,而沒有給她一點點肯定與鼓勵?

「應該這麼說。我想,我大概是有一定能力可以做到一些事。不過很奇怪的是,每次要重新開始一個任務時,我並沒有因為之前的成功經驗而安心,反而會覺得,如果我下次做不到了,那怎麼辦?」

「如果下次我做不到這麼好,那怎麼辦?」這句話顯然對怡琪有極大的影響。話中的恐懼,似乎代表著,怡琪不太敢相信自己夠好,能夠維持這樣的表現;也代表著怡琪一直掛念著,別人對她的表現,永遠都有著極高的期待與標準。

而且,別人很容易對她失望;而如果對她失望了,就會發生很恐怖的事。

於是,這種覺得「不能讓人失望」,但又擔心「自己不夠好、會被看破手腳」的壓力,一直壓著怡琪,讓她死命地做好每件事、預測每個細節,希望能夠做到盡善盡美,挑不出毛病。

那麼,自己就安全了。既不會被人「發現」、認為自己能力不夠,也可以不造成別人的麻煩,可以繼續維持自我感覺良好,讓自己繼續維持這個完美的「假我」:

永遠成功、永遠完美,永遠堅不可摧,永遠不會出錯,也不會失敗。

這樣的自己,是好的,是別人期待的;只要做到這件事就好,就會安全了。

否則,讓別人失望的自己,可能會被瞧不起、被嫌棄、被覺得麻煩,甚至被傷害。

●●●

對怡琪而言,每天,她忍不住懷疑自己,又「不得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期待與要求,因此整日惶惶不安,就像每天都在接受測驗,測驗「自己夠不夠格在這世界有個位置」;所有的成就與成功,只是對內心焦慮暫時安撫的麻醉劑,而非是能夠化成自我肯定,甚至自我價值的禮物。

於是,越成功,越害怕:越被人期待,越害怕讓人失望。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成為推動自己進步,卻也是傷害自我價值的關鍵。

因為,當我們一直都在問:「別人想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自己想要什麼」時,所有因而得到的成就,是給別人的交代,而不是自己的引以為傲。

所有在意他人的努力,回過頭來在自己身上,反而變成了傷。……(未完)

台長: 路人甲
人氣(3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語言學習 |
此分類下一篇: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此分類上一篇: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