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中和市有一條緬甸街,原本居住在這裡,大都是緬甸的華僑,在此落地生根。緬甸街的特色,當然就是滇緬小吃,這條街上幾乎有三分之一是做滇緬小吃生意的。但是外來食客不多,八成是附近的居民。尤其每到假日,店門口都會聚集著眾多的人群。每人桌前一杯奶茶,用緬語閒話家常,可以打發一整天時間,奢侈一點的,就多點一客炒麵或豌豆糕甚麼的,這樣或許也能稍解鄉愁。他們雖然都不富有,但日子過得倒也蠻怡然自得的。
近期,由於外來人口的增加,附近有小學、國中、大學,商業活動也活絡起來。街尾原本新開的一家麵包店,終於拉下了鐵捲門,門上還貼了一張紅紙條,上面寫了一個大大的「讓」字。其實這間麵包店所烘焙出的牛角麵包、蛋塔、起司棒口味都還不錯,價格也還算公道,對面又是學校,學生是固定的消費群,為甚麼開張不到一個月就收攤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幾經研判,是他們店裡的貨樣太少,總共只有六種。對於年輕喜歡多變的學生消費群來說,剛開始或許是很新鮮,但只要假以時日,很快的就會失去興趣。再加以附近餐飲店林立,而且走的是低價位,又可有多樣選擇,難怪開張不到一個月就陣亡了。面對求新求變的新世代,沒能掌握他們的心理,就只有出局一途了。
麵包店隔壁是一家牛肉麵店,兼賣水餃、臭豆腐。老闆是一位中年男子,嘴裡經常叼根煙。每天晚上九點鐘以後,會把所有的炊具擺在門口,一件件仔細的清洗,鍋邊縫隙裡的油垢,都要用鐵絲剔除。爐面、灶台、桌子、椅子、地面都清理得乾乾淨淨,不能說他有好潔癖,這對顧客來說,是衛生安全的一層保障。老闆娘則在店內角落,設置一個洗衣收件台,如此多元化的經營,不禁使我想起農事的「間作」。甘蔗田裡間種黃豆,一方面可充分得利用土地,另方面又可防治病蟲害。運用在商業上也未嘗不可,起碼他這間店也維持了近十年。
沒隔多遠是一個賣蚵仔麵線、及紅豆餅的攤子。難得看到有人守候在攤子前,但只要有顧客光臨,老闆會像幽靈般,很快的出現在你面前。他們的蚵仔麵線鍋裡,沒有蚵仔及大腸。而是客人需要時,會從另外一個容器裡取出大腸,用剪刀剪五、六塊或撿五、六粒蚵仔在碗裡,再舀麵線賣給客人。這倒是一個品質管制的好方法。紅豆餅則是有包紅豆沙餡、奶油餡及菜脯餡的,所有的餡料都會外露一些,不是製作的功夫不好,而是在外觀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可以分辨各種不同的內餡,避免混淆。生意還算平平。
緊鄰的,是一個賣「沙威瑪」的攤子。也是一對中年夫婦在經營。一大串得雞肉串,從早賣到晚,絕對不會有賸。肉串四週修割得整整齊齊,酢料配料處理得一絲不茍,見不到一點渣屑殘留。紅通通的爐火絲網終日燃著。冬天氣溫低,守在旁邊可以取暖,夏天可就讓人受不了了。先生在沒生意時,會為太太按摩肩部,太太也會為先生搥搥背,過往的路人故見狀莫不稱羨。
街上還有一個樂透簽注站,每天都有一些市井小民,圍繞在站前桌子旁,討論著明牌,聚精會神的塗抹著簽注單上的小方格,所謂「一券在手希望無窮」,這是升斗小民們,致富的唯一機會跟希望吧!
還值得一提的是一間皮鞋店及五金行,皮鞋店的老闆有一點年紀了,店裡的皮鞋都是他親手一針一線縫製而成,鞋子的式樣雖然有些老舊,但堅固耐穿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店面很小,老闆將騎樓的天花板隔出一個儲藏空間,只是要拿鞋子時,就必須爬上爬下甚為辛苦。每天中午老伴帶到店裡兩個飯盒,老夫婦倆會坐在一起,靜靜的吃著。老闆爬樓梯取鞋子,婦人會在下方緊緊的扶住梯子,夫妻相互扶持,在這條街上隨處可見。
五金行的老闆,是一位身高不到一百公分背脊佝僂的婦人,婦人的先生可能有些輕度智障。只要有人弄亂了店裡陳設的物品,先生就會大聲咆哮,婦人在裡面聽到了,會趕緊跑出來跟客人笑臉賠不是,另外再來安撫先生的情緒。五金店裡的貨品不下千百種,婦人卻能如數家珍。擺放位置、功能用途、型號價格都能倒背如流。不禁使我想起友人初次開麵店的窘狀,因為客人將碗中的麵及湯吃得精光,結帳時,友人無蹟可尋,反問客人吃的是甚麼,客人也很幽默,說是只喝了一碗白開水。
小街上的人情味也蠻濃厚。一次,眼鏡的螺絲掉了,到街上的眼鏡行去配,師傅將鏡片裝好鎖上螺絲,並用絨布將鏡片擦拭的光可鑑人交給我,問老闆多少錢,他卻說,街坊鄰居一點小服務算不了甚麼。後來我還是花了千餘元,配了一幅遠近兩用的老花眼鏡。我想,人都是互相的。
我參加的瑜珈教室也在這條路上,本來瑜珈課程都不收男生的。老師為了她先生的骨刺,強迫他上瑜珈,為免「萬紅叢中一點綠」的尷尬,跟幾位已婚女學員商量,請她們的先生也一起去陪師丈做,學費則好說。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參加了瑜珈課程,迄今也有兩年多了,身體也的確感覺柔軟許多、硬朗不少。
小市場裡的買賣,多一兩少一兩、多一元差一元都不是甚麼問題。錢不夠或忘了帶錢,下次來再給。買菜送蔥薑蒜,買肉送皮油骨,這攤沒有的到那攤調,今天買不到明天一定補充。這裡的治安非常好,住了幾十年,沒聽過那戶人家遭過竊的,小城故事述說不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