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5 16:48:37| 人氣4,16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科展變質 老師家長比學生拚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展變質 老師家長比學生拚命

江昭青/台北報導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最焦新聞/2007.11.25

在多元入學辦法的「加持」下,近年來國內各級學校的大小科展競爭激烈,但常擔任科展競賽評審的學者直言,科展有些地方已變質,例如家長與老師參與介入太深;更常出現「理論與數據完美無瑕、現場一問三不知」的烏龍;還有某些有背景的家長堅持讓小孩「插花」參賽,結果成為優秀團隊的「肉腳」,讓評審傷腦筋。

但也有些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小朋友,懂得發揮特色,從「日常生活」如「風笛」的概念著手,以突出的創意打敗北部學童的「微波爐」等老梗想法,贏得評審青睞,拿下第一。

目前國內中小學科展最大的競爭園地,就屬教育部所屬、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主辦的全國中小學科展,北市另有舉辦國際性的中小學科展。前者會先在各縣市選出較優秀的作品,最後再送到科教館進行決賽。依目前多元入學辦法,如果能在這種科展中得名,等於是由政府單位「掛保證」,在甄選入學上可加分,近年來,早成為許多中小學學生及老師、家長心目中的重要比賽。

常擔任全國中小學科展評審的台大物理系教授吳俊輝表示,科展的確已成很多學生的重心。但他憂心的是,好像也成為太多家長及老師「搶功」的場所,也發現有南北差異情形。吳俊輝表示,全國科展現場,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主題海報」,而北市小朋友的海報,一定是「大圖輸出」,專業、精美;不少中南部學生的海報,則是學校用的電腦列印、剪剪貼貼,差別很大。其次,北部學生的作品,從說明書到作品包裝,很難找到缺點;中南部學生就比較簡陋。老師及家長指導群等加油團,都會區學校也是陣容龐大。

吳俊輝說,曾發現有學生在作品說明書中,研究方法、理論、數據層次分明,很完美,結果評審一問,學生卻三不知,當場露出馬腳,顯示說明書「是家長和老師代勞的」。

他還說,不少北部的小學老師常問他,到底要怎樣做才會得獎,他總是回答:「這是小朋友該擔心的,不是老師。」他感嘆,有些具特殊背景的學生家長,還會要求在學校的科展中「摻一腳」,卻不具實力,因此老師會要求該學生「不要說話」,結果評審發現,怎麼都是由一位學生答,但有學生卻都不說話,就特地「專攻」他,馬上現形。

吳俊輝說,中南部或偏鄉地區的科展作品,最常讓他們驚艷。像今年有學生以「挽面」拔毛為題,分析其物理原因,「都市小孩大概連爸媽都沒見過挽面吧」;又如曾有鄒族小朋友以該族傳統「風笛」為題,探討物理,都很棒。他說,評審最重視原創性,常看到都會區的作品總是在「微波爐」這種老題目打轉,不新鮮,因此,近年來團體獎雖仍由北部學校佔多數,但第一名,常是非都會區學校拿下,請這些地區的小朋友,繼續加油。

感想:

關於「參加科展」這個問題,恐怕是許多中小學教師心中的痛。舉辦科展的意義應該是推廣科學教育的精神,鼓勵孩子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想辦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是主角,老師只是協助者,例如科學態度和實驗設計、實驗方法、數據整理,這些都是需要教導的基本功,孩子在科展中比較的應該是這些基本功夫訓練紮不紮實,而今日科展的實況如何呢?

前幾週參加了一場自然領域研習,在分組座談中,「科展」這個主題竟然成了吐苦水大會,有老師說學校行政主管太重視科展成績,多數校內老師又興趣缺缺,最後科展指導老師竟用抽籤產生,連指導老師都是勉強趕鴨子上架,學生還會有強烈的研究動機嗎?

也有老師提到評審的評分標準不一,實驗中使用愈專業的設備者,愈有可能得到高分,因此老師得絞盡腦汁找資源。最好能夠借用到大學的儀器或設備,這就得仰賴學生家長的支援了。因此,教授的小孩參加科展的比例較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也曾經帶過學生準備參加科展,但還沒撐到實驗結束就不得不放棄了。因為孩子根本沒有研究的精神,只想利用午休時間打混摸魚,反正只要不必睡覺,做什麼都好。因為孩子想不出研究問題,所以只好由老師想,因為孩子沒有研究動機,所以舉凡實驗設計,整理數據等都得由老師操刀,一邊做還得一邊跟孩子解釋為什麼,到了比賽送件的時間,老師還得將所有內容輸入電腦,編輯、排版一手包,製作出美美的,看似無瑕疵的作品。

那麼學生到底要做什麼呢?就是正式比賽前把所有實驗過程、方法、結果通通背熟,能應付評審的提問就行了。因此有的老師就會要求小朋友默寫研究動機、過程、方法、結果等,目的就是為了掩飾孩子對作品的一知半解。

假若作品真的得奬了,孩子會成為全校的光榮,家長也會樂得送禮物,請吃糖。試問,孩子付出了什麼?不就是比賽之前背稿子,比賽當天對著評審演說嗎?公開說謊也能得到無比風光,那麼參加科展對孩子而言,究竟是「教育」還是「反教育」呢?
2007/11/25

台長: 星空之下
人氣(4,16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改革開放世代的苦悶與反思
此分類上一篇:色戒,看了沒?

andy
[在多元入學辦法的「加持」下,近年來國內各級學校的大小科展競爭激烈]。
開頭已經講的很明白了,「多元入學」即是「兇手」,多元入學本意應該是讓小朋友能夠更多方面的學習,能更主動化,改變以前填鴨式教育及聯考制度,但社會教育跟著更新了嗎?每個家長的思想真的轉變了嗎?能夠尊重孩子的意願嗎?還沒完全適應新的制度,就會有陣痛期。但我們要等整個環境已經可以接受且適應這種教育制度,才採取多元入學嗎??或者我們要先採行多元入學,轉變的不適應一定是會有的,但是現在不做,永遠也不可能有適應的那一天。
以上的問題,就如「雞生蛋,蛋生雞」一樣的難解。但是目前的教育制度是這樣,我想應該是要老師、家長、整體社會都要改變其思維,但最重要的應該是小朋友到底能不能很明確的表達出他們想要學什麼,想要做什麼吧!
其實呢!就本身我自己的看法,我是覺的以前的聯考制度比較公平一點,這是我們的民族性使然,有濃濃的人情味,就很有可能會產生牽扯不盡的關係,極致到關說,所以說為什麼科舉制度能夠盛行近千年之久,不是沒有他的道理的。

又是一篇沒有任何建設性的回應,抱歉。
2008-08-26 16:35: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