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修道立德
人生所追求的目的,就是道德、正義、真理。
1何謂道?何謂德?
自然是道,規律是德。
率性是道,盡性是德。
無心是道,聖心是德。
淨欲是道,善欲是德。
2何謂修道立德?
(1)修道者,修人道而達天道──
修道要改毛病,去脾氣,拋我見,除驕慢,摒四相,斷貪瞋,化痴惑。
以達到明事理,秉大公,揚人善,有智慧,能謙和,行謹慎,常反省。
克己乃所以制怒止尤,心平氣和。
復禮乃所以戒慎恐懼,守分不欺。
自律則寡尤,自慎則寡悔。
自明者智,自省者賢,自愛者潔,自制者勝。
凡事要發乎情,合乎禮,守乎道,依乎中。
喜不致於驕泰失之,得意忘形。怒不過於疾言厲色,出口傷人。《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就是修道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2)立德者,立大德而法聖賢──
立德要莫徇私,少逞強,離小人,避讒佞,遠勢利,革鄉愿,止是非。
以達到學忍辱,知退讓,尊師長,言忠信,佈三施,推百善,感化人。
步步腳踏實地,事事中規中矩,念念不忘己職,時時體天應人。對上天不欺心,對前賢不慢心,對後學不忽心,對考驗不退心,對旁門不動心,對外魔不傾心,對行道不怠心。
3修道立德的宗旨
見義勇為,精誠矢志,以立人間之大功。
教人以善,愛人以誠,以立人間之大德。
正語醒世,綸音啓迷,以立人間之大言。
立德成業
敬於身則不慢於身,敬於心則不動於心,敬於行則不縱於行,敬於事則不怠於事,敬於天地鬼神則不忽於天地鬼神。苟能如此,持己以敬,豈有德不立而業不成?
自敬則能自重,能自重則能貴己,而不為外物所役。
役於物則勞其形,役於名則煩其心,役於利則累其神。如能自重,則不為物慾昏其心。重,則能轉天下;輕,則為天下轉。
自重則能自愛,自愛才能自全。
愛其身則全其身,愛其神則全其神,愛其德則全其德。
不論自愛、自重、自敬、自尊,總歸不外要求一個人能有偉大的成就。
敏恆成德
想要成為一個標準的現代修道人,必須具備幾個條件──
1要具備有獅子的體力
修道是學習文禮。
「文」是充實道德的內涵。
「禮」是表現外在的得體。
文禮並不是要人變的懦弱、畏縮、膽怯。
體力的意思有兩種:
一是身體的力量,在辦道的過程中,有些事也是很勞神的,若人的身體、精神狀態不健全,則遇到較為繁雜之事,必難以勝任,開荒渡人必須具備良好的體力,才能經得起奔波勞累。體力的另外一種意思,是精神的力量;勇氣與堅持是精神的力量。如果你是一個膽怯之人,那麼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一個具有真正勇氣之人,必能擇善固執,毅力而行,守道篤誠,不恃強權蠻勢,心志堅決,不受威迫利誘。人所珍貴的事情,有比生命更超過的,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畏懼的。驅使人向人生的高潮邁進,唯賴勇氣。
古今英雄豪傑遭橫逆而愈堅持,越受折磨而越勇敢,始能完成不朽的聖業。他們深知考驗能激發其心志,鍛鍊其毅力,幫助其完成偉大之業。
2要具備猴子的敏捷
敏捷簡單而言,就是快。但不能快而無章,做事不但要快,更要準確。在一個團體當中,如果有一個人的行動、反應能力較為遲緩,不能應變,不能從容不迫的做下去,則所計畫之事,定難如期完成。
3要具備駱駝的精神
內在精神富足,心智靈明,進而培養其剛直精神,則富貴不更其操,貧賤不易其守。古云:「精神是劍,軀殼是鞘。」劍鞘是為劍而存在的,貴重的是劍的本身,不在於劍鞘。人若無精神的支持,徒留軀殼,不過是酒囊飯袋而已。修道人對於全人類擔負著極其偉大重要的責任,豈能不自加以奮礪警惕呢?
身體是很重要的,沒有體力,又如何去行功立德呢?要照顧自己,使有充沛的體力、精神,培養勇氣與堅持。學習文禮,並不是文縐縐,弱不禁風,要保持最佳狀態,能夠敏捷,應付得體,做得好,更要做的久。
人生不是看其前半生,成功不會在怠惰者身上出現,勝利屬於堅持最後關頭的人。
濟公活佛老師慈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