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3/kiwicat216/2/136550479757/)
區內醫療 目標年產值200億
• 2013-03-28 01:51
• 工商時報
• 【記者崔慈悌、呂雪彗/台北報導】
自經區將開放成立社團法人國際醫療中心進駐,初期外資及外籍董事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表示,預估2年後,國際醫療產值可望由去年92億元提升至逾200億元。
健康醫療產業近年已成全球焦點,鄰近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韓國等都投入大量資源發展。
管中閔指出,我國醫療技術已達國際水準,醫療價格也具有吸引力,加上來台旅客人數攀升,除可直接吸引國際人士來台接受醫美等服務外,還可促進美食養生、溫泉療養等觀光,以及生技醫材、保險法務等產業的發展。
自經區內的國際醫療中心初期將依現行法規可容許範圍優先推動,允許特區醫院以醫療社團法人型態經營,外資可投資及外籍人士充任董事的比例均不得超過三分之一,但陸資不准,而醫院須單獨成立,而非既有醫療院所的分部。
在機構醫事人力方面,初期以本國人力為主,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表示,雖然法規沒有限制特區內可設立的醫院數,但原則上以1家為目標,醫院除可聘專任醫師,也允許其他醫療機構醫師透過報備方式來兼診,但到特區兼診醫師,初步規劃不能超過在原本醫院的看診時數。
區內也允許國人自費就醫但無法享受健保,若有醫療糾紛、藥害,也不適用既有救濟制度,醫療機構盈餘還需繳交經營許可費(特許費),用以挹注健保。
醫療中心未來第二階段再視辦理成效,研擬特別法規放寬現行規定,包括試辦公司型態經營、逐步放寬外資投資比例,以及開放20%外籍醫事人員在特區醫院執業等,衛生署已擬近期舉辦相關投資說明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