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瑛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有一次參加公視「爸媽冏很大」節目,主題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會來賓中有位過動症的大學女生提到成長歲月中朋友對她的重要性:「我當時覺得每天都不順,也曾想過自殺,反正就是不會有人理你,還有人會傷害你,直到我遇到一個願意跟我做朋友的人,她常主動找我,聽我說些亂七八糟的事,我的世界才慢慢變好,我覺得她對我的人生很重要……」女孩的話讓我腦海浮現這些年來在校園中看到的許多不愉快、孤獨的身影,他們雖然也在人群中,卻像魚缸中的金魚般,看起來自由自在,卻無處可去!
自願分組 易造成標籤化
融和教育實施多年,但情緒及行為障礙生在各校幾乎都是最難融入群體的人。如果能在一些小細節上多注意,情緒及行為障礙生在融入班級的過程可能會產生一些化學變化。例如:分組活動在教室中是常見的課程活動,大部分老師在分組時多採自願分組或強制分組,但這種分組方式正是最容易讓情緒及行為障礙生在班級中無法正常融入團體,容易被標籤化的可能原因之一。
自願分組是老師最常採用的方式,常常一宣布完幾人一組後,便會見到教室中有許多學生很快的自成一組,有些學生卻孤零零的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彷彿分組的事與他無關,也不會有哪一組同學邀他加入。
當班上有好幾個分不到任何組的同學時,老師通常會下指令:「沒有分到組的在同一組!」然而,這些沒分到組的學生未必能接受彼此,同時會有「被挑剩」的人在同一組的情形,因此他們可能會選不出組長,做事時沒有人願意規畫,所有狀況都可能出現在這一組。所以只要這樣分組一次,下次有不同課堂需分組時,其他組的成員會變動,但這組學生因大家都知道他們事事都是班上最後一名或搗蛋者,會更少有人願意邀他們加入。
強制分組 不易融合
老師往往會在此時覺得事情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擔心素質一直很不整齊的這一組會影響全班氣氛,所以極可能會規定改採強制分組。
這時,會產生另一種情形,因多數品行及成績優異的學生常無法體會為何會有人品學兼「憂」,就如同情緒及行為障礙生無法體會,何以會有人學業、品行一直能維持高標準,所以當品行及成績優異學生聽到老師強制分進來的同組名單時,常會不自覺的脫口說出:「真倒楣,XX在我們這組!」「沒救了,一定會被扣分扣死!」等話語,敏感的情緒及行為障礙生聽在耳裡,往往會產生極度自卑後的極度自尊現象,常會事事故意與同組同學唱反調,或常常更想表現及幫忙,以證明自己不是別人口中的扣分王,而在遭到拒絕後,產生玉石俱焚的念頭。
兼容自願與強制他
建議老師在一開始分組時,採兼容自願與強制分組的「社交技巧分組法」,這種方法最主要是希望情緒及行為障礙生能在經由與自己競爭,與別人合作的方式,習得社交技巧,找到學習環境中自己最認同的顯著他人,以走過艱辛的學習歲月。
社交技巧分組法,如果以一班三十人運作,第一步驟為選出組長五人。老師儘可能將當組長的標準及原因講清楚,避免學生在不清楚候選人應有條件的情形下,採「陷害」方式亂選;並以條件「或」,而非「且」的方式,擴大組長候選人的合格人選,如此可增加學生的參與感。例如:要選數學小老師,可將條件訂成:須上學期數學成績九十分以上,才可能教同學數學,符合這些條件的有………;或每天早上可以七點半前到校幫老師發考卷,符合這些條件的有……;或每次數學作業都有交,可以幫忙老師收作業,符合這些條件的有……。
第二步驟則是由選出的組長自行找同組夥伴兩人,所以共會有十人再被分組。組長在選夥伴時,因老師先前提醒的標準及人名言猶在耳,感性的好朋友及理性的數學小老師標準會同時被考量。
第三步驟則將剩下的十五人以抽籤方式決定,每組分三人,但建議老師在抽籤時可略施小技巧,將情緒及行為障礙生適性均衡分入各組。這樣的方式,可使每組素質及競爭力較一致,同時兼採自願及強制分組的優點。
●關懷情緒行為障礙生 文/孟瑛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
| 有一次參加公視「爸媽冏很大」節目,主題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會來賓中有位過動症的大學女生提到成長歲月中朋友對她的重要性:「我當時覺得每天都不順,也曾想過自殺,反正就是不會有人理你,還有人會傷害你,直到我遇到一個願意跟我做朋友的人,她常主動找我,聽我說些亂七八糟的事,我的世界才慢慢變好,我覺得她對我的人生很重要……」女孩的話讓我腦海浮現這些年來在校園中看到的許多不愉快、孤獨的身影,他們雖然也在人群中,卻像魚缸中的金魚般,看起來自由自在,卻無處可去!
自願分組 易造成標籤化
融和教育實施多年,但情緒及行為障礙生在各校幾乎都是最難融入群體的人。如果能在一些小細節上多注意,情緒及行為障礙生在融入班級的過程可能會產生一些化學變化。例如:分組活動在教室中是常見的課程活動,大部分老師在分組時多採自願分組或強制分組,但這種分組方式正是最容易讓情緒及行為障礙生在班級中無法正常融入團體,容易被標籤化的可能原因之一。
自願分組是老師最常採用的方式,常常一宣布完幾人一組後,便會見到教室中有許多學生很快的自成一組,有些學生卻孤零零的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彷彿分組的事與他無關,也不會有哪一組同學邀他加入。
當班上有好幾個分不到任何組的同學時,老師通常會下指令:「沒有分到組的在同一組!」然而,這些沒分到組的學生未必能接受彼此,同時會有「被挑剩」的人在同一組的情形,因此他們可能會選不出組長,做事時沒有人願意規畫,所有狀況都可能出現在這一組。所以只要這樣分組一次,下次有不同課堂需分組時,其他組的成員會變動,但這組學生因大家都知道他們事事都是班上最後一名或搗蛋者,會更少有人願意邀他們加入。
強制分組 不易融合
老師往往會在此時覺得事情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擔心素質一直很不整齊的這一組會影響全班氣氛,所以極可能會規定改採強制分組。
這時,會產生另一種情形,因多數品行及成績優異的學生常無法體會為何會有人品學兼「憂」,就如同情緒及行為障礙生無法體會,何以會有人學業、品行一直能維持高標準,所以當品行及成績優異學生聽到老師強制分進來的同組名單時,常會不自覺的脫口說出:「真倒楣,XX在我們這組!」「沒救了,一定會被扣分扣死!」等話語,敏感的情緒及行為障礙生聽在耳裡,往往會產生極度自卑後的極度自尊現象,常會事事故意與同組同學唱反調,或常常更想表現及幫忙,以證明自己不是別人口中的扣分王,而在遭到拒絕後,產生玉石俱焚的念頭。
兼容自願與強制他
建議老師在一開始分組時,採兼容自願與強制分組的「社交技巧分組法」,這種方法最主要是希望情緒及行為障礙生能在經由與自己競爭,與別人合作的方式,習得社交技巧,找到學習環境中自己最認同的顯著他人,以走過艱辛的學習歲月。
社交技巧分組法,如果以一班三十人運作,第一步驟為選出組長五人。老師儘可能將當組長的標準及原因講清楚,避免學生在不清楚候選人應有條件的情形下,採「陷害」方式亂選;並以條件「或」,而非「且」的方式,擴大組長候選人的合格人選,如此可增加學生的參與感。例如:要選數學小老師,可將條件訂成:須上學期數學成績九十分以上,才可能教同學數學,符合這些條件的有………;或每天早上可以七點半前到校幫老師發考卷,符合這些條件的有……;或每次數學作業都有交,可以幫忙老師收作業,符合這些條件的有……。
第二步驟則是由選出的組長自行找同組夥伴兩人,所以共會有十人再被分組。組長在選夥伴時,因老師先前提醒的標準及人名言猶在耳,感性的好朋友及理性的數學小老師標準會同時被考量。
第三步驟則將剩下的十五人以抽籤方式決定,每組分三人,但建議老師在抽籤時可略施小技巧,將情緒及行為障礙生適性均衡分入各組。這樣的方式,可使每組素質及競爭力較一致,同時兼採自願及強制分組的優點。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