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1 15:26:54| 人氣4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電影院裡的管理智慧》精采書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無米樂」談工作的熱情: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知識型員工的崛起,現在的員工不再投入百分百心力在工作上,他們寧可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新事物,休閒娛樂上,也不願像以前的工作者拼命工作只為了賺錢。有鑒於這種風潮,明智的組織領導人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有效激勵員工的方法,使其對工作投入,但也能兼顧員工的生活品質….

【無米樂劇情簡介】

「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這是由已經75歲的種稻老伯說的。對他來講種田,並不是單純的種田,在種田的過程中體會到更深層的價值觀--已經把那收割的稻米不再是會有所掛意!不論豐收、歉收已不能在擾亂內心的平靜了。而會對這份工作、這份對大地的情,盡情地付出並無所求。雖說農業是看天吃飯的職業,但老農心中已把自然的現象當成平常心、無罣礙。這就是所謂的無米樂!

一粒粒米,讓人想起了什麼?只是單純的一粒米?還是背後有一股熱情在滋潤它們,用心照顧它們,進而才有如圓潤飽滿、晶瑩光滑的稻米。這部紀錄片也說明了米,是台灣傳統文化的表徵。藉由拍攝了後壁鄉一群老農民的勞動與生活,來了解他們對這份工作的執著與想法。也看到了過去農業社會的縮影:大地、老牛、稻米、與質樸的農夫,構成了一幅和諧自在的畫。

而另一項考驗卻攪亂了這幅和諧自在的畫-WTO(世界貿易組織)的來臨。面對這世界貿易組織的到來,對於這競爭力不佳的農業,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為台灣加入WTO以後,必須履行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及削減境內支持之承諾,包括必須取消稻米、雞肉等四十一種農產品之非關稅保護。也正因如此,紀錄片也寫實地提出,讓大家對這議題身處這漩渦的思緒中…
【討論題綱】

一.人生有學習、工作、休閒三部曲,因此,工作不僅是安身立命的基石,也是自我成長的舞台。所以,員工對工作的認同與熱愛,是組織發展的動力之ㄧ,作為組織的領導人,您應該如何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熱誠與堅持?


二.在人與自然的對話中,您會逐漸培養出一種特殊的生命哲學。因此,在工作生涯裡,您如何透過與自然的互動而擁有個人的生命觀?

【討論內容】

「從出生前,每個人都領到屬於自己一生的牌子,有的人是醫生,有的人是總統,而有的人是農夫...」這句出自於無米樂裡頭農夫們的玩笑話,充滿著無奈與認命。電影中農村的生活,記錄著台灣從農業立國到現在商業寶島的歷史,這群靠天吃飯的農夫們在走過風光時期後,面對越來越多因WTO開放而進入市場的外來米,以及台灣政府越來越不重視農民福利的窘境,不過,他們仍樂觀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知識型員工的崛起,現在的員工不再投入百分百心力在工作上,他們寧可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新事物,休閒娛樂上,也不願像以前的工作者拼命工作只為了賺錢。有鑒於這種風潮,明智的組織領導人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有效激勵員工的方法,使其對工作投入,但也能兼顧員工的生活品質。

McGregor曾提出,員工可分為兩大類,X型員工不喜歡工作、沒有企圖心、想逃避責任;Y型員工對工作的態度主動負責,並具有強烈責任感。針對不同類型員工,身為組織領導人應該給予不同的激勵方式,才能達到實質的效果。

其中最簡單的激勵方式之一便是透過Maslow需求層級理論,了解員工所屬的層級為較低層級需求(生理、安全),或是較高層級需求(社會、尊重、自我實現),進而對各層級員工提供不同的誘因鼓勵其對工作負責。

根據統計,大部分的女性工作者較偏重生理、安全及社會需求,她們對工作環境中同仁的相處、實質薪資的回饋較為重視;而大多男性工作者,則對職權、職位有較多的期許,對他們來說,職位的晉升代表對實力的肯定,也表示可從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中獲取更多的滿足感。

對於組織來說,「生產力最好的員工,就是沒有困擾的員工」,通常生產力較好的員工都具備了樂觀特質的員工,如同影片中崑濱伯一樣,即便知道惡劣天氣會使稻米歉收,卻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它。

若組織內大多數的員工都具備有樂觀的特質,工作環境必定充滿著歡愉的氣氛,也一定會感染到其他的員工,進而提升其生產力。現今的企業將員工視為內部顧客,無疑也是要提升員工工作滿意度,進而提升整體組織的績效,若能將「樂觀」提升為組織文化的一部份,對於員工生產力的提升,必定有相當大的助益。

領導者除了解各員工需求並給予不同激勵外,也可制定一些政策加強員工對公司的忠誠。例如:玉山銀行的行員每年皆有登山的活動,藉由登山培養大家的向心力與互助的精神,在透過公司有心的安排訓練後,每位行員在臨櫃上對顧客的表現以以前更加良好。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開放員工入股,激勵員工把餅坐大,並每月提撥百分之二十一的盈餘分紅給員工,取代了一年一次分紅制度,真正落實到『人性激勵、立即分享』。

另外,領導者也可培養員工對公司的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 behavior),也就是除了對公司有向心力外,與同仁的相處也有互助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工作有責任感,如果員工們都對自己的工作環境認同,相對地,工作績效就跟著提升。

從組織經營角度來看,增加內部顧客(員工)的滿意度,就能增加外部顧客(消費者)對公司的忠誠度,間接地,自然而然也獲取股東(投資大眾)的信心。
除了必須面對工作的生活外,當人們面對生活環境挑戰時,總會培養出一套單屬於自己的獨特生命觀,就如影片中崑濱伯一樣,一生務農,靠天養育,自己無法掌控的變數太多,進而促成了他「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的生命觀。然而在探討如何擁有個人生命觀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生活環境」與「生命觀」的意義。

何謂「生活環境」?簡單來說,生活環境就是「自然」,它包括有形的「大自然」與一切「人、事」,以及無形的:「自身本性」。有形的「自然」很容易讓人察覺,但無形的「自然」卻往往被人忽略!然而,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卻愈常是關鍵所在。這也說明了為何會有各式各樣的宗教與哲學出現。

另外,何謂「生命觀」?生命觀或可說是一種為人的「處世哲學」,同樣的它也可區分成兩部分:一是「行於外」的處世觀,一是「行於內」的處世觀。行於外的處世觀是指對待自身以外一切事物的態度;行於內的處世觀則是指對待自身的態度。因為有了「行於內」這個面向,所以生命觀會隨著人的不同而展現出個別的差異。

了解「自然」與「生命觀」的意義後,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將兩者連結。首先,在工業革命以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非如今日那樣頻繁,絕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以農、漁、牧業等初級產業為主,因此看天的臉色比看人的臉色還重要,而與大自然的互動也遠多過於與人的互動,故一個人的生命觀為何,端看他與大自然的關係為何而定!老子曾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段話正可以說明在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中,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非常直接且主要的。及至工業革命,由於交通發達,加上物品生產速度提升,促使商業活動日漸活絡,進而取代過去以農業為主的生活,此一轉變使得人與人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也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生命觀的形成;而「人、事」的紛擾,也間接使得每個人「自身本性」日漸迷失於繁雜生活中。

究竟我們在庸庸碌碌的生活工作中,要如何透過與自然的互動而擁有個人的生命觀?首先盡可能的讓身體、心靈回歸山林田野的懷抱,因為人本源於自然,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這並非是要每個人都離開都市叢林、離開商業交易,甚至離開人群隱世獨居,而是希望大家在閒暇之餘,能讓身體有機會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並且用心去感受那份來自大自然的美妙韻律,靜靜聆聽它的聲音,讓那份樸實無華卻滿有生命的聲音,喚醒沉睡於我們細胞中的那份「情」。人生在世惟「情」而已,沒了「情」的生命剩下的只是冷漠!在現今不斷追趕的生活與工作中,可曾有過:「春風如酒,夏風如茗,秋風如烟,冬風如薑芥」之感?

大自然或許無意識,但卻處處充滿生機,充滿情!對萬物有情的生命觀永遠會充滿感動與驚奇。其次則藉由探究人的自然本性,培養出合於天道的生命觀。其實,與自然互動等同於與自己互動,只不過我們常常在生活工作中,喪失自己於物慾,迷失本性於世俗,殊不知此乃是本末倒置,違背人的天性。

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裡,正面積極的生命觀逐漸從我們當中消逝;生活工作固然重要,但正面積極的生命觀的延續,才是真正能對社會與後代子孫產生影響的關鍵。就如同此部影片一般,其真正令人動容的不是主角們的遭遇,也不是導演辛苦拍攝的過程,而是那經過時間不斷淬煉後所產生既單純又真實的生命觀。
崑濱伯說:「(種田)...是一種的『修養』。風吹、日曬、有時候颱風打...你無法抵抗...『禪』,就是不讓你抵抗,你甘願忍受...」這就是崑濱伯在一輩子的種田生涯中,與自然的互動中所悟出的生命哲學。

「從出生前,每個人都領到屬於自己一生的牌子,有的人是醫生,有的人總統,而有的人是農夫...」這句出自於無米樂裡頭農夫們的玩笑話,充滿著無奈與認命。

電影中農村的生活,記錄著台灣從農業立國到現在商業寶島的歷史,這群靠天吃飯的農夫們在走過風光時期後,面對越來越多因WTO開放而進入市場的外來米,以及台灣政府越來越不重視農民福利的窘境,他們仍樂觀地面對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樂天特質,對組織領導者來說,是激勵員工對工作保持熱忱的良藥之一。 

總之,一個人如果能夠認同與熱愛自己的工作,又能培養出樂天知命的生命哲學,那麼,個人的幸福與組織的永續發展則能水到渠成。

*本文內容取自世新大學「看電影學管理」讀書會的課程討論,由吳權峰與謝欣甫共同整理,作者改寫。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jsp?type=summary&productID=1132)

picture from 《無米樂》

台長: + share
人氣(4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箴言與詩篇言吾 |
此分類下一篇:[轉] 張惠妹 遇見紐約時尚 A-Mei vs. New York Fashion
此分類上一篇:[轉]《生命咖啡館》譯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