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大家都變窮,貧富差更多
中時電子報
日期:2006/08/18 04:09
記者:彭漣漪、陳一珊台北報導
去年,所有家庭都變窮了!主計處昨日公布去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八九.四六萬元,較前年增加○.四%;如果考慮去年消費者物價上漲二.三%的因素,每戶實質所得比前一年減少,是變窮了。
最低所得家庭 連續兩年下降
而最低所得組的底層家庭,連續兩年非移轉性所得下降,每戶每年僅剩一四•二一萬,比前年還少了二千三百元,已經是連續第二年下降,對社會福利依賴日深。即使計入移轉收入,其可支配所得只增加三百多元。
專家指出,這顯示台灣經濟成長的數字,與底層人口的生活越離越遠。儘管主計處調查,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還成長○•四%,但台灣所得最低四成家庭,所得成長率分別只有○•一三%、○•一二%,遠低於總體。
經濟成長果實 流向高科技業
而在貧富差距方面,去年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的差距倍數是六.○四倍,比前一年小增○.○一個百分點;不過,如果扣除政府給的各種津貼,貧富差距是由七.四一倍擴大為七.四五倍。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江豐富指出,經濟成長的果實都流向高科技業,台灣的中低階層的貧窮程度並無改善。他說,這些人根本「入不敷出」。
主計處表示,去年全年的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八九萬四五七四元;最高所得組為一七九萬六八八四元,較前一年增加五○八八元,增加率○.二八%;最低所得組為二九萬七六九四元,僅增三八九元,增加率○.一三%。這顯示大家的所得都增加有限,但有錢人增加的所得絕對值與增加率都高於低所得組。
主要養家人口 多數入不敷出
主計處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扣除政府的「移轉性收支」影響,包括各種津貼與福利之後,近十年的貧富差距是呈現擴大趨勢,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的差距倍數,從八十五年的六.一九逐年上升,九十二年到七.三二,去年則是七.四五,窮人和有錢人的差距愈拉愈大。
主計長許璋瑤強調,貧富差距在各個國家,都是明顯往上發展,因為在資本密集時代,高科技產業造成的收入差距愈來愈嚴重,台灣是因為有各項社會福利措施,所得差距才壓下來。台灣的數字這幾年維持在六倍左右;日本的數字是四.八倍,主要就是因為有國民年金制度。他認為這才是減少貧富差距的長期性措施,台灣的福利支出只是短暫因應措施。
專門研究國民所得的江豐富則指出,傳統製造業萎縮,高科技產業高度發展,但因為雇用的人少,錢都集中到這些少數人的手上,經濟成長新創造的國民所得增加,很多流向高科技業去。他研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壯年人口發現,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人,貧窮程度並沒有改善,他們是主要養家的人,但根本就入不敷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