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的手
我記得,國小的時候碟仙很流行。
那時小月也很好奇,不過沒膽,本來是有人找我玩的,不過我只敢看,不敢玩。
那時的玩法是拿一張紙(那時我們拿圖畫紙)在四角寫上4大天使4小天使4大惡魔4小惡魔。然後紙上畫一個圈圈,在其他空白寫上字及數字。
之後我就不太記的了。(國小的事了,記得這些就不錯了!)
那時白白的,說要找什麼極陰處。然後就一群小朋友屁癲屁癲的跑到樓梯說這個地方曬不到太陽是最陰的。
......國小嘛,總不能真拿個羅盤去找唄!
呵呵,好在應該沒請到。
一般來說,碟仙是指碟子裡的神仙。也就是陰仙。
中國是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雖然不明確,但是以前的百姓相信什麼東西都有神仙。(一般說法是成精)
碟仙就有些類似。
日本就有比較確實的傳說。
傳說家具之類的東西跟人生活久了,會有類似思想的產生而變成精怪。
而小月本人比較相信碟仙的碟子是由玩的附近招來的孤魂野鬼以及人們的淺意識操控這兩種說法。
~~~~~~~~~~~~我~~~~~~~~~是~~~~~~分~~~~~~~格~~~~~~~~線~~~~~~~~~~
另外有關碟仙的傳說有以下兩則
一位道行高深而居心卻十分險惡的老和尚,施法召來一些狐魂野鬼將之囚禁於碟子之上,並大事推廣,目的則在引誘無知的民眾不停地去玩,然後由那些受制於他的孤魂野鬼暗中吸取人們的精、氣、神,供老和尚修練一種奇異歹毒的獨門法術之用。
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稻荷神社」,供奉的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狐仙」(一稱「大仙」),而這些「碟仙」所召請來的正是「狐仙」,在日本的一些家庭中,也有供奉「狐仙」的習俗,通常是以上好的梧桐木,搭建一間玩具似的小屋子,每日奉獻一些清茶、鮮花來祭拜供養。
另外在日本有一種糯米製的麻糬,也稱為「稻荷」,據說是「狐仙」最喜歡吃的。而據說有些家庭每日清晨在清掃這些「狐仙」居住的小屋子時,竟然也會發現一些白色的狐狸毛,真是奇怪!
~~~~~~~~~~~~我~~~~~~~~~是~~~~~~分~~~~~~~格~~~~~~~~線~~~~~~~~~~
這裡提供較正確的玩法以及禁忌
碟仙玩法
俗稱「開壇」的碟仙是需要以下用品的:
(1).請神黃紙一張
(2).白色蠟燭一支
(3).香三根
(4).一畫有紅色箭頭的瓷製碟子
請神黃紙大多可在文具店或紙紮鋪購得,如果沒有黃紙亦可自製一張。
材料很簡單,只須找來一黃色紙張,再在它上面填滿中國字。
填些什麼字呢?比方說:數字、百家姓、相對詞等等。
開壇前先向四方燒香膜拜,碟子亦要拜祭因為待會它就會化為碟仙的眼睛和手指了。
儀式很簡單:
先點上蠟燭
然後將碟子倒擺在黃紙中央的圓上
三個人以上的食指放上去
嘴巴念著「碟仙、碟仙請出壇」
等到碟仙離開圓圈
開始繞圈時
方可開始問問題。
通常第一句要問的問題並不是什麼而是這一句 :
「你是神是鬼?」,「鬼」碟子的箭頭則會指著紙上的鬼字。
可要求請任何一種鬼魂上來陽間,坊間盛傳厲鬼的法力最高,故從它那裡獲得的預測是最準的。
請了鬼上來自然要負責送它走了,方法是心裡默想口中念出「碟仙、碟仙請歸壇」這句話,碟子便會自動歸壇了。
~~~~~~~~~~~~我~~~~~~~~~是~~~~~~分~~~~~~~格~~~~~~~~線~~~~~~~~~~
玩碟仙不可不知的禁忌
不要問碟仙的事情(像碟仙是男是女啊?怎麼死的啊?這類話)。
不要問有關利益的事情(像彩票數字之類的問題)。
不要白癡的問碟仙要什麼東西或好處。
一定要請回去。
一定要尊敬。
玩碟仙之後都會元氣大傷,此時不要去不乾淨的地方或去有死人的地方,很容易被煞到,會被小鬼跟上。
如果有出差錯,要懂得保護自己(知道一些經文或咒語,最基本的是《甕嘛咪八咪哄》「發音」)。
如果紙是自己畫的,要燒掉。
不要獨自一人玩,因為陽氣太少不能對抗邪靈。
如果乩板無故走遍四角,即代表你召來的是惡靈。若然乩板重複出現八字多次,則代表惡靈已經在你身邊。
不玩的時候,一定要用木盒將碟仙安放好,否則惡靈會潛入居室。
(針對西洋碟仙,個人建議西洋碟仙不要玩太多次。不玩後把道具拿到寺廟供養,不要燒掉!一般來說西洋碟仙玩太多次的話鬼魂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而道具只是媒介,所以說燒掉媒介還是有辦法害你的!)
而在生病或情緒低落時,也千萬別玩,否則很易被邪靈上身。
邪靈會經常給你贏錢的訊息,但千萬別沉迷,否則很易被邪靈拉下地獄。而且也不可責怪碟仙不準確,否則將會被報復。
勿於墓地或曾死人的地方玩碟仙,因為怨氣太重,必有禍害。而且玩時手指勿離開乩板,不然很易被鬼上身。
~~~~~~~~~~~~我~~~~~~~~~是~~~~~~分~~~~~~~格~~~~~~~~線~~~~~~~~~~
小月的建議是不要玩比較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
子曰:「敬而遠之。」這句話我是絕對奉守的。
(小月怕死......好奇心會殺死貓(貓有九條命喔!),我一點都不想當那隻貓。)
好奇歸好奇,大家知道就好。小命比什麼都重要,大家千萬不要去試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