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不是肥野提醒我,我也忘了我曾說過"小心地被文化污染"。他說我在舖裡貼的那張便條仍在,警剔大家。
當然地,再次地警剔了我。
想起在台灣的一年,我看見很多的文化和思想差異。
有接受的、抗拒的、跟隨的、更有同化的。
縱觀自己的性格,與到台初衷就有著不能平衡的矛盾。
我過得很煎熬,但身旁的人對於環境的一體化好像沒有甚麼意見。
正如在澳門,大家追求於潮流中有自我風格,但會有台灣朋友們會說:街上的衣服怎麼我沒有?我要想一模一樣的。
反過來看,其實澳門的氛圍真的蠻適合我成長。
然後我從這些氣圍中理智地分析開來。
巴黎,每一個人都是平等,只要談起文藝學術,個個都是專家。
在平等的氛圍之中,得到無限沖激之餘,又不失無限的生活感。
台灣,沖激小,生活感勝於澳門,卻亞於巴黎。
澳門,就是一個沖激大,圈子很小交流卻很多的地方。非常容易物以類聚。
如我,談藝論述的一大堆,走進生活的沒幾個。玲瓏生活,生活感幾近零。
但這個地方就有我最親愛的人。
星光之下,流動之感,令我得以反省︰
何以見得學業像死水?
為何生活總停滯?
有沒有積極向台北探索?
自問,台北對我來說真的不怎討好。
在於脈絡都市卻不能享有獨立感而有所迷失。
然後失去再度失望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那個城市就是沒有一個像黑洞的靈魂可以跟我有所交流。
所以,殘酷的寂寞伴隨我的急燥。變得更沒進步。
與我到台灣的初衷背道而馳。
肥野問我︰你想要甚麼?
我回想我的初衷,我想要更優良的底蘊和沉澱得更好。
反省下來,我這年來真的沉澱得不好。
幸好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我相信賽翁失馬總是福。
起碼,我更加知道不論我去到哪裡,我都不會成為某一種人。
起碼,我了解氛圍與生活感需要平衡。
起碼,我又再次學會生活。
妳告訴我:Taiwan,live to live;Macau,live to self
so,everything can be learn,what the life will be?
謝謝澳門,也感謝親愛的你們,這一切令我知道︰
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不用自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