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03 17:47:31| 人氣10,1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勞工申請職業災害給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今日(98.12.3)工商時報「請領職災給付 需專業診斷證明」一文,對於屬無固定雇主之職業工會會員更需要這一訊息,據過去有觀光領隊職業工會會員請領職業疾病給付,因無諮詢對象及資訊,無法完整整理診斷、治療、鑑定等資料,不得要領的向勞保局提出,導致僅請得「失能給付」,未成功請領「職業疾病給付」,因為職業疾病給付及失能給付兩項結果的給付的核定金額相較有數十倍之距,當事人事後悔不當初,均有不如找勞保黃牛代辦的感嘆。

工商時報記者董錦娟報導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郭醫師進一步指出,勞工不幸罹患職業傷病,如果要向服務單位請公、傷假及請領職災給付,必須要有職業傷病診斷證明;這張專業診斷證明,須藉由職業醫學科醫師詳細蒐集病患之資料,才能判定該疾病是否與其職業有關,據勞保局勞保給付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近年來最常發生的職業疾病前幾類為骨骼肌肉疾病、皮膚疾病、聽力損失、塵肺病等,而數量最多就是腕隧道症候群、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過去年平均每年有近百案例,但今年18月就已經累積了233個病例。

醫師同時提醒:要找對醫院是勞工維護權益的第一步。經過詳細的問診後,醫師將依照工作內容、作業環境及各項相關資料判定是否為職業病。取得職業傷病診斷證明後,可向公司申請工傷假,並請領勞保職災補助、生活津貼、看護補助等。最後依勞工個別需求,在職業傷病防治團隊的協助下,還可進行復工、復健及轉介職業等服務。

有鑒於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為保障勞工權益,特別強化職業傷病網絡之建置,目前於全國已成立1家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9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暨44家網絡醫院,遍及全國各地,勞工就近即可獲取專業、貼心之服務。

在行政院勞委會安全衛生處支持之下,以大型醫學中心具有醫學專業分工精細與豐沛醫療資源,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花蓮慈濟綜合醫院、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高雄醫藥大學附設綜合紀念醫院、成立職業傷病診治中心,完整提供職業傷病勞工所須之診斷、治療、復健等整合式服務,使職業傷病勞工尋求診斷、治療、鑑定等服務更便利。並透過大學工業衛生學科、環境醫學研究所、職能治療學系等單位的合作,提供各該區內事業單位職場健康照護,其內容含作業環境危害之訪視、調查、風險評估、針對風險提供預防措施服務與建議等,協助事業單位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以預防勞工職業疾病之發生。以及提供區內各醫療機構之職業醫療專業人力支援與訓練服務,以期提升職業傷病中心區域整合功能與角色。 

勞工有職業傷病問題,要如何保障自己權益呢?郭育良提醒,找對醫院是勞工維護權益的第一步。勞工可到各地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或網絡醫院求診,由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提供診斷協助,醫師將依各項相關資料判定是否為職業病。取得職業傷病診斷證明後,可向公司申請公傷假,並請領勞保職災補助、生活津貼、看護補助等。最後依勞工個別需求,在職業傷病防治團隊的協助下,還可進行復工、復健及轉介職業等服務。

 

親愛的勞工朋友們:

依據行政院勞委會職業傷害補給站文宣資料清楚定義呈現:

 職業傷害:是指在工作中受到的傷害;

勞工在工廠工作時,手指不小心被機器捲入,導致手指斷裂,即為職業傷害。

 職業疾病:因工作中暴露於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性及其他危害因子所導致的疾病;

勞工長期處於強烈之噪音工作環境中,最後導致聽力損失,即可能為職業疾病。

 

職業疾病之診斷需由您提供職業暴露和疾病史之資料,醫師才能就疾病與實際工作情形評估其是否具工作相關因果關係!

 

 您是否有下列的疑問懷疑自己罹患職業傷、病呢?

1. 症狀發生的時間是否與工作有關?
2.
工作後症狀會惡化?假日時症狀會緩解?
3.
從事同樣工作的同事,是否有相同症狀?
4.
工廠最近是否有使用新的化學物質?

★ 如果您有上述的疑問時,您可至「職業醫學科門診」或與「職業傷病診治中心」聯絡,瞭解自己是否已經罹患職業病,讓職業傷病診治中心團隊來幫助您解決您的問題。或詳洽

行政院勞委會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網站  http://www.tmsc.tw/

台長: 浩陽
人氣(10,1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生活法律資訊交流 |
此分類下一篇:通話中不可撥打「90#」
此分類上一篇:受網路毀謗的法律自保行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