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07 18:01:58| 人氣1,4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誰的澳門? 誰的電影產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群眾的眼睛不是雪亮的 , 人類有限的理性會因為兩種情況發生混亂 , 預期的不確定性及資訊的不對稱性 ...

 

最近,我看到以下的文字:http://www.houkongdaily.com/?action-viewnews-itemid-30507-page-6

「日前有官員透露,年內將推出電影長片的拍攝啟動金計劃,推動文創發展。有關計劃不僅大膽,而且盲目,無視本地在國際上毫無競爭力的電影創作水平,無視電影市場須以商業運作為先,意圖將『拍電影』生拉硬扯到文創意產業領域,會否是為資助而資助,文創只是借個名目而已。」

 

這段文字透露出一些問題:

1我們如何去定義電影長片需要多少資金才合理?

2我們如何去理解「競爭力」?

3我們如何理解甚麼叫「商業市場」?及「商業電影市場」?

4澳門為何會出現「為資助而資助」的情況?如何才能減少此現象?

5開宗名義地以「電影」作為名目來向政府申請資助,真的可以獲得很多錢嗎?

 

我們可能看荷里活電影看太多,我們對「電影長片」的概念就等於「荷里活電影」,於是我們可能就認為「電影長片」就必須要上千萬美元的資金,這代表我們必須思考更多關於「電影長片」的其他可能性,例如:花五萬元用手機拍一部電影長片可能嗎?電影長片可以不在電影院放映嗎?……

更重要的是,全球每天都有數十萬小時的影像正在產生,要如何才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注目?這是「人氣經濟」、「粉絲經濟」的時代……

如果我們不需要「競爭力」也可以生活得好好,那我們需要「競爭力」來幹嘛?以最近的巴士加價事件作為例子,巴士經營公司很有競爭力嗎?但仍然可以繼續經營,市民仍然無法參與巴士經營合約的制定及內容的討論,因為這是政府機密,「巴士公司的競爭力」不完全單純是巴士公司的問題,還涉及到政府。讓我們思考一下,增加巴士經營政策的透明度及市民參與成份,能否有助提升巴士公司的競爭力?能否提升巴士公司的服務質素?

由此觀之,在澳門的特殊結構之下,「競爭力」與公共部門的透明度、與市民的參與度……之間,有很微妙的關係。

我們都認為「商業電影」就是「能賺錢的電影」,一個產品要如何才能賺錢?以及我們如何去定義「賺錢」?再以巴士公司為例,如果只靠市民的車資,巴士公司能否生存?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巴士公司能生存嗎?所以對巴士公司而言,「政府的補貼」也就是「賺錢」的來源之一,所以補貼越多,就等於賺得越多。那巴士公司要做甚麼才能提高政府的補貼?所以,對巴士公司而言,「獲得政府補貼的競爭力」與「獲得市民車資的競爭力」要分開來討論。

因此,在澳門的特殊結構下,不能拿一般美國荷里活的「商業電影」,或一般自由市場經濟下的「商業電影」來與「澳門的商業電影」作比較。

以下是一些澳門基金會對「社團」(非營利組織)資助的例子:

(下列所有圖片資料來自印務局的政府公報,幣值為澳門幣,由本人整理。)



圖中顯示,《澳門之歌》、《盛世蓮花》及《一個神奇的地方》,這三首「流行曲」的推廣費用超過13百萬元。其中「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為了這三首「流行曲」,就獲得了超過6百萬元的資助、「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也獲得超過9百萬元資助,這些「非營利組織」的「募款能力」一定非常強大。也顯示出澳門政府對於本地流行樂發展充滿信心。另外,「民眾建澳聯盟」的年度計劃及會址裝修設備等獲得了起過5百萬元資助、「澳門福建同鄉總會」也獲得45萬元的會址裝修資助。

 

要探討甚麼叫「為資助而資助」?就要先探討「資助的審批準則和機制」、「資助政策」等等,這裡就不多談了。

 

開宗名義地以「電影」作為名目來向政府申請資助,真的可以獲得很多錢嗎?

看看以下圖片:



上圖中顯示,2011年與電影相關的資助申請裡面,與「建黨偉業」有關的費用共約35萬、《還有一星期》獲得20萬的推廣資助、朱佑人的《愛情在城》也獲得100多萬資助。以朱佑人的資助為例,當期資助總額約為4億多元,但4億多元裡只有100多萬是以「電影」的名目來申請的,在同期的資助裡(看下圖)。


在同期的資助裡,「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以另一些名目申請,可獲得超過2千多萬元的資助。

 由此觀之,單純地以「電影」作為申請名目,獲得資助有限。但凡事總有例外,看看2008-2010這三年裡的情況,下圖:





圖中顯示:(在2008-2010這三年裡)

 

「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的《奧戈的故事》

三期合共800多萬

「澳門電影協會」的《還有一星期》

兩期合共150

陳茂榮:《情歸何處》、影視歌舞劇《白蓮花》

25萬、80

「澳門影視傳播協會」的「中國優秀電影展」

三年合共42

「土生話」紀錄片計劃

40

049》高清數碼電影

30

「澳門青年工商研創促進會」的實驗電影計劃

30

許國明的短片

15

朱佑人等的《堂口故事1

10

「拍板視覺藝術團」的「錄像創意分裂活動2

2

 

《奧戈的故事》為澳門電影產業創造了奇蹟,「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為澳門電影產業奠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澳門本土電影爭取到接近千萬元的資金來源,一個非電影類別的非營利組織能為澳門本土電影爭取到800多萬元的資助,非得以「奇蹟」和「壯舉」來形容。

另外,由於這些費用是無須償還的,因此不算是「投資」,《奧戈的故事》也就沒有「票房」及「回收成本」的壓力了,因此不算是一般定義的「商業電影」,它擁有強大的「獲得資助的競爭力」,卻無需要擁有「獲得票房的競爭力」;它主要的賺錢來源是資助,不是票房及其他發行品。這也是澳門很普遍的情況。

 

讓我們再往前看看2005-2007這三年裡,以電影為名目的申請情況:






由以上的圖片顯示:

 

「天下英雄文化傳播」的20集電視劇《柯麟醫生》

300

「澳門電影協會」的《澳門情緣》

兩期合共150

「澳門影視傳播協進會」,洗星海銅像及紀錄片製作

85

陳茂榮的《濠情歲月》

兩期合共50

「澳門影視傳播協進會」的「中國優秀電影展」

兩年合共30

「拍板視覺藝術團」年度活動經費

兩年合共3

「拍板視覺藝術團」的「電影藝術與人際關係課程」

1

 

以上的所有圖表,都只是根據「以電影相關作為名目申請」的項目,如果某些社團以「年度計劃」作為名目申請,但其計劃內容是以拍攝電影為主,這些圖表就無法顯示出來。另外,以上的圖表只是以「澳門基金會」作為例子,其他政府部門資助過的本土電影,這裡來不及討論。

 

台長: hokacheng
人氣(1,4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