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12 08:52:34| 人氣3,5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典的語系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法概論  印順長老  開示

第一結集在王舍城,第二結集在毘舍離,地點都在東方,結集的成文聖典,有以為是採用東方流行語的。阿恕迦王時代,傳到錫蘭的巴利語聖典,就是出於這一語系的。然而結集的用語,並沒有使佛教的用語統一,還是隨國俗方言誦習佛說的。阿恕迦王時,佛教的「破散大眾,凡有四種」(《部執異論》)[A8]。依調伏天等解說,當時佛弟子用四種語言誦戒,所以分為四派:一切有部用雅語,大眾部用俗語,正量部即犢子系的盛行學派用雜語,上座部用鬼語。因語言不同而引起的不同學派,其中即有大乘佛教所從出的。大乘佛教的開拓者,並非使用純正的雅語,是一種仿雅語的俗語,稱為阿布蘭迦語的。純正的雅語學者,並不把它當作雅語。阿布蘭迦語,與雅語的文法有許多不同,也有古吠陀語、巴利語語法的語尾變化等交雜。此種語言,本為大眾系所用的。尼泊爾發現的大眾系的說出世部的《大事》,即是此種語文的散文體。尼泊爾發現的《法華經》,《悲華經》,《華嚴經》的〈十地品〉、〈入法界品〉等大乘經的偈頌部分,也是用這種語寫的。西藏傳說南印度大眾系的案達羅學派用方言記錄經文,其中有大乘經,應該就是這種文字。如《法華經》、《華嚴經》、《悲華經》等大乘經的散文,也是俗語的,但混雜有雅語;雅語部分,或許是補充的。大乘經中本來傳說一種四十二字母的文字,第一是阿字,最後是荼字,與摩多體文的雅語不同。《華嚴經.入法界品》說:達羅毘荼(南印的非雅利安人)的彌伽醫師,傳授此種文字。《般若經》的〈摩訶衍品〉、《大集經》的〈陀羅尼自在王品〉,都說到這種字母。這是東方系的佛教,向南發展後所用的南方流行語。上面說到億耳細聲誦的阿槃提語,應該就是此種語。傳說摩訶迦旃延到摩訶剌陀——阿槃提以南,開創多聞分別部。摩訶迦旃延的《蜫勒論》,即大眾系所用的,龍樹還說它盛行南天竺。分別說系中的曇無德部,也是發展到阿槃提——即阿波蘭多迦的。曇無德部的《四分律》(卷一一)說:「字義者,二人共誦,不前不後,阿羅波遮那。」[A9]阿羅波遮那,即四十二字的前五字。這可見分別說系發展在南方大陸的,也採用這種語。所以知道:佛教的用語,本來不一致,摩竭陀王朝時代,以巴利語的聲聞佛教為主。大眾系與上座的分別說系發展到南方的,使用南方流行的阿布蘭迦語;比較巴利語要接近雅語一點,實在還是方言的一種。初期空相應的大乘經,本從大眾、分別說系的《雜藏》(億耳所誦的《義品》也屬於《雜藏》)中孕育出來,所以也採取阿布蘭迦語。這是案達羅王朝盛行的佛教,以菩薩道為主的。西北方的說一切有系,是用雅語的;犢子系的用語待考。笈多王朝前後,婆羅門教復興,西方流行的雅語,廣泛的使用到各方。真常唯心與秘密經軌、後代論師的作品,才多使用純正的雅語,但也有用各地方言的,這是佛滅五、六世紀以後的事了。歐美學者,依現在情形,分佛教為南傳巴利語的小乘、北傳梵語的大乘。在印度佛教史上看,大乘佛教,實從南印的俗語中出來。

代表三個時代的三大語系的佛教,都是印度本土的佛教。佛教弘傳到各地,轉譯的文字更多。到現在,完整而起著重大作用的,也有三大系:一、流行於錫蘭、緬甸、暹羅的巴利文系:這是上座分別說系所傳的,稱為銅鍱部的聖典,屬於聲聞三藏。二、流行於中國康、藏、青、蒙的藏文系:十二世紀時才開始翻譯,正當印度後期的雅語佛教時代,所以偏重大乘,特別是密教的經軌。初期的聲聞藏,譯得最少;譯出的,也是雅語系的。三、流行於中國內地及朝鮮、日本的漢文系:從東漢末到汴宋初(以後還有少許),經九百年的長期翻譯,成為五千卷的大藏。初由西域的介紹而來,所以早期的譯典,與西域佛教有深切的關係。屬於聲聞藏的,雖沒有完整的某一派的三藏,但各學派的都譯出一部分,總合起來,比巴利三藏的內容更豐富;在學派的比較上,有它的價值。第二期的大乘經,傳譯得很完備,這十九是漢、魏、兩晉的譯品。南北朝以下,雅語後期佛教的佛典,也有豐富的傳譯。比起藏文系來,十二世紀以後的大乘論、密教經軌,缺得不少。現存三大文系的佛教,巴利文系代表初期,藏文系代表後期,漢文系的特色在中期。

 

台長: deepmind
人氣(3,585)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佛學基礎 |
此分類下一篇:「大心」、「快心」、「勇心」、「如金剛心」
此分類上一篇:佛典的語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