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18 08:09:48| 人氣6,7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335 於根本定時,應恆常修習,止觀分平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35  3346-335頁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未五、根本後得位時如何行持

又此根本、後得時,應如何行者,如尊者云:六波羅蜜等菩薩廣大行,由本後瑜伽,堅修資糧道。

在入定和出定時,應如何行持呢?如阿底峽尊者所說:六波羅蜜多等菩薩的廣大行,由入定和出定的瑜伽,堅持修習資糧道。

謂初業菩薩受菩薩戒、住資糧道,根本、後得皆不出六度。故六度中,有是根本定時所修,有者是於後得時修。

這是說,初發業菩薩受取菩薩戒、安住資糧道時,不論根本位或後得位,都不外乎修習六度。因此,六度中有些是根本定時所修,有些是後得時所修。

具體是:

謂靜慮自性奢摩他及慧度自性毗缽捨那一分,是於根本定時所修。前三波羅蜜多及靜慮、般若一分,是後得時修。精進俱通根本、後得。忍中一分定思深法,於定時修。

1.靜慮自性的奢摩他和般若度自性的毗缽捨那這兩者中的一部分,是在根本定時所修。

2.前三度和靜慮、般若中的一部分,是在後得時所修。

3.精進則通於根本定和後得位。安忍中的一分定思深法,是在入定時修。

入定位修法:緣空性止觀安住(無生法忍)

出定位修法:緣世俗法的事相而修習。比如,思惟業果或無常之相,或者心緣欲施捨之相、護持戒律之相、安然忍受怨害之相、四攝之相等而修習。

如尊者云:起根本定時,遍觀一切法,修幻等八喻,能淨後分別,應正學方便。於根本定時,應恒常修習,止觀分平等。

前五句是說出定位的修行,後三句是說入定位的修行。

如阿底峽尊者所說:從根本定中起定時,遍觀一切法,觀修幻化等八喻,能淨除出定時的分別念,應當著重修學方便(出定時應修兩方面:一、著重學習方便,二、淨除雜念);安住根本定時,應當恒時修習止觀平等。

未六、難行串習極重要故,教誡對此精勤

若由未習如是稀有難行諸行,聞時憂惱,應念菩薩於最初時亦不能行,然由先知所作願境漸次修習,久習之後,不待功用能任運轉,故其串習極為切要。若見現前不能實行,即便棄捨全不修心,是極稽留清淨之道。

如果由於未曾串習上述稀有難行的廣大行,而在聽聞時內心憂惱,這時應想:菩薩最初也未能行持,但他知道先將它作為發願目標而漸次地修習,經過長久串習之後,就能不需勤作任運而轉,因此對難行串習極為切要。如果見到目前不能實行,就放棄而完全不修心,則會嚴重拖延清淨道的進程。

如《無邊功德贊》76云:若由聞何法,令世間生怖,尊亦於此法,久未能實行。然尊習其行,時至任運轉,是故諸功德,不修難增長。

如《無邊功德贊》說:何種難行之法讓有情聽聞之後,心生驚怖,世尊您於此法,也曾久久未能實行,但世尊您並未因此而放棄,仍然鍥而不捨地串習,一旦串習到量,就能無勤任運地在在隨轉。因此,只要堅持串習,就能令先前沒有的功德產生,已有的功德增長;若不串習,則功德難以生起和增長。

76 《無邊功德贊》:這是讚美佛陀無邊功德的一本贊。

 

故受菩薩律儀者,定無方便不學諸行。未如儀軌受行心者,亦當勵力修欲學心。若於諸行勇樂修學,次受律儀極為堅固,故應勤學。

因此,受了菩薩戒的人,決定沒有任何方便可以不必修學菩薩行。還未按儀軌受取行心律儀的人,也應努力修欲學之心,培養自己修學菩薩行的欲樂。若能對菩薩行勇悍歡喜修學,再受律儀就極為堅固,因此應當勤修欲學之心。

上士道次第中,已說淨修願心及學菩薩總行道之次第。

以上宣說了上士道淨修願心和修學總的菩薩行的道次第。

3354  十三卷終

日常法師開示

【又此根本後得時,應如何行者,如尊者云:「六波羅蜜等,菩薩廣大行,由本後瑜伽,堅修資糧道。」謂初業菩薩受菩薩戒,住資糧道,根本後得皆不出六度,故六度中有是根本定時所修,有者是於後得時修。】

六度、四攝,在根本及在後得的時候應如何行持?根本、後得,在本質上面,我們通常說根本智、後得智。

根本智是什麼?修學佛道,一定要方便、智慧兩種資糧共同並進,相輔相成。根本定當中要學的就是用智慧觀察一切事情的真相、共相,也就是所謂真如、空。

等到出了定以後,則要廣行方便,雖然廣行方便,因為你已經對世間的真相看清楚了,所以不會隨著以前的染污意識而轉,這個時候得到的叫後得智

而這裡的根本、後得是指,我們真正修學的時候,主要是在座上乃至在定中,這個叫根本

然後在出定或者說下了座以後,應該如何廣行方便,這叫後得

就是說我們在座上一心緣觀這個,然後下座後如何相應地繼續去行持。所以這裡講的根本及後得,並不是後面所說地上菩薩學的那個。   

尊者告訴我們:六波羅蜜等菩薩道的廣大行,在於根本及後得兩個時候能夠相應(「瑜伽」就是相應),堅固地修學資糧道。「根本」就是在定中,「後得」就是指出定以後。為什麼說這個地方不是講地上菩薩呢?因為在資糧道就是還沒登地,還沒見道,但是的的確確也是在學。

1.剛開始修學的初業菩薩,受了願心儀軌以後,是在資糧道當中,從剛開始發菩提心到願心圓滿,這個叫下品資糧位。

2.有了願心以後受行心,從受菩薩戒開始就是中品資糧位。然後廣行六度,積集資糧,

3.等到能夠如實了達一切法的特質--空性,就是上品資糧位,

其中的細節在這裡沒有說明。修的時候不管是根本或後得,都不出六度。所以說六度中有的是根本定時所修,有的是後得時所修。

下面特別說明根本定當中修習什麼,後得當中修習什麼,以及這兩者如何配合。

【謂靜慮自性奢摩他,及慧度自性毘缽舍那一分,是於根本定時所修。前三波羅蜜多及靜慮般若一分,是後得時修。精進俱通根本後得,忍中一分定思深法於定時修,如尊者云:「起根本定時,遍觀一切法,修幻等八喻,能淨後分別,應正學方便,於根本定時,應恆常修習,止觀分平等。」】

止、觀的一部分,是在根本定當中所修。

前面布施、持戒、忍辱這三樣是在後得當中修;

還有,止跟觀的一部分,也是在後得當中修。

精進是不管出定、入定都要的。忍有三部分:

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平常我們叫生忍及法忍);還有諦察法忍,是對法的深入觀察,這個是在定當中修的。出了定以後對著境界,承受種種的人、法加在你身上的苦,這是在後得時修的,這裡分得很清楚。

就像尊者說的:從根本定出定時,面對一切法,修幻等八喻。這八喻就是如幻、如化、如乾闥婆城等等。在根本定當中,我們這樣去觀察,下座了以後,就照我們所觀察的運用在生活當中,那時候你就不會為境界所蒙蔽,因為你了解這些事情不是實有之性,而是如幻如化,緣起性空的。如此一來,能夠淨化你的執著,所以應該正式去學習這些方便。如果我們能夠長時間努力修學,在根本、後得兩者當中,一一如理如量的輾轉增上,這樣就能夠一步一步慢慢地提升。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