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8-20 16:54:55| 人氣3,7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消文66 無害與諦實,與取及梵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消文66   679– 689  

日常法師  道前基礎 (2) - 道次引導

﹝第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分二: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今初﹞

接著說明以三士道這樣的次第來引導的理由。這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佛所說的整個聖教分成上中下三士,那麼到底什麼是以三士道引導?第二部分,為什麼要這樣引導?

如是雖說三士,然於上士道次第中,亦能攝納餘二士道無所缺少,故彼二種是大乘道或分或支。馬鳴阿闍黎所造,《修世俗菩提心論》云:「無害與諦實,與取及梵行,捨一切所執,此是善趣行。遍觀生死苦,斷故修諦道,斷除二種罪,此是寂靜行。亦應取此等,是出離道支。由達諸法空,生悲眾生流,無邊巧便行,是勝出離行。」】

論上說:無害(就是不殺)、諦實(就是不妄)、與取(就是不盜,不予取)、梵行(就是不淫)、捨一切所執(就是布施),這五種是「善趣行」,也就是能夠脫離三惡道、得到人天善趣的根本,實際上就是前面所說的下士。雖然從惡道中出來得到人天身,但是還在生死輪迴當中,所以須「遍觀生死苦」,因為生死的總苦尚未解決;進一步更希望斷除生死輪迴,而這必須修行真實的道,也就是苦、集、滅、道四諦當中的道諦,所以說「斷故修諦道」。我們在生死輪迴當中,一切都是業感緣起,造了業一定會感果,造業是因為有煩惱,修了道諦可以斷除業和煩惱這兩種罪,這就是「寂靜行」,共二乘的部分。前面所講這兩個內涵雖然是下士、中士,我們現在修菩提心也同樣要修這個,因為它是出離道的支分。

我們要斷除煩惱,而煩惱的根本是無明,對事實的真相看不清楚,明明無我卻執著有一個我。我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誤解無我所要遮的內涵。我們都覺得這個身心就是我,如果沒有這個「我」,那我這個身心算什麼?

事實上佛法講的無我,不是沒有這個身體或認識的精神作用,而是說現在的這個「我」是因緣條件和合所現起的,這個叫做假有或者世俗有,以世俗的標準來看不能說沒有,而且要肯定它有,可是這個東西是由種種因緣條件組成的。   

這個身心的存在有兩個條件:

一個是父母所生之身,這個是物質的肉體部分;

一個是自己的神識、業,是前生帶來的,由這樣的因緣條件而現起。有了身體以後就要吃東西,要各式各樣的條件,吃得好就長得胖一點,吃得差就沒氣力,飲食不當就生病,這個身體的存在都跟周圍這些因緣有關;至於心理方面,我們從小接受了什麼教育,就建立起什麼概念,自然就會這樣想,但如果接受另一種教育,則又是另外一種想法。所以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一個有,完全要看組成的這些因緣條件。

**

這個「有」是肯定的,正是在這個「緣起有」之上才說它「性空」。現在這裡說「由達諸法空」,就是了解一切法的本性、本質都是緣起的,沒有一個真實的存在,這才是佛法講的空(就是空性)。因為它是性空,所以它的存在一定是由種種因緣而呈現,這叫緣起的有。   

講這個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現在這樣的「有」都是由因緣而呈現,這個因緣也就是,所以這個緣起有的存在,完全是看你造了什麼業因而定的。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會非常積極努力地造善業,也會非常仔細地注意自己所造之業將來會感什麼果,這才是講性空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認為:「既然是性空,一切都是空的,你何必去管它呢!」最糟糕的莫過於此,這是不了解佛法,這樣的空叫「斷滅空」

所以佛告訴我們「空」很難學,實際上空和有是分不開的,宗大師、阿底峽尊者都非常強調真空緣有兩者絕對分不開,是一件事情的兩面,而我們應該從「有」趣入。執著「有」雖然可能一時對空的真義不太清楚,但它還比較安全;如果直接從空趣入,學得不好就會落入「斷滅空」,如此則一定墮落,最可怕的就是這個真正了解了空性以後,一切的行為會很小心,因為這就是將來感果的業因;所以對空了解得越多,他的行為就越謹慎,一點都不敢馬虎。   

當我們講「我」的時候,在潛意識裡就覺得我是真實的,是可以作主的。大家都希望作主,你要聽我的,我要如何如何……。我們仔細想一想,是不是內心都有這個感覺?稍微不稱心就覺得「我受處置了,你為什麼要傷害我,我要報復!」真正痛苦的原因都在這裡。當我們了解了性空的道理以後,就知道原來一切都是業力所感得的,沒有能夠真正作得了主的「我」存在;因為任何東西都是由各種因緣組成的,而因緣隨時在變化,我們怎麼可能作主?所以「我可以作主」這個概念是錯誤的。既然這個東西是依因緣而存在的,所以「實在的」這個概念也是錯誤的,可是我們偏偏對這一點很執著。菩薩看見這個事實,了達了諸法的空性以後生起悲心,覺得眾生真可憐,明明不實在的東西他卻很執著,想想自己就是這樣子苦過來的,於是推己及人想幫忙別人,所以「生悲眾生流」。   

就像我們小時候喜歡玩泥巴,長大後看見小孩子也歡喜玩泥巴,會覺得這東西又臭又髒,摸它幹什麼!我們會很憐憫他,想要幫他的忙。菩薩也是看到眾生在無明中受苦,發起了悲憫的心,於是願意把所有的人都救出來。但救這些人要有種種的善巧方便,就像要幫助這些小孩子要有很多善巧方便,否則直接了當告訴他,他會哭會鬧,不一定聽你的。現在菩薩救我們這些沉溺在生死輪迴當中執實的眾生也是這樣,要種種的善巧方便,所以說:「無邊巧便行。」這就是菩薩最最殊勝的出離心。同樣的出離,只求自己出離是聲聞羅漢的出離心,而幫助一切眾生出離、成佛,就是菩薩殊勝的出離心。要修這個,必須取下士、中士的法類作為菩薩殊勝出離心的支分。這是馬鳴阿闍黎《修世俗菩提心論上》說的。

台長: deepmind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