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5 11:48:22| 人氣1,1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術教育救國論〉讀後有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完漢寶德先生在六月三日、四日刊登在聯合副刊上的文章,感觸頗深。也許是因為內容涉及到藝術教育吧,學習藝術的我,總是對這類議題特別敏感。

藝術教育能救國?這個台灣教育界的「細枝末節」竟是台灣翻身的契機?不僅一般人不能相信,就是處在藝術教育當中的人也覺得好笑。這正是台灣的可悲之處,長久以來對教育的偏差態度,使得藝術教育在台灣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大家不僅對藝術教育不甚重視,乃至部分處在台灣主流學習環境、成績優秀的人們,甚至會覺得藝術是一種多餘、浪費資源的一門科目。在此我不可避免的提到數年前中部某一個聲譽卓著的學府學生及一些校友對於在學校設置有專門美術教育的班級所提出的抗議及排斥。不論他們用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反駁,甚至用政治陰謀論繪聲繪影,仍可明顯的發現對藝術教育的貶低,及對理工教育的抬捧。也許吧,用名校的醫學院及理工科系作為評比學生程度的標準,有他一定公正客觀的數據,但是藝術教育就應該被整個教育體制所忽略、遺棄嗎?我們連投注在專門藝術教育的精力與金錢都錙銖必較、捉襟見肘,更何況是針對全民基礎美感的養成教育呢?當我們的社會將培養國民良好的審美觀念丟棄一旁、漠不關心的同時,是不是也象徵著,我們社會將更高品質的生活條件及更高水準的民眾素養一併捨棄了呢?

因此,活在台灣的民眾,只能去歐洲去羨慕他們的城市優雅的市容、洋溢美感的情調,感歎台灣醜陋的大批混凝土公寓,充斥在島嶼南北的大街小巷;對歐美的工業產品愛不釋手,而嫌台灣做的東西永遠有一種庸俗的次級品氣質,即便在品質上並不輸歐美的製品。台灣人難道天生尚醜,連富有的資產階級將法國的巴洛克風格沙發、羅浮宮複製名畫、義大利吹沙玻璃拉門、掛滿水晶玻璃珠的吊燈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那個屬於台灣人的,毫無章法胡亂湊合的品味。有時會有頗具野心企圖的人,嘗試去蓋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築,模倣外國品味設計生活用品,但結果就是差人一截。我們總不知其中原委,不過漢寶德教授的一篇文章,彷彿讓我看到一切問題的關鍵。

也許,這真的是台灣目前所遭逢的經濟瓶頸最大的關鍵。當我們為先進國家代工的優勢,逐漸讓位給大陸、東南亞等國家,而亟欲作產業升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這個本錢來升級,那些被我們視作無用的藝術素養,在此時此刻,才被發現這是作為與歐美國家競爭的最佳利器,只可惜我們的教育體制抄如此的短線,讓我們喪失了審美的眼光,藝術的品味。同時,失去藝術鑑賞能力的社會大眾,也架空了專業的藝術人員,讓他們為了求得三餐溫飽,不得不進入職場,去爭取那一個月兩萬三萬的小職員,平白浪費國家為了培育藝術人才所投注的心血與金錢。拿著石頭去砸自己的腳,實在情何以堪。

將藝術教育視作我國是否能夠在「質」上成為先進國家的重要指標,縱不是「老王賣瓜」,對許多藝術界或教育界的人士而言,也是過分沉重的負擔。然而「任重而道遠」,如果上至中央教育體系,下至一般美術老師,都以為藝術教育「無足輕重」,既不希冀國家重視,也不去檢討與改善,任憑「文化創意產業」喊的震天價響,我們卻都缺乏這樣子的人才、或這樣子的消費市場,最初沸沸揚揚的口號,不過就是一陣輕煙。台灣的人民,難道要繼續維持俗不可耐的審美眼光,等待對岸的中國超越我們,才會猛然醒悟,嘗試去挽回那藥石罔效的藝術教育?

台長: 何必生
人氣(1,1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