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21 23:09:38| 人氣1,2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念書雜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之前因看李敖的《大江大海騙了你》,在網路上找到武之璋的部落格。此人自稱受李敖啟蒙,後卻發現李敖大肆批評國民黨,又為台獨意識之幫兇,憤而為文攻訐,如今還出了一本書,名叫《原來李敖騙了你》。

此書不僅大力抨擊李敖文章之謬誤,也順便替蔣介石平反。在他筆下,蔣介石是難得的大人物,只是時不我予,最終在台海一隅,未能成就心中宏圖中國的夙願。不過除去這種主觀的政治論點,我倒對他駁斥李敖書中的一小段內容深感興趣。李敖書中稱「以一九四八年中央研究院選出的第一屆八十一位院士為例,跟著偽政府到台灣的,只有九個人...去美國的十二人...留在大陸迎接解放的達六十人,...光在這一範疇,就看出人心所向,相對的,來台灣的是什麼貨色,也就可想而知了,蔣介石搬到的知識份子是雜碎。」(144頁)武文對此大肆駁斥。他反問若以A.來台院士平均壽命與留在大陸院士的著作做比較。B.來台院士的學術著作與留在大陸院士的著作做比較。C.來台院士學術生命(寫作研究時間)與留在大陸院士學術生命做比較。以此三項比較,會是如何?他隨即很武斷的做出結論。在我看來,實在有欠說服力。

當然,我很討厭李敖因黨廢人的「雜碎」論。若李敖所言為真,那他豈非雜碎教出來的東西?莫忘胡適正是來台的中研院院士之一,而李敖畢生都在研究胡適,並且推崇胡適──他筆下的「雜碎」。不過,就武文所提三點,我在網路稍微查了一下後,發覺八十一位院士中,不管當中受過什麼,天不假年者,並沒有很多。當然學者被改造、遭批鬥、抄身家、遊街污辱、摧毀學術生命者,盡是中共家傳,國民黨鮮有類似行徑,李敖均避而不提,偏袒非常。

如今大陸已經出現翻案文章,有人寫中國知識分子戰後在國共紛擾、相隔兩地後的境遇,繼而感慨戰時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仍能有國際級的學術高度,然而中共建政後繼之的中科院語社科院,卻變成共黨的禁臠,學術成果一落千丈。而移至台灣的中研院,也沒有好到哪裡,許多圖書設備留在大陸,只能因陋就簡,慢慢恢復,而戒嚴時期造成的閉塞眼界,迄今仍無法復原。除卻學術自由受限,這大概是最嚴重的斲害。所以傷害人心,為害最烈,兩岸均是鮮明的慘例。

就意識形態論,武之璋此書難得敢表露他的極藍觀點──擁護國民黨,摒斥民進黨和共產黨(這應當是常識,但不知怎麼多數人似乎無所知)。這在泛綠獨大的政治正確下,可謂相當勇敢──畢竟連馬英九都已經唯泛綠的認知是瞻。但泛藍觀點有其歷史包袱,再怎麼說,我們都不能否認國民黨權貴確實在台灣吃香喝辣了好一陣子。這些人占著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虛位,抱殘守缺,不思積極,想著光復大陸的幻夢,卻成為未來國民黨的負擔。所以我總認為,今日國民黨得忍受他們政治不正確的果,是當年他們自己種的因。因果報應,也由不得他們有什麼不滿。武之璋之流不在權力核心,可以暢所欲言,但這種自由,馬英九的執政團隊是不配擁有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還債」的過程。若是這債有懷的比較多,國民黨還得要感謝陳水扁。

對我而言,這是無解的死結。而最好的方式,當借六祖慧能的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識」可以是一條路,但並不是像她所說,以此當作跟中共談判的籌碼(蓋中共根本不會把此看成籌碼),而是台灣內部和解的契機(遺憾的是,民進黨自施明德之後,再也不提和解)。我們應當要從這六十年間找出新的價值、新的認同、新的前景。比如說,在天災不斷的環境找出永續生存的方案,在經濟崩潰的危機中重塑新的發展走向。這跟我們來的地方沒有關係,跟我們的語言人種更沒有關係,這甚至是屬於全人類的課題──如果全人類都得面對,區區兩千三百萬人,為什麼要相互為壑呢?

這既是老生常談,也是天方夜譚,用慣性思維想事情,總是簡單容易得多。但當我在看香港大陸許多網友把這次台灣的總統選舉吹捧到無以復加,身為台灣人,我總希望一切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說,區區之言,並不足以撼社稷,我只能把這卑微的期望,寄於上位者偶然迸發的惻隱之心。就經驗來看,我想台灣的機率,應該會比較大一點。

台長: 何必生
人氣(1,2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感 |
此分類下一篇:沒什麼好慶祝的
此分類上一篇:各說各話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