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查找資料,不意找到一個網頁,一個大陸網友質疑台灣「民族藝術」低落,號稱保留中華文化,卻沒什麼拿得出來的民族音樂,民族舞蹈乃至民族戲劇,挑釁意味濃厚。想當然耳,底下一定有許多追討的留言。這廝還厚顏不慚,要大家理性討論,真是不可思議。這種言論就像我打了你一巴掌,卻還要你「坐下來好好談」一樣,是對岸獨有的驕傲特色(就像最近在中國記者孔健在北野武的節目中屢稱「中國若加了台灣的賑災金額就超過一百億」、「謝謝中國就等於謝謝台灣」一樣),我想他應該感謝中共箝制網路自由,如果在台灣,他應該會被「人肉」出來,鬧上新聞,痛哭賠罪。
與其去質疑台灣何以沒有出色的「民族藝術」,倒不如要問何者是「民族藝術」?若某種藝術表現可以代表中國「民族」,他又是怎麼出現的?這種問題才是真正的核心,而不是只有在偏見當中自吹自擂。如果越劇能代表「民族藝術」,何以歌仔戲不能?「梁祝協奏曲」若稱為民族音樂,那古琴曲「平沙落雁」算不算?南管算不算?少數民族的吟唱算不算?
今日中國人的可悲之處,在於常常搞不清楚真假之別,特別是冠上「中國」之名者。比如西安,把真的明清古蹟拆掉,蓋假的唐代建築;比如祭孔,把古來的儀式隨便改造,換上奇怪的節目。口口聲聲說中華文化傳統,卻渾然不覺這是刻意改造後的結果,拿著贗品當真蹟,此即官方高層以迄民間的一貫常態。
中國人大概不知道,連「民族」二字,都是徹頭徹尾的舶來品,內涵是歐洲的,名字是日本取的,我們不過借來用罷了。中國古來只有華夷之別,哪有什麼民族不民族。當然,華夷之別帶有歧視意味,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能夠把別人的概念當成自己的。中國一向討厭韓國人處處宣稱什麼都是源自韓國,但就我來看,對岸也是半斤八兩的貨色。
中共治下的人民不再用「華夷」區別,但心中仍不自覺有華夷之分。只是歧視依舊,王天下的氣度卻消失無蹤。像日本能劇赴中國表演,被對岸嫌棄難看,認為不如京劇悠久精鍊。殊不知能劇才是世界上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劇種,比起清末才成熟的京劇表演,他們才是真正的悠久精鍊。其他小事,我前文也有提及,佐證歷歷,更不用提。藉「民族藝術」貶低台灣大概也是如斯心態,就是聽不得「文化傳統在台灣」的說法,硬要找出什麼證明台灣文化不如大陸。愈是試圖證明,愈顯得自己空虛貧乏。好像大陸處處都是「文明」標語,卻有人來台灣找文明,更不要說比台灣文明的國家,哪裡會處處見到寫著「文明」二字的標語呢?
回頭來講「民族藝術」,說穿了不過是想和西方強勢文化打對台刻意塑造出來的玩意,而且這玩意骨子裡根本都是西方的。比如中國的傳統音樂,音律早就被調整成歐洲的七聲音階,還用西方的編制創造出民族樂團(即台灣的國樂團),用西方的方式編寫曲子,根本是古來所無。傳統唱曲為求歌聲嘹亮,用了歐洲的聲樂發音方式,美其名叫「民族唱法」,其實根本是歐洲傳統拙劣的仿冒品。
以前台灣也有冠上「民族」之名的藝術名稱,這種名稱很快就不再使用,僅有少數如「民族舞蹈」,但實際上,「民族舞蹈」也是從西方芭蕾舞之類模仿而來,加上一點「中國的特色」罷了。拿舞蹈來說,古來中國的舞蹈決不會有單獨出現的情形,要不像祭孔時那種儀式性的舞蹈,要不像崑曲那樣邊歌邊舞邊演,就是安祿山曾經在唐玄宗面前表演過的「胡旋舞」,那都是外來的文化。近代冠上「民族」一詞的,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和西方區隔的產物,台灣如此,我想大陸尤然。如果連「梁祝協奏曲」也可以當成「民族音樂」的代表,其眼界和品味可想而知。
另,我又不免要拿我那親愛的「台灣女婿」為例。他在五月十一日「世界末日」事件結束後,竟肯定中共打壓宗教,認為可以剷除「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多妖妄的東西」,多麼恐怖。一方面他以一個基督徒肯定無神論的政府,而且他竟然把散布末日言論當成是「中國傳統文化」。我覺得這實在誤會很大,所以回了他的留言,並提醒他「不要忘記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一開始也是當成邪教處理」。
我本來想說他大概又要回我什麼論點,想不到他直接稱「咱們思想基礎不一樣」,我是「正宗健康的儒家」,他是「法家體系」。
我確信我跟他的「思想基礎」的確不同,但我並不認為那是儒法之別,而是受過共產黨訓練與否。會以為我的認知源自儒家,可見他對儒家一無所知(他用上「正宗健康」,足見他真的無知)。我只能想成,他想無視民主自由所造成的社會差異,只好訴諸傳統思想。只是他對傳統思想的看法很有問題,我無暇細問,也許又是另一個以假當真的例子,也未可知。
剛好我很喜歡的一個大陸網誌有篇新文「唐駿的成功是整個中國的失敗」,講唐駿假學歷的事情。我看完文章很是感慨,今日中國人興許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辨識真假,不過,也沒有什麼人可以幫助他們,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