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總統大選前後,我開始密集地撰寫討論時下政治的文章,正式漟進網路世界的政治火線。每次當我看著自己贊同或不贊同的文章,或欣慰或氣憤的同時,我也發覺到生活在這個島嶼上,被權力言論無奈操弄的悲哀命運。彷彿我只是跟著新聞裡那些人物的瘋言瘋語,在背後跟著嬉笑怒罵,以為這個島上除卻了那些人,我的生活就沒了依憑似的。看似熱鬧的言論,泰半只是政治人物在那裡攪亂春水,讓許許多多的台灣人都忘記了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更重要的價值等著去追求。
我於是切切地想逃離這個魔障,要抓著什麼讓我的生活不致被政治吞噬,卻還是不免要發發議論,好似成龍一時按捺不住一般。這也許是受了范仲淹的影響,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只是我人微言輕,議論也僅止於明日報台,吐一吐心裡的鳥氣而已。寫這種文章能如何呢?多少人質疑新十大建設的可行性,在報章雜誌投書著文,五千億還是趕在立法院會休會前通過了,陳文茜說的「狗吠火車」,實在一點也不為過。我的文章就更可憐了,只是吠給自己聽過過乾癮,算是一種自我發洩的管道,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選後症候群」患者。
後來想一想台灣之所以會變成政治言論主導一切的社會,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台灣民主化也不過是十幾年的事情,在此之前的極權統治年代,我們沒有吸收或發展比較深層的思維或哲學,政治上的壓抑和功利主義的蓬勃,許多台灣人變得短視近利、毫無理想。短視的眼光放在經濟活動上,也許是膨脹太快終至倒閉的企業,也許是被犧牲掉的自然環境;放在政治上,或是酬庸式地亂開建設支票,或是為求一己富貴斷送國家前途。台灣的傳媒也不能避免短視,在頻道爆炸、為數眾多的新聞台苦無新聞可尋的情況下,政治人物的「表演活動」自然成為鎂光燈的追逐焦點,台灣媒體只剩下政治人物的口水在天空亂飛。
短視的心態,也普遍存在許多台灣人的心裡。我看到一篇批評泛藍的文章,嘲諷的語氣多過於謾罵,主要也就是在譏弄泛藍的群眾困在自怨自艾的氛圍中,得了「自暴自棄症」。不過我想他的文眼應該是「選舉無撇步,全靠找票與算票」。原來民進黨人短視至此,反正「現在政治唯一有實質意義的活動只有選舉一項」,既然如此,只要能贏得大選,政治操守、理想願景、國家前途、道德法制都可以不要,支持泛綠的群眾也不信這一套。民進黨政府大搞官商勾結、公然違反體制、甚至蓄意作票都沒有關係──贏了選舉就好了。我確信有許多泛綠的群眾是作如是想的。
因為社會充斥著短視,在台灣想找點有深度的文章就顯得十分困難,肯在政治議題上向下鑽探的就愈發稀罕。比如新十大建設,很多人被那堂堂的「十大建設」標題給震懾住,天真地以為這個「新十大建設」會像以前那樣帶領台灣離開另一個經濟的低潮。有多少人好好看過「新十大建設」裡的內容,了解「新十大」要解決的問題或追求的目標?台灣的社會只嚷嚷立法院要不要通過五年五千億,忘記了隱藏在後面那些建設或計畫,是不是真的對台灣有裨益。短視的社會讓當權的政客大玩文字遊戲,口燦絢爛的言辭,多少積累的本錢都在信口開河的承諾中急遽消逝了。
風花雪月、玩賞逸樂的脫塵清談對我來說並不是不可以,只是這個國家的荒腔走板,已經開始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了。眼前的一切,也許仍是歌舞昇平的繁華盛世,可是誰有把握這個景況可以持續多久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