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是許多台灣都市追求的一個範本。也許十幾年前,因為捷運施工的關係,台北骯髒、混亂,嚴重的交通堵塞與惡劣空氣,讓台北曾經一度成為極不適合居住的前幾名都市。如今捷運通車、綠地增加,乾淨寬敞的人行道遍佈各個通衢,還有不斷整理出現的歷史建築、不停建築的高新大廈。台北,一時之間蓄勢待發、興興向榮,大好的前途與光明,正在這座已有一百廿年歷史的城市前開展。
嚴格來講我對台北的認識很短,真正長時間接觸台北,也是在上大學之後。不過在赴北求學以前,我幾乎年年都會來台北玩幾天。玩的地點倒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可以嘗試一些台灣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東西──比如捷運。說來我接觸捷運的時間應該和台北市民一樣長久,早自木柵線才要開始營運,正在試乘時,我就已經特地北上來嘗鮮,淡水線也是如此,還不要說之後還有幾次北上搭捷運到處玩的經驗。台北捷運跟國外比雖然路線不夠多,範圍也不大,不過至少對我而言,捷運已經成為我在台北市區最重要的交通媒介之一,我想對許多台北人而言也是如此。
我出國的次數不多,搭乘外國捷運的經驗也沒有,台北的捷運跟其他國家的捷運比較,孰優孰劣,其實沒有頭緒。不過我曾搭過一次東京的山手線電車,當時是晚上九點多,下班的交通尖峰期已過,商店都早已關門,我卻有點驚異的發現搭乘電車的人還是很多,尤其是大的車站像新宿等,人來來往往,一群一群的聚集在車站門口,煞是熱鬧。我總覺得這是東京這種超級大都會的特例,晚上九點十點了,還有大批大批的人在搭車。來台北求學後,發現台北捷運的情形,跟東京竟有些類似,比起上下班的尖峰時間,人潮似乎沒有減少太多,甚至還有一批補習加班的「次高峰」。每次當我看著台北捷運熙來攘往的人群時,我總是非常納悶:明明路上的車流依舊如此繁忙,何以捷運站總會出現許多驚人的人潮,密密麻麻地在地下四層的地方穿梭?這些搭捷運的人潮,到底是從哪裡來?而這些人在捷運還沒蓋好的時候,他們又是依靠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出門的?台北捷運,真的儼然成為某一些台北人重要的交通工具,即便看起來,捷運並不能大幅降低台北人自小客車的使用程度,不過我更不能想像,若是沒有了捷運,台北的路面交通,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景況。
我曾碰過一次印象深刻的搭車經驗,那是我有史以來碰過最多人的一次。那天正是三二七的國親集會,在明德、石牌、芝山等站時,湧入大批明顯是要參加集會遊行的人潮,不過幾站,整個車廂就擠滿了人,幾乎要沒有站的地方,差一點就會被架空的感覺。那時我感受到那種突來的擁擠感,與平日漸次增加的上下班時間人潮毫不相同。只見他們在台北車站時全數下車,一時之間車廂幾乎淨空,我就在想,在日本搭地鐵上班的人們,是不是也是相似的情形?
台北的捷運,確確實實地改變了這個城市的肌理。只是幾年以前,還不會有人把台北跟大片綠地聯想在一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台北就像是蔡明亮電影中那個遍地塵沙的大安公園工地,台北的綠蔭,還只是剛剛種下去,生死未卜的枝條。今天的台北雖然還搆不上「花園城市」或「公園城市」之類的美稱,不過台北綠地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我看來,促成大片綠地產生的,正是台北的捷運系統,尤其是淡水線的高架橋部分。不可諱言,高架橋捷運誠然會有切割都市景觀、增加噪音污染等比較負面的影響,但也正因為高架橋底下無法進行開發利用,造就了台北城區難能可貴的城市綠帶。我最喜歡的捷運風景,就是從北投站到士林站那一段沿著高架橋開闢出來的綠地,兩旁種植了菩提、欖仁、小葉欖仁、黑板樹,以及許多我不知道的樹種,一方面多少遮擋了原本不甚美觀的水泥高架橋,一方面也降低了噪音、清潔了空氣、美化了都市的景觀。更因為捷運系統的出現,讓台北人慢慢拾回了原本極被漠視的行走權利,在東區的精華地帶出現大量的人行步道,台北的無障礙空間,也在捷運系統中第一次被落實。這幾年台北的改變,我想都可以說是從捷運起。
這些改變,不僅僅只是硬體的改善。捷運的落成與開展,讓台北人第一次享受到都市生活的便利,都市生活不再是永無止境的塞車與找車位,不再是溽夏寒冬時風塵僕僕的機車上班族。台北上班族終於擁有迅速乾淨的捷運,在寬敞明亮的車站大廳中從容等待列車的到來。我想這樣的轉變多少也影響到台北人的態度。我到台北之後,發現台北人真是排隊成性,稍有名氣的店家前面,動輒就是一條人龍。後來我在搭捷運時,隱然感覺台北人的排隊守秩序,也許就是從捷運始。台北車站由於進出的人次太多,所以捷運公司就在車門開啟處用膠布貼好遵循方向。以前台灣人會乖乖依遵循方向排隊,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台北人卻是如此安分地排在遵循方向上,一切是顯得如此秩序井然。捷運車站是一個處處設限的地方,不僅上下車,就是搭電扶梯時也要遵守「左邊淨空讓人快速通過」的規定,還有不能飲食、抽煙、嚼食口香糖或檳榔(天啊,這樣寫還真像是車站的顯示跑馬燈)等。如此處處設限的場所,台北人不僅欣然接受,並且還把這些規範當作市民教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從中台北市民認識到自制與遵守法治的美德,一個成熟發展的市民社會,良好的法治素養是極為重要的指標,我覺得台北捷運是十分重要的催化劑。
而有了恐怖的台北交通黑暗期的難忘經驗,捷運的施工也變的非常專業且人性化,不僅在施工期間交通得以維持順暢,行人行走無虞(有時需打掉人行道施工),施工工地也維持整齊乾淨,直接促成台灣施工品質的改進,也算是因禍得福。
台北捷運讓台北翻了幾翻,如今台灣的其他各城也起而效尤。高雄的捷運已經開始施工,渴望能成為台灣第二個有捷運系統的城市,至於省轄市的部分,無論成或不成,計畫是早就已經有的。我也許把捷運講的太好了,不過若是能藉著捷運,讓台灣的都市變的更好,這應該是眾人所樂見的。
2004/4/14 初稿於八里
2004/4/16 一修於八里
2004/4/19 二修於八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