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7-12 23:00:00| 人氣1,68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驚悚犯罪]《烏鴉女孩》。為了看不見黑暗化為黑暗 -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 / 小異出版

一開始,我們並不曉得「她」是誰,卻可以清楚嗅到空氣中那股不尋常的氣息,她似乎綁架了一名男孩,還將男孩關在書櫃後的一個隱密小房間,另一個場景,同樣出現一位女性,荷內特・基爾貝里刑偵督察長,開車途中接到同事研斯・胡迪的電話,要她火速前往地鐵站附近的犯罪現場。

死亡的男孩身體上,遍佈著數不清被痛毆的瘀青與血腫,但最令人困擾的一點是,他的生殖器被相當鋒利的刀割除了,更可怕的是,兇殺案竟然一樁接一樁,受害者不僅清一色都是男童,屍體也都有顯而易見的共通點,追查之下,荷內特將戀童癖罪犯卡爾視為頭號疑犯,因而認識了心理醫師蘇菲亞・塞德倫……

先不談別的國家,光是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虐童、戀童也是時有所聞,尤有甚者,甚至侵犯自身子女或隨機奪取孩童的性命,是現代人的心靈太過空虛,導致駭人聽聞的犯罪層出不窮?還是科技媒體的競爭,才揭露出隱藏在社會黑暗角落的事件?每每看到諸如此類的新聞消息,譴責之外,還有揪心的沉痛。

雖然《烏鴉女孩》的情節,是從一具具被虐殺、有的還做了防腐處理的男童們屍體展開,然而隨著案情的偵查,透過蘇菲亞進行治療工作時的訪談或錄音帶的錄音內容,讀者跟著窺見潛藏在她所接觸的病患(絕大部分與虐童、戀童有關)心裡的暗黑世界,當中又以維多莉亞・柏格曼讓蘇菲亞感到最為棘手。

到底誰是兇手,讀者固然很想知道,可是,犯罪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心理,似乎更令眾人感到好奇,閱讀《烏鴉女孩》的過程中,也能感覺到這似乎才是作者們鋪陳及意欲更深入探討的重心所在,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儘管凶手不是一下子就現形,但讀者只要一頁一頁讀下去,就曉得兇手是誰,不需要費心破解故佈疑陣、難上加難的謎團。

如果說每本書都能用顏色來代表,那麼,毫無疑問,Julin會選擇黑色來代表《烏鴉女孩》,那讓人不安的驚悚,那揮之不去的創傷,那訴諸無門的絕望,光亮只會讓黑暗更加顯明,只有融入其中,化為黑暗的一份子,才不會感覺到找不到出口、被黑暗吞噬的恐懼,只有化身成加害者,才感受不到被害的痛苦。

究竟烏鴉女孩是誰,還有犯下一連串令人髮指案件的兇手是誰,讀者其實了然於心,的確,不管任何原因,殃及無辜終究是不爭的事實,Julin打從心底不贊同這種行為,更不打算同情兇手,但居然也無法對之心生苛責,只是覺得,兇手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若能早日拯救其於水火之中,或許就可阻止更多的憾事發生。

讀完《烏鴉女孩》,即使只是想起維多莉亞的人生片段,也能感受到那幾乎使人窒息的無力感、沉重感,面對這樣病態的社會,究竟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還能再多做些什麼,在關照、愛護自己的孩子之餘,是不是也能適時對其他孩子伸出援手,寬慰他們的心,而不是只有冷眼旁觀。

循著荷內特找上蘇菲亞,再藉著蘇菲亞心理治療師的身分,透過每一次的回憶、思索、歸納、整理,拼湊出維多莉亞的人生之所以支離破碎的根本原因,《烏鴉女孩》蘊含的是一曲又一曲兒童的悲歌,訴說著孩子們的純真無邪,在魔爪摧殘下蕩然無存,看似平實客觀的文字,卻是最血淋淋、憤恨的控訴。


【內容介紹】

「文明」的人類有能力犯下哪些恐怖罪行?

  史詩般的心理驚悚小說,超黑暗的懸疑氛圍
  檢視跨越世代的凌虐與復仇循環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女孩,
  父親在她心裡建了房間,裡面只有痛苦磨難。
  經過了好幾年,這房間有用悲傷砌成的堅固牆面、
  復仇渴望鋪設的地板,與最終以仇恨搭蓋的厚實天花板。

  四具男童屍體陸續在斯德哥爾摩被發現,死者身上都有遭到虐待的跡象,有的甚至已經過防腐處理,製成木乃伊。女刑警荷內特負責調查這幾宗離奇的命案,諸多事證讓她懷疑這是戀童癖慣犯所為,並審問最可疑的嫌犯卡爾。
  卡爾供出「幻影之家」容許戀童癖行為等訊息後,卻在戒護就醫時自殺未遂,無法繼續接受偵訊。荷內特轉而聯繫曾診療卡爾的心理治療師蘇菲亞,請她提供更多線索。從此荷內特與蘇菲亞展開合作,偵查兒童色情犯罪。
  蘇菲亞的病患中,不少人是童年時期遭受性侵與虐待的被害者。其中「烏鴉女孩」維多莉亞是蘇菲亞投注最多心力的案例。「毆打、愛撫、保護、傷害」,是維多莉亞與父親的相處模式。每當父親動手傷害她時,烏鴉就會進駐她的腦袋:黑色翅膀在她眼前拍動,接著,烏鴉會伸出腳爪奮力抓住父親的頭髮…


【關於作者】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是瑞典雙人作家葉爾克.耶里克頌(Jerker Eriksson)與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Håkan Axlander Sundquist)的筆名。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目前是兩部系列小說的作者。《烏鴉女孩》(Crow Girl, 2010)、《飢餓之火》(Hunger Fire, 2011)、《皮媞亞的諭令》(Pythia’s Instructions , 2012)組成維多莉亞.柏格曼三部曲,之後又合併為《烏鴉女孩》;而《玻璃身》(Glass Bodies, 2014)則是新的憂鬱三部曲的第一部。
  這些黑暗又令人上癮的小說,馬上在瑞典一炮而紅,叫好又叫座。《烏鴉女孩》是瑞典犯罪小說的最新文學風潮,也是整體而言當代犯罪小說的里程碑;曾獲瑞典犯罪作家學院的「2012年特別獎,學院特別推崇《烏鴉女孩》:「以犯罪小說的形式,呈現令人神魂顛倒的心理分析。」
  葉爾克.耶里克頌(Jerker Eriksson),1974年生於瑞典中部的港市耶夫勒(Gävle),他做過很多工作,其中之一,是本書另一位作者霍坎的電音龐克樂團i love you baby!的製作人,並和樂團一起在東歐許多國家巡迴演出。他也曾當過門房、裝貨員、倉儲經理與監獄圖書館員。
  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Håkan Axlander Sundquist),1965年出生於瑞典南部的林雪坪(Linköping)。和葉爾克一起投入寫作事業前,他曾是音響師、音樂家及藝術家,曾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開過五十場以上的畫展。他在2000年初期和電音龐克樂團i love you baby!一起在東歐許多國家巡迴演出。

作者耶里克・艾克索・頌德
   (Erik Axl Sund)
 譯/謝儀霏
◎頁數/832頁
◎裝訂/平裝
ISBN/9789868870093
◎出版日/2017.6.27
◎出版社/小異出版(大塊)
◎叢書系列/SM
◎原文書名/The crow girl

台長: Julin

(悄悄話)
2017-07-13 21:17:0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