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中共那來那麼多厲害的魔改武器?
中國AIP潛艇和中國火箭炮/直-8/直-9/山貓全地形車/59式坦克/運8/殲7/轟6...一樣都是蘇俄法丟棄中共撿拾當寶貝。
這個嘛,先是「窮者變變則通」的無奈,後有了更新的武器,反而如前評〈戰略步槍〉所言:「開放式改革,成本性創新 ,創造性繼承 」之原則、而美國是創新為創新、日本則是閉門造車式工匠精神,故見中國的QTS11(ZH-05)智能步槍/055驅逐艦/ZBD-05兩棲突擊車...等成功了、而美國的XM25(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DDG1000驅逐艦/EFV遠征戰車...等失敗了,若非政治因素、物美價廉的中國軍民產品將似無人機行銷全球無敵手。
印度被坑慘購6艘潛艇竟花80億中國造一艘還不到1億 2018-04-21新浪軍事
中國展出的潛艇模型
中國再次在近期的國際展會上大放異彩,中國的軍工製造技術相比從前,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正因如此找中國購買武器裝備的國家也是日漸增多。在本次出展的展會上,我國更是曝出一項“白菜價”的技術,達到印度以前求購價的1/13。
我國去年的船舶製造速度就像“開了掛”一樣,令世界震驚。可以說自去年開始,在我國備受矚目的武器裝備製造企業除了成飛就當屬中船重工了。作為我國船舶製造企業的代表,中船重工在本次展會上展出了200噸級、600噸級、1100噸級、2600噸級的各類潛艇。並表示1100噸級以下的潛艇價格可以控制在1億美元以內,幾乎等同於“白菜價”出售了。
中國的這幾型潛艇都可以選配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要知道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就曾計劃花80億美元向包括日本在內的6家製造商求購6艘AIP潛艇。以單價算,印度的求購價是中國報價的13倍多,這還不夠“白菜”麼?
印度潛艇
不僅如此,依賴於中國先進的隔振降噪技術,中國的AIP潛艇靜音效果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效果,同時由於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們又攻克了一項重大技術難題,研製出國際上首創的推進動力系統新型高效隔振裝置,讓中國潛艇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沉默殺手”。
同時由於中國採用的是低溫小堆AIP技術,中國潛艇的閉氣航行時間有了質的提升,這也讓我國潛艇因換氣而被影響的航速變的更短,航速上有有了極大的提升。以039B型為例,其採用的斯特林發動機相比日本蒼龍級,功率更高,再加上039B型換氣及噸位上的優勢,039B型在航速上將比日本的蒼龍級有很大的優勢。
中國在此次展會上展出了,國際軍火市場上有史以來最齊全的AIP潛艇出口陣容,也就證明我國在AIP技術領域已經相當成熟,也是我們敢於宣傳1100噸級以下,1億美元隨便挑的底氣所在。(作者署名:前沿哨所智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1/doc-ifznefkh1478884.shtml
中國將與德法競爭馬來西亞潛艇大單已具備兩個優勢2018-04-17新浪軍事
在馬來西亞防務展上,中船重工展出的產品似乎超過了泰國防務展上的規模。這次除了展出了200噸到2600噸的常規潛艇,還展出了4000噸的護衛艦等各類艦艇裝備。其中遼寧號模型亮相展台更是引發關注。
不過,最受關注的依舊是常規潛艇產品,在稍早前,閱兵展示的12艘潛艇部隊讓全球為之震撼,094A、093B以及039B等先進潛艇悉數亮相,證實了中國潛艇快速升級換代的傳聞,更加先進的潛艇成為我軍海基威懾和打擊力量的中堅。
這次在馬來西亞亮相全系列常規潛艇的中船重工,除了向全球展示中國新型潛艇的先進性之外,有一項具體的目標,那就是拿下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早前宣布要採購的2艘潛艇的訂單。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現役潛艇多數已經老舊,需要更新換代。
此前,中船重工S-26T常規潛艇在泰國以罕見的高價擊敗俄羅斯、韓國以及法國的潛艇。其中韓國的潛艇是仿造德國的209型常規潛艇,一直以來是中標呼聲最高的產品,而中船重工的S-26T被分析認為競爭的優勢只有價格,技術上比不上韓國和法國產品。但最終的結果公佈後,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S-26T以高價贏得了泰國海軍3艘潛艇的合同。對手為輕視中國潛艇付出了“慘敗”的代價,中船重工的潛艇先進性能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此次在泰國的競爭中擊敗對手,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打破了泰國此前只從歐美進口尖端武器的傳統,此後中國新型VT-4主戰坦克再次拿下泰國訂單。西方媒體對此評論稱,中國開始了在泰國驅逐美國、歐洲的武器裝備的行動。
這次競爭馬來西亞海軍的潛艇訂單,同樣面臨激烈的競爭,對手依舊還是那麼幾家。與泰國海軍競標時韓國仿造的德國209型潛艇呼聲最高不一樣的是,法國“鲉魚”級潛艇已經有兩艘在馬國海軍部署,並且法國已經授權在馬來西亞建立了潛艇維修工廠。在這點上,法國潛艇佔據了先機。
但是,技術、地理上的優勢或許可以化解法國人的這個“先機”,在經過泰國“一役”之後,西方廠商應該深知這一點,同樣對馬來西亞也有示範效應。(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回應
澳大利亞購買12艘法國潛艇385億美元(還不包括作戰指揮系統),平均32億美元一艘,泰國買3艘中國潛艇10億美元,平均3.3億美元一艘,何來中國潛艇是高價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17/doc-ifzihnen9349000.shtml
(楨:【圖博館】前評「蘇-35是雞肋?」曾說中國非採購俄羅斯阿莫爾級潛艇而是俄中合作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3月訪問俄時與普丁總統決定的,當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福格森2013-11-14登上東海艦隊333號元級潛艇,就証實了中國已有AIP潛艇。
中國的AIP正是俄願與中合作之關鍵,而中國看中的是阿莫爾級之靜音系統,但AIP≠靜音,不然會像網上噴子在亂噴糞,傻傻分不清AIP有三種:德國西門子公司的212A潛艇之燃料電池在工作時在工作時不發出任何噪聲不發出任何噪聲,瑞典的斯特林發動機、俄羅斯的閉式循環柴油機均存在活塞做工動作,都會發出大量噪聲。閉式循環柴油機還有有氣體要排出艇外,因此只能在較淺的深度運行(大深度下壓強大,排出氣體困難),而排出氣體也會暴露潛艇位置。
說啥:假如元級採用了AIP技術那就搞笑了。柴油發動機的基洛級潛艇在世界都有海底黑洞之稱。元級採用AIP技術反而噪音大,豈不是自相矛盾?潛艇不論採取任何降噪措施,主要都是為降低發動機推進系統發出的聲音。
俄媒《觀點報》網站2013-7-6稱中方對購買俄潛艇沒興趣 只想要某些元件
阿莫爾級潛艇
正在運往中國的基洛級潛艇
正在航行的中國基洛級潛艇
俄媒稱,巴拉諾夫說,中國現在有自己的潛艇,對購買潛艇不感興趣。因此,談判的內容很可能是就潛艇某些元件設計的專門技術開展選擇性合作。此前有媒體稱,俄羅斯將與中國合作生產四艘阿莫爾級柴電潛艇。巴拉諾夫表示,目前談論合作生產阿莫爾級潛艇的數量為時尚早。
報導稱,目前俄羅斯海軍裝備了首艘拉達級柴電潛艇聖彼德堡號,它實際上是一個測試樣品,在其發動機設備和戰鬥資訊指揮系統都發現了問題。
回應
中國潛艇的電子、通訊、水聲、動力(包括AIP)都強於俄羅斯,只是殼體技術(特別是混合殼體)和武器略差,所以搞個聯合開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中國需要的是潛艇靜音技術和部分導彈。
AIP強於俄羅斯?是你不懂還是我不懂?那飛機發動機呢?
聯合研製懂不懂?你咋不去質問毛子自己連個AIP都搞不好?還要找中國幫忙?
我們的造船能力早已沒問題,甚至有些方面還超過你們。買元件是一個好事,而且又不用整機買來待會我們還得重新改裝,更麻煩。
靜音技術中國前些年已經解決,但俄羅斯在潛艇殼體和材料等方面還強於中國。
潛艇殼體和材料中國不比俄國人落後,就是靜音技術不行,即使國產最新潛艇也比西方的噪音近十分貝,西方都是單殼體,而俄羅斯是雙殼體結構,不符合潛艇發展潮流了。所以最缺的還是靜音技術和部分水下導彈。這方面技術齊了,中國潛艇就能世界頂尖了!
俄羅斯現在都在使用單殼體技術了(楨:少數如阿莫爾級潛艇才用單殼體,至於單/雙殼體之優劣 詳參【圖博館】:潛艇動力/進排氣/導航 094與巨浪2之謎),這點中國新潛艇是瞄準歐美的單殼體技術。另外我沒說中國強於俄羅斯,是說在單殼體技術方面中國不比俄國人落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7-08/1012730704.html
相關新聞
台媒:新潛艇AIP單殼體技術使大陸戰略縱深擴大1000公里
臺灣中央社2013-12-20援引《鏡報》提供的報導稱,039C宋/元級新殼體比比舊殼體直徑增加了50%,可裝載更大的動力設備、武器,以及大幅改善居住環境,可製造更小型、機動性和戰鬥力更強的AIP(不依賴空氣推進)潛艇,使大陸的戰略縱深和安全線向外推1000公里。
中國潛艇已超基洛級引入一技術將引領全球潛艇革命2017.10.24新浪軍事
圖注:試航中的039新改進型潛艇,從艇身的格子狀線條可知,該艇使用了新型消聲瓦
上個月央視播出的《對話》專題節目中,中船重工常規潛艇總師吳崇建十分自信地講到:國內自主研製的常規潛艇技術性能已超越大名鼎鼎的“基洛”級潛艇,接下來還將把量子技術引入艦艇建造,從而引領常規潛艇的下一次技術革命,顛覆世界對潛艇的認知。
中國的常規潛艇發展走的是引進、仿製、吸收、創新的路子,在設計時既不貪大求全,也不盲目自信,而是非常善於吸收國外先進潛艇技術和建造經驗。
圖注:借鑒了西方潛艇技術的國產039型常規潛艇,該型潛艇只建造了一艘,很快就轉入改進型的生產
以039型為例,該艇的設計就是在蘇式潛艇結構基礎上,借鑒了歐美先進艇體設計、動力系統以及探測和作戰指揮控制系統集成化佈置等多方面先進理念,讓我國的潛艇設計躍上了新台階。等我們接觸到被譽為大洋黑洞的俄製基洛級後,意識到國產潛艇在許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而很快吸取了“基洛”級在線形設計和潛艇降噪等方面的長處,研製出了性能與基洛級相近的039A。
圖注:被國外稱為“元”級的039改進型常規潛艇
而隨著我國近年來在艦船設計、製造工藝、軍用電子、AIP技術以及先進材料等領域的快速發展,039的後續改型在這些高新技術的催化下,性能不斷提升,實現了對基洛級的超越。從我國的新型常規潛艇接連獲得國外訂單,就能證明這一點。
為潛艇引入量子技術
由於無線電波很難在水中傳播,所以現在的潛艇必須浮出水面或處於通氣管狀態才能進行衛星定位和數據傳輸,只使用慣性導航,潛艇在水下航行一天會偏離數千米的位置。但如果將量子通信和量子導航技術引入潛艇,不僅能讓潛艇在水下接收比長波電台的簡單指令豐富且安全得多的數據信息,還能將潛艇的位置偏離從千米級降低到米級,對未來潛艇的水下作戰具有革命性意義。
2016.8.16,中國自主研製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順利發射升空。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首次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4/doc-ifymzzpw1030962.shtml
俄軍潛艇AIP系統已全面落後中國 還將無休止跳票2017.02.09 新浪軍事
接近被放棄的“拉達”級潛艇首艇“聖彼得堡”號
不久之前,俄海軍總司令科羅廖夫對外介紹了潛艇AIP動力系統的發展情況。他指出,目前還沒確定究竟是在“拉達”級,或是“卡里娜”的第五代常規潛艇上使用AIP。目前來看俄製AIP系統顯然會再次跳票。
俄海軍認為“拉達”動力裝置已經過時,不希望在“過時”的動力上“無謂”的更新先進設備和武器。
日本的“蒼龍”級潛艇使用斯特林發動機技術,與德俄的燃料電池不同
相比於當前瑞典、日本等國家採用的AIP技術,俄電化學發電技術(注,也稱作燃料電池技術)的主要優勢是靜音性能更好。因為在這種裝置裡面沒有任何的傳動機構,只有一個用於氫和氧反應的主要管路。而相比於德國和我們類似的AIP技術,俄羅斯產品也有優勢,通過柴油機制氫意味著我們不必為儲氫而大費周章。德國的技術需要特別的空間和容器來儲氫,這樣技術複雜、費用昂貴,而且十分危險,同時還必須培訓專門的人員在潛艇進行這些作業。俄羅斯的技術“更加安全”,這是第二個優勢。
使用AIP系統的國產039B型潛艇已經服役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這一領域,俄無疑已經落後中國,中國的AIP系統技術已然成熟,並投入使用相當一段時間。。(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9/doc-ifyamkzq1199696.shtml
(楨: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3.反倒是中國網上的磚家和糞青,不相信巨浪2已成功試射。
4.根據不成文的“公開一代,裝備一代,建造一代,預研一代”,中國海軍公開退役第一代091/092核潛艇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釋為第二代093/094核潛艇已經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那麼中國的核潛艇水準和戰鬥力到底達到怎樣的水準呢?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相關新聞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中國094A核潛艇或裝備新核反應爐 導彈射程提高50% 2018-05-08新浪軍事
近日,國內有軍事雜誌發佈了國產2.5代戰略核潛艇094A型的高清大照。這款最新海基國之重器堪稱“纖毫畢現”,不但多處提升靜音效果的改進大方地向外界展示,而且搭載12枚“護國利器”的巨大發射筒連排水孔數量都數的出來。從我軍一貫原則來看,094A型戰略核潛艇如此罕見地“高品質”出鏡,不但表明其已進入核威懾戰備值班狀態,而且可能意味著更新型號戰略核潛艇或是潛射導彈已在研發。
相對於國產二代戰略核潛艇094型,094A型核潛艇外形上出現多處變化。首先是圍殼前部,上端出現切角、下端則有填角。相比此前上下端均為垂直角度而言,新的設計不但可減少水下航行阻力,而且能有效降低潛艇雜訊,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其次,094A型核潛艇取消了圍殼上的舷窗。這表明其光電、聲呐等觀測系統性能有了極大提升,無需在下潛、上浮時再以人力通過舷窗進行觀察。
僅從圍殼部分的改進來看,不但094A型核潛艇採用了新的設計,更早前裝備的幾艘093基本型攻擊核潛艇,至少已有1艘返回船廠接受的同樣的改造。這艘圍殼出現填角,卻未取消圍殼舷窗的093A型艇曾經過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執行遠海訓練任務。
側面可以更清晰看出094A型核潛艇圍殼前部的變化。
094基本型核潛艇圍殼前部上下均為直角設計。
除了降低雜訊、提高聲呐等水聲探測系統性能之外,094A型核戰略更重要的改進可能來自兩處。第一是核反應爐。近年來的相關研究論文及官方報導證實,我國軍工科研人員已解決艇用核反應爐自然迴圈技術。從時間上來看,2014年前後加入中國海軍的094A型核潛艇,正好趕得及採用自然迴圈核反應爐。當然,同為2.5代的093B型攻擊核潛艇也採用了同樣的反應堆。
具備自然迴圈能力的反應堆,在一定功率值以下時,不需要開啟主泵就能維持反應堆一回路的正常運轉,保證反應堆安全的同時為潛艇輸出所需要的推進和發電功率。而核潛艇在日常巡航過程中,不會經常採用非常高的航速,如果反應堆具備自然迴圈能力,那麼潛艇的大部分航行時間都可以處於一個較低的雜訊狀態。
093B型攻擊核潛艇採用了與094A型類似技術的核反應爐。
當然,國產2.5代核潛艇的核反應爐只是我國研發的第一種具備自然迴圈能力的艦艇用反應堆,在設計和技術水準上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尚有不足。資料顯示,在不開啟主泵狀態下,國產自然迴圈反應堆輸出功率所能維持的航速相比“海浪”級和“佛吉尼亞”級戰術核潛艇差距還很明顯。簡單說,就是在低雜訊狀態下,093B型和094A型核潛艇“跑”得還不夠快。
不過值得期待的是,我國第三代核潛艇,比如095型戰術核潛艇必將使用具備更強自然迴圈能力的核反應爐,甚至有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艦艇用核反應爐技術的突破固然可喜,但094A型第二項重要改進卻可能改變戰爭規則!這就是其搭載的不同於094基本型的巨浪-2A型潛射彈道導彈。
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成功試射畫面。
最新資料顯示,巨浪-2A型導彈最大射程突破了1.2萬公里,而且還是在搭載3-5枚核戰鬥部分彈頭的情況下。如果搭載1枚大當量(比如數百萬噸級)核彈頭的話,巨浪-2A導彈的射程可能在1.3萬-1.4萬公里之間。這意味著094A型戰略核潛艇如果要發射多彈頭巨浪-2A導彈,只需在南海或第一島鏈內,就能威懾北美中部地區。如果發射單彈頭巨浪-2A導彈,則在同樣的安全度較高海域,已足以威懾北美東海岸,也就是覆蓋整個大陸。
此前,094的巨浪-2射程在7400-8400公里,如果要威懾北美西部,潛艇必須潛航至第二島鏈海域。如果要威懾整個北美大陸,則要前出至太平洋中部海域,比如夏威夷群島附近海域。顯然,這樣的海域安全係數太低,094基本難以躲過對手戰術核潛艇的“獵殺”。
所以說,094A在裝備巨浪-2A這一“護國利器”後,甚至已有改變大國博弈、戰爭規則的能力。
094型(前)與094A型核潛艇均在南海大閱兵上亮相。
核潛艇作為真正的大國重器,其每取得一項技術進步,都能為我國的安全和發展增添一份極重的砝碼。相比水面艦艇,國產核潛艇技術與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更明顯。好在近年來相關領域奮起直追的勢頭很明顯。093B型和094A艇已達到可靠、有效威懾程度,那麼國產第三代核潛艇將更值得期待。(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08/doc-ihacuuvu8426021.shtml
我軍093B核潛艇全身曝光 小龜背和水下艇身細節可見
2018-6-8,中國海軍推出的海軍招生宣傳片《人民海軍 向你召喚》正式發佈,片中“不經意”曝光了國產2.5代攻擊核潛艇093B型全身照。不過這次又是典型的“模型爆料”模式,一款由國產核潛艇設計單位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贈送的093B核潛艇模型,作為海軍潛艇學院的招生“吉祥物”閃亮登場。熟悉國產先進武器裝備公開流程的網友應該清楚,大多數新式武器的最早曝光,都是從設計單位、生產廠家製作並贈送出去的模型開始的。這次也不例外,093B核潛艇一直“半遮面”的小龜背、以前從未曝光過的水下艇身,此次都清晰可見、細節慢慢。
從這個定妝照式的模型來看,093B最受關注的小龜背,實際上與潛艇艦橋(或稱指揮台、圍殼)連為一體。從艦橋前端底部的填角開始,一直延伸到後方的小龜背,一體式構造似乎形成了潛艇艦橋的一個“底座”。從這樣的設計,以及小龜背所處艦橋後方的位置來看,其為核潛艇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已基本可定論。
模型的小龜背比南海大閱兵上093B實艇的看得清楚多了。
不過對比潛艇艦橋和整個艇身,小龜背的長度顯然非常有限,所以其能裝載的垂發單元不會太多。為適應潛艇寬度,093B垂發單元可能會採取縱向並排兩列的排列方式。預計單元數量在12-16個之間。少於12個的話,則基本沒有什麼火力密度、持續性可言;多於16個的話,093B的艇長估計難以容納。畢竟除了垂直發射裝置,艇內需要安裝的各種設備、裝置還有很多。
因此,從這個最新模型來看,093B應該能攜帶12-16枚鷹擊-18反艦、陸攻型巡航導彈。當然除了垂發裝置,093B還有6具艇首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新式反潛/反艦重型魚雷,以及比較老式一點的鷹擊系列潛射反艦導彈。
093B實艇照片反而難以看清更多艇身細節。
相比最受外界關注的垂發裝置“小龜背”,093B模型曝光的舷側多線陣聲呐正好位於潛艇水線處,所以此前公開的實艇照片顯示得若隱若現,這次終於與水下艇身一道大方公開。這款多線陣聲呐就是我國在全球第一個實現工程應用的多線列式舷側陣聲呐。舷側聲呐有點類似國產殲-20隱身戰機的側視雷達,都是用來預警探測側面有威脅目標的。
如果從093B實艇圖來看,只能推測其一側艇身裝有兩個線陣聲呐,全艇可能有對稱安裝的4個線陣聲呐。模型圖的出現,則完全證實了這一猜測。由於舷側多線陣聲呐的首次應用,093B具備了其他國產常規、核潛艇所不具備的360度水下預警探測能力。以前的國產潛艇,只有艇首球形聲呐和艇艉施放的拖曳式線列陣聲呐。如果要探測兩側區域,必須進行轉向。
舷側多線陣聲呐清晰可見。
從模型亮出的093B全身線形來看,是比較典型的拉長水滴式艇形,艦橋(圍殼)低矮,而且大部分轉角都進行了填角式圓滑過渡處理。艦上前端上方也罕見地摒棄了國產潛艇一直都有的觀察舷窗。總體來看,093B外形為了降低雜訊進行了細緻的修形處理。對於整個093系列來說,這樣的修形是一步一步實現的。093基本型都是直角來直角去的,093A則出現了圍殼填角,去掉了圍殼舷窗,但圍殼高度卻基本沒有降低。
093(近)和093A(遠)型核潛艇。
將093B模型和實艇照片結合起來看,可以發現其外形,外部艇載裝備和設備與093、093A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恐怕在真正的國產第三代攻擊核潛艇095型亮相前,如果硬要說093B屬於不同於093系列早期型號的全新核潛艇,也是能說得過去的吧?(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0/doc-ihcufqif1681976.shtml
潛艇單雙殼各有什麽優劣
雙層殼體艇儲備浮力大,單殼體艇儲備浮力小!有利有弊吧,儲備浮力大,潛艇耐壓艇體內艙室進水抗沈性好些,單殼體艇則要差些,一般單殼體艇儲備浮力只有7%-9%左右,雙殼體艇則可以達到20%左右。弊端在于雙殼體艇在下潛反映速度上要比單殼體艇差,相同耐壓殼體內空間的雙殼體艇要比單殼體艇的噸位以及濕表面積都要大,也導致水下航行速度和可探測面積要比單殼體艇慢些和大些! 但是雙殼體艇因爲舷間空間大,上層建築空間寬裕,可以將很多潛艇輔助設施比如各種壓縮空氣瓶,額外攜帶的武器裝備,各種管道等布置在上層建築或者舷間空間內,而單殼體艇布置起來就比較困難顯然要占用部分耐壓殼體內的空間! 另外單殼體艇因爲耐壓殼體直接暴露于外,在潛艇水下航行中一旦殼體受到碰撞,潛艇容易遭受比較嚴重的損失,雙殼體艇因爲還有一層輕外殼保護,耐壓殼體相對受到碰撞受損的情況要好些,在受到魚雷打擊時候顯然擁有舷間空間內液水艙部分保護的雙殼體艇要比單殼體艇抗打擊能力強的多!國外在研究324毫米輕型魚雷的戰鬥部分裝藥種類方面投入也是相當大的,原因也是前蘇聯使用的大部分雙殼體艇抗打擊能力比較好導致的!
要說清楚好象比較困難,因爲這兩種結構的利弊從來不是很分明的,即使在特定一方面比較,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結構好,但是那種情況下情況可能就相反了的情況。舉幾方面講。 從阻力來考慮,在水下濕表面積相同的情況下,雙殼艇外形更光順,阻力更小。但是一般情況下雙殼艇儲備浮力比單的大,所以水下全排水量要比單殼艇大。在相同的動力條件下,水下全排水量增加20%,則水下最大航速降低4%左右。所以在水下濕表面積相同且動力功率也相同的情況下,單殼艇最大行速比雙殼高,低速狀態下繼續航力比雙殼艇要長。 在噪聲控制來看,一般認爲雙殼艇比單殼艇占優。但是,這種優勢實際上是在低航速的條件下獲得的。在以小于6節的地安靜速度航行時,潛艇的噪聲主要是機械噪聲,雙殼艇的輕外殼對機械噪聲有遮蔽作用,其舷間艙等多個層面都可以采取降噪措施,所以雙殼艇站優。而若在高航速條件下,雙殼亭的輕外殼不僅容易被動力裝置引起的震動和水流激勵而産生高噪音,甚至可能在輕外殼固有頻率與激勵頻率耦合時産生共振現象。所以在高速條件下,單殼艇在噪聲控制方面更有利。
在同樣的技術工藝條件下,單殼艇不如雙殼艇光順,對水動噪聲的控制比較不利;消聲挖的敷設也不如雙殼艇方便。但是這兩點,可以通過提高技術工藝來改善。如果表面光順度相當,單殼的水動力噪聲反而比雙殼小,因爲殼體聲輻射與殼體單位面積質量是成反比的!理論計算和實驗表明,若聲輻射頻率在300HZ以上,單殼艇比雙殼聲輻射平均低15分貝以上;而在300HZ一下時,單又要比雙高10分貝左右。所以噪聲控制方面也很難說得清楚,不是只要一采用某種方案就能取得優勢的,還要綜合其他各系統性冷來看。 在目標強度方面,在排水量相同、外形相似的條件下,單殼艇的目標強度要高于雙殼艇。而在外形相似,主尺度也相同的情況下,因爲單殼的水下全排水量比雙的小10%以上,所以單的目標強度低于雙。 在抗沈性方面,雙比單占優。 總體布置,因爲單一般采用大分艙,所以在艙內設備布置和維修性,居住性等方面都比較有利。但是又因爲高壓氣瓶、燃有、管路等都在奶牙體內,同時又是內肋骨結構,所以又給充分利用空間帶來一定影響。還有上層建築狹小等因素,都使單殼艇在總體設計上要求更嚴,也可以說對其設計師的要求更高。 還有。電磁兼容性等等方面.....總的來說就是有利有弊,具體采用哪種結構,與整體設計能力和使用者的戰術理念密不可分。
毛子堅持雙殼體結構也有它本身得海軍作戰環境影響。毛子整個海岸線基本都處于高緯度地區,地處嚴寒,潛艇部隊戰術又要求經常到北冰洋下活動,顯然單殼體艇遠遠沒有雙殼體艇在充滿浮冰碎淩得北冰洋區域執行任務合適!
嗯,除作戰環境外,對潛艇抗沈性的看法在這兩種艇的取舍上也占很重要的地位。毛子一直認爲小分艙大儲備浮力擁有較高抗沈性的艇,在出現重大的損壞後靠艇員的努力是能夠保證艇和人員的生存的。而美國人認爲在戰爭狀態下,一艘被嚴重損壞的艇即使能被搶救回水面,但卻已經喪失作戰能力,很容易被敵方再次攻擊而徹底完蛋,所以不如更多考慮快速性和其他作戰能力。在艇受損後只要盡量使更多的艇員成功脫險就可以了。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流派現在似乎都對自己傳統觀念有了修整,都希望嘗試一下對方那種做法。毛子很早就有這個意思;美國人原先也考慮SSN-21采用雙殼,因爲發現排水量過高而放棄,現在他們又有在下代艇上采用雙殼的想法。國內也有下代常規艇上采用單殼的看法。
“阿穆爾”級就是單殼體,不過設計這一型艇時,俄羅斯人主要考慮的是減小排水量,降低成本。
677應該說還是單雙混合體,第五艙還是雙殼,內外雙殼之間布置空氣瓶和拖曳聲納收放裝置等。實際上毛子的設計局很早就想嘗試單殼艇,60年帶曾想做一條單殼實驗艇,被海軍否決,705型在研制初期也想采用單殼加薄外殼小儲備浮力方案,也被海軍否決。
請教一下大蝦們,下一代國産潛艇用單殼還是雙殼?
我認爲在目前發達的反潛技術條件下,雙殼體結構已經日趨落伍,而以單殼體結構爲主的殼體結構形式比如單殼體結構,單殼體爲主的單雙混合殼體結構將是將來潛艇結構發展的主要趨勢。
回應
說白了,雙殼體就是技術落後,不過因爲中國基本都是采用雙殼體,一般不敢明顯的說出來
也不能這麽說吧,雙殼體結構的形成有其曆史發展的必然性,只是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潛艇技術和反潛技術的發展,殼體結構也必然是隨之改變和發展的。TG潛艇部隊開始建立時師從蘇聯,毛子主要是發展雙殼體,但是我想主線還是確定的吧,從傳統的雙殼體結構轉向單殼體的總趨勢應該是成立的。
但是殼體結構轉變除了要從軍方的作戰思想轉變,設計方的設計思想轉變,還需要制造體系裏一些牽涉到建造工藝的配套體系轉變,是個比較複雜得過程。更何況有些時候部隊的作戰思想轉變也是個很重要的過程,以往部隊用慣了雙殼艇,平衡容易,安全性好,十來個水櫃,撞破一兩個,或者被打破一兩個不成問題,照樣上浮照樣回家,換了單殼的破一點就是要命的十有八九上不來,部隊不扭轉作戰思想是不會接受單殼艇的,前蘇聯後期設計部門就有轉向單殼艇的想法,但是海軍一直都拒絕。
都需要一個過程吧,總線路是確定,這點可以放心,只是需要時間~
單殼體研究是一直有的,不是主流。看近期水下爆炸和抗沖擊方面的論文,研究對象還是雙殼體的。
還是單雙混合殼體吧?畢竟很多設備如果能安裝在承壓殼體外還是很有好處的 ,聽說日本用的是單雙混合殼體,有倆者的優點,缺點是技術要求高,制造複雜。成本高
不要一概而論,德國的潛艇算是代表了常規潛艇發展方向吧?在潛艇設計上一向采用單殼體結構的德國,在90年代最新設計的212型潛艇上卻一反常態采用了雙殼體結構。老美下一代多用途核潛的方案之一,SMX-21概念也是雙殼體的....
國産潛艇上的洞洞爲什麽那麽多?
國産常規潛艇處于水面狀態時,舷側衆多的孔洞顯得特別紮眼,這些學名叫“流水孔”的玩意既不美觀,又影響潛艇水下航行的性能。既然如此,國産潛艇上爲什麽還要保留那麽多“流水孔”呢?
國産潛艇上的孔洞爲什麽那麽多,是個讓很多軍迷困擾的問題。部分軍迷將原因歸咎到國內設計水平較低,建造能力落後上。這當然是比較片面的認識,因爲真正的答案遠沒有那麽簡單。潛艇艇表開口的控制,涉及到采用不同殼體結構、不同的設計思想、不同的戰術要求等諸多複雜的因素。要搞清楚真正的原因,只有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後,才能得出較爲正確的結論。
最新型的039A\B型元級AIP潛艇上的流水孔依然醒目,很多軍迷難以接受也非常不理解。
一、采用雙殼體結構,是造成國産潛艇流水孔較多的主要原因。
先來認識一下流水孔,因爲國産潛艇上那一排排紮眼的開口,就屬于流水孔範疇。流水孔是指開立在潛艇上層建築等非耐壓非水密結構上,用于潛艇上浮下潛時,供液體自由進出的開口。由于潛艇航行方式較爲獨特,其艇體結構與水面艦船相差較大,所以潛艇的上層建築概念與水面艦船的完全不同。潛艇的上層建築是指位于耐壓艇體上方,沿艇體長度伸展的導流透水甲板結構。潛艇上層建築容積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流水孔開口數量的多少。文字解釋比較抽象,爲了直觀明了用圖片進行注解,請看下圖。
雙殼體艇橫剖面略圖
前蘇聯633型R級常規潛艇橫剖面圖
上兩圖中陰影部分即爲雙殼體潛艇的上層建築區域,指揮室圍殼也屬于上層建築範疇。潛艇的上層建築用來容納柴油機的進、排氣管系、高壓空氣瓶組、可伸縮的導纜鉗、帶纜樁、系泊羊角、失事救生浮標、救生平臺等等多種設備。它還起著連接首尾端結構,保證潛艇外部縱向連續性的作用。其構成的上甲板結構,也是人員在艇外操作時的甲板通道。所以,上層建築是雙殼體潛艇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雙殼體結構潛艇的上層建築較大,上是退役後的國産033型常規潛艇,看著拆的挺慘其實只是拆除了上層建築和圍殼部分。這艘艇也不是要報廢,而是重新整修,現在該艇作爲潛艇博物館在上海東方綠洲主題公園展出。下是在塢修的一艘033艇,也拆除了上層建築,露出內部衆多的管系和高壓氣瓶等裝置。雙殼艇的上層建築空間有多大,大家應該有點概念了吧。
由于上層建築屬于非耐壓非水密結構,潛艇在水下時這部分空間處于自由浸水狀態。爲了保證潛艇在上浮下潛時,水能夠自由流暢的進出,上層建築上就必須開立一定數量的流水孔。上層建築內自由浸水面積大的潛艇,開立的流水孔數量就多。上層建築小的潛艇,流水孔開口數量就少。雙殼艇因爲主壓載水艙布置在舷間,艇體寬度增大,爲了滿足潛艇水下航行性能的需要,保證潛艇線型的流暢,現代雙殼體潛艇(國産潛艇采用雙殼體結構)的上層建築和外殼體往往形成光順曲線,成爲一體。上層建築的體積就較大,內部的自由浸水面積也大。爲了保證潛浮時上層建築內的剩水能夠及時的流出,上層建築上的流水孔開口數量也就較多。
上邊塗成陰影的爲單殼體潛艇的上層建築區域,與雙殼艇相比上層建築空間要小的多。而像下邊這艘單殼體結構的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除了一個圍殼外就沒有其他上層建築部分,其流水孔就更少,只有在艇首等部位有不起眼的開口。
單殼體艇因爲主壓載水艙只布置在首尾端,沒有舷間結構,所以單殼艇的上層建築外型線不需要像雙殼艇那樣,爲了顧及水下航行需要,和艇體形成整體流線型,上層建築空間也就比雙殼艇要小的多。流水孔開口數量也就很少,個別極端的如美國人那樣,只有一個圍殼爲上層建築空間的潛艇,流水孔的開口數量就更稀少,只有在圍殼和艇艏部有少量的難以觀察到的流水孔。讓很多人覺得西方潛艇艇表開口很少,外形也顯得異常光滑。實際上這是東西方兩個潛艇設計流派,采用不同的殼體結構形式所造成的差異。我國潛艇的設計體系傳承自前蘇聯,在設計思想和建造工藝上基本一脈流傳,殼體結構上也和前蘇聯一樣,選用了雙殼體結構,上層建築上的流水孔就比較多。
雙殼體艇燃油壓載水艙(可作超載燃油艙)的通氣閥、通海閥示意圖。下潛時位于底部的壓載水艙通海閥打開,水從通海閥進入水艙內,水艙內的空氣通過上部打開的通氣閥進入上層建築內,再由上層建築上的流水孔外溢到艇體外,如果流水孔數量過少,或者開口面積不夠,進入上層建築的空氣將難以及時外泄到艇體外,壓載水艙會形成一定的空氣墊,影響水艙進水速度,延緩潛艇下潛時間。
對于雙殼體潛艇來說,流水孔開口較多是有不得已的緣由的。如果流水孔開口面積過小,雙殼艇在下潛過程中,壓載水艙通過通氣閥排出的空氣將難以迅速的由流水孔溢出艇外,這會影響潛艇的快潛品質。早期的潛艇因爲水面航行爲主,爲了避免航空反潛的威脅,就非常重視潛艇的快潛指標。在上層建築上不但有衆多的流水孔,甲板上也開立密密麻麻的通氣孔,以加速潛艇的下潛速度。現代潛艇雖然以水下航行爲主,通氣孔已經大爲減少,有的徹底取消,但是爲了保證潛艇臨戰時的下潛速度,合理的流水孔開口數量是必須的。
039型(宋)級常規潛艇,緊急上浮時上層建築內的水從流水孔噴湧而出的情景。
雙殼體艇的上層建築空間大,所處位置又高于潛艇的重心和穩心,當潛艇上浮時,如果流水孔開口面積不合理,會造成嚴重的背水(上層建築內的水在潛艇上浮時候沒有及時流出艇體,而滯留在上層建築內)。雙殼艇的上層建築背水容積,可以達到艇體總噸位的5%-10%左右,這對雙殼艇上浮時本就脆弱的橫穩性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對潛艇上浮經過穩性瓶頸區時的安全不利。如果海面海情大,潛艇橫穩出現問題,容易出現過大的橫傾,甚至發生整艇傾覆,對艇內人員和潛艇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
這艘F級雙殼體潛艇在緊急上浮後,上層建築內的水通過圍殼與艇體上的流水孔及時外泄到艇體外,如果流水孔開口面積不合理,大量背水無法流出艇體,滯留在上層建築內,雙殼體潛艇上浮過程中脆弱的橫穩將難以保持,一旦潛艇失穩造成傾覆會嚴重威脅潛艇的安全。
另外還要考慮到當潛艇水下失事或出現嚴重故障時,潛艇會用緊急上浮法,以最快速度上浮至水面。此時潛艇的上浮速度和出水的角度都會非常大,流水孔開口面積不夠就會造成更嚴重的背水,幾百噸乃至上千噸(戰略核潛艇的上層建築容積可以占總噸位的15%,以92艇爲例如果水下滿排達到9000噸,上層建築背水容積將達1350噸)的剩水將徹底破壞事故潛艇的橫穩性。失事後的潛艇自救能力本就十分脆弱,一旦上浮後潛艇出現傾覆,事故潛艇殘余的生存力將徹底喪失,毀艇傷人的嚴重事故將無法避免。
俄羅斯和我國潛艇結構都以雙殼體艇爲主,VIII攻擊核潛艇的流水孔在水下時有擋板可以密閉,但是處于水面狀態的時,其舷側的大開口流水孔還是非常紮眼。
所以,流水孔雖小對雙殼體潛艇卻是至關重要的。爲了保證雙殼體艇潛浮時的安全性,以及臨戰時必要的潛浮速度,艇表開立一定數量的流水孔也是必須的。總而言之,擁有大容積上層建築的雙殼體潛艇,流水孔開口數量較多是殼體結構特性所決定的,是原生性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它也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二、潛艇建造工業起步晚、自主設計能力薄弱、設計思想滯後是國産潛艇艇表開口較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側的035型艇(內側爲039首艇320號)雖然是80年代初設計完成並開始建造的,但是設計框架還是自前蘇聯50年代設計的033型艇上改進而來,流水孔開口形式還是采用了立式開口流水孔。
我國是在引進前蘇聯613型(W級)和633型(R級)常規潛艇,並國産化後才建立起潛艇建造體系的。與發達國家造了一百多年的潛艇工業體系相比,起步晚自主設計能力較爲薄弱。60年代的國民經濟困難,和長達十年的社會動亂,更打斷了國內潛艇建造工業的正常發展,導致設計思想的嚴重滯後。以第一代自主設計的035型常規潛艇爲例,雖然是80年代才設計完成的,卻是自033型艇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033型是前蘇聯50年代初設計的産物,體現的還是二戰前後的一些設計思想,比如以水面航行爲主,重視水面航行性能,重視快潛指標等。所以033艇的上層建築和甲板上開立了衆多的流水孔與通氣孔。035型艇以033型爲母型,自然也沒能跳出033型的框架。流水孔樣式雖然有所改動,通氣孔數量也有一定的減少,但是開口形式還是和33艇一樣,采用了舷側與上甲板橫排的衆多立式開口,開口數量也依然較多,與母型33艇的區別並不是很大,蘇俄舊式潛艇的烙印依然明顯。
039型常規潛艇雖然是2000年後開始批量建造的,但是其設計時間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首艇在94年下水後暴露的問題較多,一直到2000年前後才完成技術定型。可見國內較爲薄弱的自主設計能力對國産潛艇型號發展的影響。
這種現實差距自然也會影響到後續的039系列潛艇的設計研發,在艇表開口的細節處理上,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非常大。這一點對比國産的039系列常規潛艇,與德法的212A、214、鈾魚等先進型號就非常明顯。美德等發達國家在降低艇表粗糙度,圍殼上大開口空腔的密閉處理,艇體流水孔開口上的嚴格控制,乃至一些折倒式翻轉機構上的蓋板配置,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施工工藝也非常優秀。國內這方面尚處于初級階段,不管是設計理念還是工藝水平,與這些國家的差距都非常顯著。當然存在這種差距是正常的,我國自035型開始自主設計潛艇,到現在不過三代三型而已,而德、法、美、俄、英等發達國家建造潛艇的曆史都已達百年,百年間積累起來的設計經驗不是新中國短短的幾十年所能趕超的。這些發達國家經過長期努力完善起來的建造體系和先進的工藝水平,也不可是我們一口氣就能趕上的。可喜的是通過039與039A/B型潛艇的建造,國産常規潛艇無論是總體性能還是在艇表開口的處理,差距都在顯著的縮小。相信經過一到二個五年計劃的追趕,國産潛艇在艇表開口上的處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三、在不同的戰術任務航速與建造成本要求下,國産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在流水孔開口形式上的差異。
核潛艇水下續航力長,戰術航速高,快速性要求較爲嚴厲,所以國內核潛艇自設計初就決定使用阻力系數低的縱縫流水孔。
考慮到柴電動力潛艇水下戰術航速低,續航力短對快速性要求較爲寬裕,大批量建造也需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經濟性。039基型(宋)級常規潛艇就采用了工藝簡單、建造成本低、但阻力系數較高,外觀較爲紮眼的帶擋板縱縫流水孔。
039(宋、元)常規潛艇使用帶擋板縱縫流水孔,而沒有采用我國核潛艇上使用的阻力系數更低的縱縫流水孔,也有著具體戰術任務要求與經濟性層面的考慮。傳統的縱縫流水孔(如我國091、093攻擊核潛艇上使用的縱縫流水孔)要在艇首至艇尾的外殼體薄板上,進行連續幾十米的開口,開口處的強度保障就比較麻煩。同時,大長度縱縫流水孔在核潛艇水下高速航行時,容易出現流體激勵薄殼體板和空腔部位,形成低頻噪音的現象,造成嚴重的流體噪音。爲了避免出現這類情況,在縱縫流水孔內需要有衆多的內擋板或者支骨加強開口處的強度,抑制薄殼體板在高速水流沖擊下壓力脈動導致的殼體板諧振現象。
上圖爲091型攻擊核潛艇405號,縱縫流水孔中的內擋板和支骨清晰可見,下圖爲403號艇。
這就造成大長度的縱縫流水孔建造工序多,工藝要求高,建造成本高,經濟性差的特點。但考慮到核動力潛艇戰術任務航速高,對快速性要求較爲嚴厲,使用阻力系數低的傳統縱縫流水孔是必須的,所以國産核潛艇選擇了傳統縱縫流水孔。而且對于裝備數量較少,作戰性能要求較高的核潛艇,也不能用經濟性和成本角度去考慮這類問題。
實際上039上采用的帶擋板流水孔也是縱縫流水孔的一種,只是因爲縱縫中起到加強流水孔開口處薄殼體板強度作用的擋板的存在,讓這類流水孔看著和035型上采用的立式開口流水孔比較相似。但帶擋板縱縫流水孔的阻力系數要比老式潛艇上散亂的立式開口流水孔要好。
常規潛艇則不同,由于柴電動力系統的限制,常規艇水下持續航行時間短航速慢,戰術航速要求低,快速性要求也較爲寬裕。使用工藝複雜且成本高的縱縫流水孔效費比不好。更何況使用縱縫流水孔降低的摩擦阻力,也不足以讓039的航速得到顯著提升。從簡化工藝、降低成本的實用角度出發,039選擇工藝簡單的帶擋板縱縫流水孔是合理的。
039(宋)上使用的擋板縱縫流水孔,雖然有阻力系數高的問題(由于擋板的存在打斷了流體的均勻性,加劇了流水孔內外流體的交換強度,增加了艇體邊界層的厚度,提高了潛艇的粘壓阻力,對潛艇的快速性不利。)但對于水下戰術航速要求不高的常規潛艇影響並不大。而擋板流水孔通過在縱縫開口中,增加豎立擋板的方式,用簡單的工藝較低的建造成本,就解決了雙殼艇薄殼體板上連續開口的工藝問題,成本低經濟性好,對于大量建造的常規潛艇是適用的。畢竟039型設計時期還是上世紀的80年代中期,當時國內的經濟環境比較困難,國防費用相當拮據,裝備研發過程中成本控制也是設計中需要兼顧的。
039AB元級第三艘在艏艉部開始采用新型的擋板縱縫流水孔,縱縫中檔板前側角度更大檔距更小,可以有效抑制流水孔內外流體的交換強度,改善擋板流水孔造成的艇體邊界層加厚,粘壓阻力系數增加,艇體總阻力增高的問題,對元級艇的水下快速性有利。
039A/B型元級雖然采用了AIP動力,但是其水下最高航速的可持續性與柴電動力潛艇變化不大。AIP混合動力的水下長航時間是慢速指標,一般不會超過4-6節。元級繼續采用擋板縱縫流水孔還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元級上的流水孔與宋級相比,也有了明顯的改進。在元級第三艘上,可以發現艏艉部分流水孔的擋板檔距很小,擋板向前外側的角度很大。這種新設計的擋板形式,能抑制較高航速下流水孔內外流體的交換強度,改善流水孔區域流場的均勻性,減小擋板流水孔的阻力系數,降低艇體的粘壓阻力,提高元級的水下快速性。
綜合來看,國産常規潛艇堅持使用看著紮眼的擋板縱縫流水孔,是從經濟性角度出發,在夠用原則下兼顧常規潛艇水下戰術航速特點而做出的決定。
四、未來國産潛艇流水孔開口形式的改革方向。
移出廠房的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艇表開口少,艇體光順度非常優秀。對于單殼體潛艇來說,控制艇表開口有著較爲明顯的優勢。
隨著潛艇設計水平的提高,艇體線型已日趨完善,國際上提高潛艇水下快速性和降低流體噪音的措施已從優化艇體線型,向提高艇表光順度方向發展。最大程度的減少艇表開口,改善艇體光順度,是目前發達國家設計現代潛艇的宗旨。在這種大趨勢下,國産潛艇也必須與時俱進,對艇表開口較多,光順度較差這一弊端進行有力的改革。
船臺上露出上層建築的214型潛艇,可見其上層建築空間較小。214這類小儲備浮力的混合殼體結構潛艇,上層建築等自由浸水空間小,可以有效控制艇表開口。
其中,改變殼體結構形式將是最根本、最徹底的改革措施。我國潛艇殼體結構一直遵循著前蘇聯流派倡導的雙殼體大儲備浮力設計思想,主壓載水艙容積大,上層建築內自由浸水面積也大,要在不影響潛艇潛浮性能的基礎上控制艇表開口將非常困難。只有放棄不實用的大儲備浮力、雙殼體結構,改而使用小儲浮的單殼體結構,或者以單殼體爲主的混合殼體結構,方能從根本上改變國産潛艇艇表開口較多的問題。
2000年後隨著國內關于流水孔開口形式學術研究的增加,國産潛艇上的流水孔開口形式也在進行改進,403艇就改裝了柵式大開口與細小縱縫相結合的流水孔。
當然要改變國內一直沿用了幾十年的殼體結構形式,無論是從設計思想、設計標准、配套體系都需要一個過程,短時間內完成的可能性不大。國內雖然在做一些前沿性的准備工作,但是要完成這個轉變尚需時日,依靠現有條件進行其他方法的改進就尤爲重要。鑒于目前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現代高速大容量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就流水孔繞流形式與流場問題進行研究已經成爲可能,這將爲將來來選擇阻力更小噪音更少的優良孔型,並裝艇實用提供有利的條件。國內在2000年前就流水孔開口形式的研究較少,隨著2000年後這類專業學術研究增多,就有力的支持了一些新的孔型,如403、405艇上的柵式開口,元級上使用的新型擋板流水孔的裝備使用。可見加大對流水孔開口形式的專題研究,是能對國産潛艇流水孔開口形式的改進做出較大的貢獻的。我國應該加大這方面的科研投入,迅速提高國內相關研究機構關于流水孔孔型的研究水平,爲國産潛艇流水孔開口形式的改革做好充分的支持。
俄羅斯的核潛艇上往往采用具有密閉擋板的大開口流水孔。該圖爲971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流水孔在紅色箭頭處爲關閉狀態,藍色箭頭處爲開啓狀態。
鑒于俄羅斯有處理雙殼體艇艇表開口的豐富經驗,我國可以通過相關渠道,多借鑒和學習俄羅斯在雙殼體潛艇上,處理大量流水孔開口的經驗。例如,俄羅斯潛艇在60年代初就使用了阻力系數低,工藝簡單的柵式大開口流水孔(柵式流水孔的阻力系數比我國039型裝備的帶擋縱縫流水孔的阻力系數要低四倍)而我國近些年才開始在403艇上試裝實驗,可見俄羅斯在流水孔開口形式上的研究是起步較早的。前蘇聯在60年代就開始爲核潛艇上的大開口流水孔設置密閉蓋板,以改善核潛艇水下航行時艇表開口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方面的經驗尤其值得我國借鑒,在密閉機構傳動設備的布置,密閉口蓋的閉合形式上如果能從俄羅斯獲得較多的技術支持,對提高我國潛艇流水孔開口形式的改進都會十分有利。
俄羅斯部分877基洛級常規潛艇在首部的流水孔有密閉擋板,艇中後部則采用柵式流水孔。紅色箭頭處爲開啓的流水孔狀態,藍色爲密閉擋板關閉後的流水孔狀態,後部爲柵式流水孔。
一旦我國獲得俄羅斯那樣成熟的流水孔處理技術,我國在國産攻擊核潛艇上,可以像俄羅斯那樣使用具備密閉裝置的大開口流水孔,在常規潛艇上則可以嘗試使用柵式流水孔。或者像部分877基洛級潛艇,在艇體前部流速快的正壓梯度區內使用帶開閉裝置的流水孔,在艇體後部流速低的負壓梯度區內使用工藝簡單造價低的柵式開口,既兼顧了潛艇的水下航行需求,又考慮了一定的建造成本保證了經濟性。諸如此類措施,都將對國産潛艇艇表開口較多的弊端形成有力的改革,爲國産潛艇水下快速性的提高與流體噪音的降低,作出有力的支持。
西方潛艇優良的艇表工藝處理是我國潛艇工業將來學習與趕超的方向。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國防裝備費用投入力度的日益加強,在潛艇流水孔的處理上,必須扭轉以往夠用就行,經濟性爲重心的設計思路,轉變到性能第一,精益求精的方向上去。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條件,以自主研發爲主,引進先進技術爲輔,多途徑多方法,來有效改善國産潛艇的光順度,爲國産潛艇作戰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做出有力的貢獻。小小的流水孔看著簡單,背後蘊藏的專業知識卻非常寬泛。國産潛艇上洞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新世紀來臨後,國際潛艇技術發展迅速,一直苦苦追趕的國産潛艇沒有任何退路,也沒有任何時間可以懈怠。只有繼續秉持小步快跑,多型號多改進的發展原則,加大裝備費用的投入力度,不斷的提高設計能力,提高建造水平,方能實現國産潛艇趕超國際先進水平這一偉大使命。
參考:
1、船舶力學《帶流水孔潛體流場數值模擬》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張楠、沈泓萃、姚惠之、高秋新、顧民。
2、船舶工程《潛艇出水穩性研究》武漢第二船舶研究所,鄭熹。
3、船舶力學《潛艇流水孔阻力數值計算與回歸分析研究》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張楠、沈泓萃、姚惠之。
4、《潛艇上層建築大容積條件下的潛浮性能》,尤子平。
5、中國造船《潛艇應急上浮穩性研究》,鄧志純、陳材侃。
6、《三維孔穴流動性的數值計算研究》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張楠、沈泓萃、姚惠之、高秋薪。
7、《船舶名詞術語》第十二冊,潛艇、核動力、艦船防化分冊,國防工業出版社。
8、《潛艇基礎知識》衆勰,國防工業出版社。
http://www.zgjunshi.com/Article/Class38/Class49/Class134/200909/20090926105822.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