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這個世界,怎樣建立自己的世界觀。自己與世界的形上觀,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人皆可有其解釋,而孔子為儒家思想基本方向的開創者,著重於道德的創造力(人與人相互尊重的基本道德,守法的道德。對時代、國家、民族的道德。—道德社會化),及道德的勇氣。
人格,稱之君子。其中又分成「成人」跟「聖人」。
人格:人如何做人,過著像仁般的生活。
君子:孔子未對仁下定義,從日常生活中去體驗道德理想。—人格理想的起點。
它又分成實然與應然。
實然:眼所見之世界萬事萬物,對此事做判斷。偏向於道德價值的判斷。
應然:道德價值判斷,此事應不應為。
面對到禮樂崩壞(民無所措其手足)如此不好的時代,虛文及禮,何者不應當?在認知中,以道德去判斷事物該不該為?仁守知及的觀念,而有感通(說明其為何種感動—道德充滿的感動)。
三年服喪,非求虛文,而求禮之本質,內在的道德情感,為何要假裝?
1. 本身
2. 改變本身的價值情感,要過道德性、合理性的生活,如何求仁的方向。
成人:一個人的內在德行、品德、才能、智慧的全部開展。問之以禮樂。
聖人:博施眾濟。所關心的為同時代百姓的生活安全。
聖:成熟內在的德性涵養及拓展。現實的事功,政治、經濟、社會上提出各種措施,讓效果得以遍施全國—在現實社會去實現道德理性,宗教的、政治的、社會的。
進一步認識君子–對現實存在有清楚的認知。
命,分成命運、使命。
命運,現實與理想,不可命(有限制)。
使命,義。
1. 天—只要活著,人就有其使命。
2. 道不知矣,以知知矣。
3.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對命運的認知,對使命的堅持。
攝禮歸仁,中國思想開始進入以形上學為基本解釋人生的價值理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