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園中栽種的芋頭品種,是老湯住宜蘭同事送的檳榔心芋,結的芋頭個頭雖不大,肉質粗鬆有粉質,香氣濃郁、味道鮮美,吃起來粉粉的,是我最愛吃的食品。老湯說:芋頭採收後不一定要馬上食用,可以先存放一、兩天以上,讓芋頭澱粉質釋放出來,切開時才會有白白的粉狀,那是最好吃的時刻。
芋頭簡介:
芋頭俗稱芋仔,是天南星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原產於南亞,品種以「檳榔心芋」為主。每年八到十月為盛產期,皮黃褐色,肉灰白色,有紫紅色斑紋,最重大約可以達到2.5公斤。檳榔心芋的儲藏方式最特殊,成熟時只採收上市的部分,其餘仍留置田中,部分切除莖葉,備做較長時間的儲藏,然後可以陸續採收上市,幾乎可以延續半年以上,是熱帶亞太地區重要糧食作物。
芋頭在溫帶很少開花;葉子心型,呈盾狀互生,表面有密集的乳狀突起氣墊,可以使水滴成為圓形,不易沾濕葉面,再加上它的葉片很大、葉柄肥厚而長,所以常被用來當作野外臨時的遮雨工具。
芋頭喜歡高溫多溼的氣候,具有耐熱、耐溼、耐陰、耐肥、耐貧瘠等特性,故在溫暖潮濕之氣候下,生育旺盛,植株高大球莖亦大,球莖發育最適溫為27~30℃,如果氣溫低於15℃以下時,則生育緩慢或停止生長。
芋頭以分株之子芋繁殖,本省二~三月種植,十月開始即可收成,到明年的清明節,都是芋頭的盛產季節,等春雨過後有霧的時節,芋頭品質逐漸下降,水分多、粉味少了,吃起來香氣也沒了。我們平常食用的芋頭是地下球莖的部位,外皮呈黃褐色,上覆暗褐色的薄膜,肉有白、黃或帶紫色斑點,富含澱粉及蛋白質;葉柄也可以拿來炒食或煮湯,是一種很好的食物。
芋頭含有一種黏質,可以促進肝解毒,鬆弛緊張的肌肉和血管,而且因為芋頭的澱粉顆粒比較小,僅為馬鈴薯的十分之一,所以容易讓胃吸收消化,消化率可以達到98.8%。芋頭除含澱粉、醣類等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鉀、鈣、磷、鐵、維生素B、C含量亦高,為優良的健康食物。其所含的膳食纖維,約為米飯的四倍,與許多蔬菜的纖維含量相當,可謂是澱粉類的蔬菜。膳食纖維不僅能預防便祕,還有四種功用:
1.吸附膽酸,加速膽固醇代謝。
2.促進腸胃蠕動,減低腸黏膜接觸毒性物質的時間。
3.增加飽食感,減少熱量的攝取。
4.延緩血糖上升,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現代人易罹患的多種慢性病大多與纖維攝取不足有關,而芋頭正可作為補充纖維的良方。
芋頭所含的鉀比其他根莖類的番薯、馬鈴薯高,因此常吃芋頭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並降低血壓。很多人誤以為芋頭熱量比米飯高,事實上芋頭熱量約為米飯的九成,有時以芋頭代替主食,可使三餐多些變化。
芋頭全株都有白色乳汁,含草酸鈣結晶,外皮因含刺激性成分,一接觸到空氣就會氧化成黑褐色,如果皮膚碰到乳汁就會發癢和紅腫,使人在削芋頭時產生手部發癢症狀,因此削皮時可使用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外皮,也可用熱水清洗或在爐子上烘一下,就能去除不舒服的感覺;亦可先將芋頭帶皮水煮,破壞其表皮刺激性物質,待煮沸後以冷水冷卻再削皮。
另外,姑婆芋是野外常見的植物,因為外型美觀,終年常綠,也是受人歡迎的觀賞植物,植株與可食的芋頭相似,但全株有毒,不可食用,葉型較大,以地下莖繁殖,野外採食時要小心分辨以免中毒喔!
在烹調運用方面,因芋頭質地鬆綿又具特殊香味,能當主食,更可做為點心和菜餚,亦適合加工食品、製粉、飼料、工業用材料,用途廣泛。其調理簡單但多樣化,甜鹹皆宜。除紅燒外,可將芋頭切細條拌紅蘿蔔、香菇加入米粉湯成為芋條米粉湯,亦可將油炸過的芋頭與排骨、蛤蜊、竹筍合熬成鮮味芋頭湯。芋頭可加米煮成香噴噴的香芋油飯或芋頭鮮粥。喜愛甜食者,可作成芋泥、芋頭糕、芋泥西米露等。由此可知,芋頭不僅可作正餐,也可作點心,是一種運用廣,高纖又健康的好食物。而芋頭在寒冬裡,又是家戶不可或缺的火鍋料ㄝ!
芋圓作法:
【材料】
芋頭一個(約一斤重)
地瓜粉(或太白粉)一斤
細砂糖 7~8 匙
【芋圓的製作方法】
1.芋頭去皮後切成約1.5公分厚片放入滾水中(或電鍋中)煮熟煮軟,取出稍涼後、搗成泥狀後再加入地瓜粉(或太白粉)和細砂糖,搓揉至不黏手。
2.將粉團揉成長條狀,用刀切割成小顆粒即可。(可用手撥,再搓成圓形似湯圓)亦可。
【食用方式】
將水煮開後,放入芋圓同煮,待芋圓浮起後,加糖,糖溶解後即可盛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