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開始,照課表上課,這才是硬仗的開始。家長站在窗外,眼睛直勾勾的看著孩子,這讓老師上課也綁手綁腳的。更主要的問題是,孩子在家長面前都特別不好教。
那個嬌嬌女的陳思婷,照樣擺起她的臭臉,眼神不耐煩的白她滿臉焦慮的父母一眼;有的孩子跟窗外的家長隔空喊話;有的孩子和阿嬤招招手;孩子動作慢時,有的家長看不下去時還會圖衝進來幫孩子整理東西。
這也太離譜了,這種情形一年比一年多,家長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偏差,難怪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小朋友,是一年級學生的請舉手。」王老師說話了。
大部分的小孩子都舉手了。那少部分呢?這是必然的,因為每一個班總有一些恍神大王。
「是幼稚園的學生請舉手。」竟然有人舉手。那幾個恍神大王突然發現大家舉過手,換他們舉手了。
一陣哈哈大笑之後,終於全部回神。
「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勇敢,可以請爸爸媽媽放心,會乖乖上課。幼稚園的小孩才需要爸爸媽媽陪,對不對?」這是一年級老師的絕招,孩子都怕被認為很幼稚。
「對!」全班異口同聲,但中間依稀夾雜著哭聲。
王老師接著轉身對著窗外的家長說。
「各位家長,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離開教室,讓孩子參與學習活動,不然她們眼睛一直盯著你們,不會專心的。」
家長有點不情願的、尷尬的笑一笑,但還是陸續離開了。
好不容易,大部分的家長走了,只剩下哇哇大哭的佩玲衝出去拉著媽媽,兩人開始上演十八相送。
媽媽把佩玲推進教室,她又衝出去抓住媽媽,大叫大鬧。媽媽答應到座位陪一分鐘。但是,一分鐘到,那孩子死也不放手。
在媽媽請求之下,王老師勉強讓她足足在教室待了一個多小時。
這一小時就這樣追來追去,直到佩玲最後一次追出去,被媽媽打一巴掌之後,才哭著回來。她一直哭,哭到第二節課才停止。一天也不過四節課,有兩節被她哭掉了,哭到悲傷處還特大聲的哀嚎,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上課。
這種戲碼,上演了好幾天。把別班的家長都嚇呆了。
王老師看她媽媽無法解決問題,只好充當壞人。
隔天,王老師強拉著佩玲,要媽媽快走。佩玲又哭又叫,拼命的想甩開老師,但是終究敵不過老師的。
很好,今天哭一個小時。剛好趕在第一節上課以前哭完。
就這麼哭,哭了一個月。有時媽媽還是捨不得走,所以偶爾還是上演甩巴掌大戲,鄰近班級的家長,大家都知道這對母女的戲碼,傳為笑談。
「佩玲,你喜歡老師嗎?」一天王老師問。
「喜歡。」哭哭啼啼的回答。
你喜歡同學嗎?」
「喜歡。」依然哭哭啼啼的回答。
「你喜歡學校嗎?」
「喜歡。」還是哭哭啼啼的回答。
其實老師知道佩玲喜歡老師的,有時哭完了,心情好時,會極力邀請老師到她家開的牛肉麵店吃麵。
「那為甚麼要哭?」
「因為我想媽媽…哇…」給她想起媽媽來,又哭得超級大聲。
「不准哭!」老師也是人,受不了每天的疲勞轟炸,忍不住大聲起來。
這反倒讓佩玲稍稍安靜下來。
王老師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家庭。
老師和媽媽溝通,請媽媽別再送孩子來學校了,換爸爸送來,情況竟然大大逆轉,小哭個二十分鐘就停止。
但是,在放學時又開始大哭大鬧,因為她不想去安親班。
王老師只好天天牽著她的手,出了校門,交到安親班老師手上。
說是牽手,其實是拉拉扯扯之下才完成。不知情的其他家長,搞不好還以為老師虐待學生哩。
這樣的狀況,當然孩子本身的個性有影響,但是最大的癥結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依據王老師的經驗,這樣的孩子如果家長夠配合的話,幾周內就會改善,但是偏偏佩玲媽媽放不開,常常來偷看,總是讓先前的努力付之一炬,從頭開始。
適時的放手,孩子才會成長。這孩子大概總是被媽媽守得緊緊的,一但和媽媽分開,才會用這種方式來面對。說是孩子黏媽媽,搞不好是媽媽黏孩子。
以前的父母孩子生得多,工作忙,哪有那麼多時間照顧孩子,所以孩子都較獨立自主。
現在的父母孩子生得少,教育理論一大堆,照書養孩子,拿一堆理論把孩子的偏差行為合理化,過份的溺愛而不自知。搞不好私底下懷疑老師對孩子不好哩。
其實那些專家學者自己有沒有生孩子,真的懂孩子嗎?或每一個孩子特質不同,不一定就如書上所說;有再加上保護過度的結果,孩子反而狀況連連。
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營養好,孩子資質是比以往好,但是因家長的錯誤觀念,卻反而使整體素質下降。
更嚴重的是面對很多行為偏差的孩子,雖然老師有心教導孩子,但是因為家長的觀念不通,不講理的護短,使得老師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這樣的戲碼,陸續上演了三個月,慢慢平息。不過,到那時學期也都過了一大半了。
*************************待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