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詩(128)
1.詩,思無邪,真心感受的發抒,歌頌生命的關懷
2.管子曰:利民不德,天下親之曰德。不懂?(網友)/// 跟老子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義相同,仁愛只是個平常
3.大智慧在仁愛之行,在自主的仁行
4.正反都要能進步
5.迷不迷,在清明之心,非在科學... 相信科學萬能是真理,是迷信盲信
6.無心的感受才真實
7.社會中的革新像裝潢,每個人心的改革才是真改革真生命
8.感受真實,激發關懷,此關懷會帶來新的社會秩序
9. 卦辭: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重重的困難險阻,具誠信,只有心亨通,前行方有助。
10.解述:上坎陷,下又坎陷, 故曰習坎;坎險之發生在眾陰、小人之包圍、不信任,故解除危險第一步驟,在九二、九五之君子,能獲得大眾之信服,故曰有孚;君子必須具剛樸中德,乃受信任,故曰維心亨;能如此前進則有功,故曰行有尚
11.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12.劉百閔:易為憂患之書,于坎卦指出心亨之義,其示人以處憂患之道者至矣;
13.孟子:人之德慧術智,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危,慮患深,故達;
14.李舜臣:坎之中實是為誠,離之中虛是為明,中實者坎之用,中虛者離之用,作易者因坎離之中,而寓誠明之用,古聖人之心學也;
15.通過考驗在心通有中實之德
16 三國的第一謀士是誰? (網友)///若非劉備.關羽傲慢誤事,諸葛可以統一中原,若非阿斗太弱,諸葛已統一中原,他不只是謀士而已,其德直追伊尹周公,張良猶稍遜也
17.我爸爸死了,突然感覺世界都塌下來了(網友)./// 節哀.....要做到父親平時的叮嚀,把父親好的一面繼承下來,
18.人的私心無窮盡,道心在私心思想未出現前可發現
19. 能力的進步,關懷心之進步,而不必是掠奪爭鬥之進步
20.君子之心隨時都是生生之仁行
21.復興國家從恢復固有文化開始,從天良文化開始,從自己實踐開始
22.盲目崇拜西洋文明.就像那不孝子孫,不懂父母不懂祖宗德行不懂家庭不去了解不去感受不去關懷,卻以別人有錢就是對的就是父母
23.深層自知,感受,關懷心才能出來
24.自知和感受,才能真正的獨立思考
25.真心感受,默觀,關懷會來,智慧將來
26.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27.註:放,無約束,貪縱,依也.
28.譯:孔子說:放縱爭搶財貨,多怨恨.
29.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0. 荀子:義勝利為治世,利勝義為亂世...故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通貨財.
31.大學: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而葘害並至
32.平常是智慧,平庸是平平不突出
33.能夠放下,才能感受,才有智慧,生生不息
34.彖傳: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不失其信;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35.剛中—剛則實而有信,中則虛而能通。升—踰越。天險—日月風雨雷電雲霧。設險—設立險障,如城、溝、干、戈.弓矢、飛機、船、鎗砲。
36.解譯:習坎即是層層的危險;水長流而不滿溢,行於險境不失誠信之德;維心亨,即是具有剛中樸實之德;行有尚即是能夠克服困險;天險不可踰越測度,地險是幽深峻峭之山川丘陵,王公設立險障來防守國家,故行險用險,要能因時制用,非常重要。
37.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8.王肅:守險以德,據險以時,成功大矣;
39.折中: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
40.梁寅:坎以能止為信,以能行為功,時止時行,其君子處險之道與;
41.孔維勤:生命的創造,經常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2.龍的傳人在生命的精進與調和
43.物質文明西洋文明電腦網路遊戲,讓我們變成____它(it),人的價值流失快
44.龍的傳人最具體在易經乾卦, 而孔子更加強了文化內涵
45.錢對有真本領內涵者無什作用,能對錢不重視拘泥者會有大成就大快活
46.易是調和整體的生命,用來賺錢是糟蹋了
47.無佛學之刺激,儒之格物之學是難找回來,就埋藏在禮記內,
48.坦蕩心胸多自在
49.能聽出真實即耳聰,就是聰明睿知的聰(秦穆公和百里奚對話就是如此)
50.明是目明,看得清楚真實,能耳聰目明才能睿知...才能臨人帶人...
51.真能不寂寞,心胸必溫暖關懷
52.如何耳聪目明呢?
53.明知不懂,还对牛弹琴/// 愛心故
54.子曰: 能以禮讓為國乎? 何有? 不能以禮讓為國, 如禮何? ///註:為猶治也.
55.譯:孔子說:能以禮讓治國,治國便無困難.不能以禮讓治國,懂禮何用.
56.左昭廿六年: 晏子:禮之可以為國者也久矣,與天地並.
57.左隱十一年:禮,經國家,定社稷, 序民人,利後嗣者也
58.左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世之治也
59.大學:一家讓,一國興讓
60.管子:知禮然後恭敬,然後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不相逾越,故亂不生禍不作
61.孟子:盈科後進
62.論語:當仁不讓於師
63.江熙:不能以禮讓,則下有爭心,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