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3-06 10:47:59| 人氣6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1/3/2]Billy Elliot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由於善感,我極容易被某段電影情節觸動,甚至為此傷心許久。最誇張的一次是看「羅馬假期」時,我跟葛雷哥萊畢克一起等到最後一幕的最後一秒,卻還是不見公主從簾幕後走出來,跟他共效于飛﹔於是,我奔回房間,躲在棉被裡哭了一晚上。
那個時候,還不懂得現實中的許多掙扎,更不懂不完美其實是世間的必然,而且,缺憾可能才是最好的結果。年紀還小的我,才會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因為我一直以為愛情文藝片就該圓滿收場才對。總之,那些不良影響之後,我變得不愛看電影,尤其是悲劇,能避則避,就怕一輩子都會為那部電影感到遺憾,滿腹無奈,劇中人尚且於落幕後暫時告終,我卻長此為他們唏噓不已。
杞人憂天? 我承認! 拜這般鴕鳥心態之賜,我很少在電影院裡哭泣-----我看的,多半是喜劇片﹔若看王子公主從此幸福快樂的那種愛情片,也是感動之餘,眼淚在眶中打轉而已。畢竟,情感太豐富的人,還是避免淚水開閘,一發不可收拾的好。

但是,上星期六我卻在散場後的電影院裡,一個人哭泣,比「愛情萬歲」片尾的楊貴媚,哭得更久。放聲痛哭中,還有些不明所以的喜悅,讓我不自禁對自己搖了搖頭,破涕為笑。
那是在看完「Billy Elliot」之後。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哭? 那份感動與激動讓我久久無法平復,連思考也在情緒的沸騰中短路,直到當晚才平靜下來。

這部電影讓我發現了夢想的偉大。不是「埃及王子」中那種信仰的力量,也不是「浩劫重生」裡的求生信念。
我的感動,是因為體會到,在現實中實現夢想,除了作夢者自我的堅持跟努力,更需要其他人(芭蕾舞老師)的信任,支持(家人),欣賞(老師、朋友),甚至犧牲(父親)。
Billy的父親從失望、不解,到全力支持,這中間的轉變毋寧是辛酸的。一個礦工家庭,而且又正處於罷工潮中的弱勢勞工,要如何負擔得起學芭蕾舞這種上流社會的「夢想」? 然而,Billy用他的舞蹈感動了他的父親。他用舞蹈發洩憤怒,也用舞蹈爭取認同。但是,感動了我、感動了他父親的,恐怕是Billy在跳舞時流露出來的快樂吧!

如果我們姑且把這部電影的主題定為「夢想」,那麼環繞它的副題更是讓主題得以充分發揮的因素,並且呈現出實實在在的小人物生活。這部電影並不是童話或神話,看到他父親為了生計,跟礦場妥協,坐上公車回到礦坑的那一幕﹔Billy考完舞蹈,羞憤不平,打了另一考生的那一幕﹔這些都不怎麼浪漫,只是人性的弱點。卻反而讓我想到短篇小說「哀樂小天地」----小人物的世界,哀或樂更加真實,並且常常是苦樂交雜的。可也就因為能感受到每個角色的真情流露,影片中的戲劇化轉折,便覺得再自然不過了。

或許我的眼淚會如此控制不住,也是因為壓抑太久,更因為芭蕾也曾經是我的夢想。然而,即使有相似的夢想,實現(或無法實現)的過程,卻不盡相同。

Billy在甄試時說的那段話,其實就劇本而言,並不特別。 作為該部電影的註腳,甚至有些薄弱。可我們不都像那些芭蕾學校的老師,處於世故中太久,習於專業跟表面的優雅,忘了為什麼而舞,忘了如何去舞嗎? 我猜想,他們聽完Billy的回答後,那些困惑的表情背後,一定有些許震撼,在心底起了效應。說不定晚上還會失眠呢! 因為那些老師的表情,似乎都在想:啊! 我真想體會一下這個男孩所說的那種感覺!
他們並不是不知道,只是遺忘了。
藉著那場哭泣,我讓自己深刻記得那份感動,還有這部電影喚起的感覺-----跳舞的感覺,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忘我的感覺,執著的感覺,還有,
作夢的感覺。

p.s 「It’s never to late to be the person you would have been.」

台長: 爵士月
人氣(6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溫哥華之[舊的我] |
此分類下一篇:Glenn Gould
此分類上一篇:[電影] Billy Elliot (劇情簡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