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26 16:18:41| 人氣1,419| 回應1 | 上一篇

The Big Issue - 誰說不能自我感覺良好?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天偶然發現"The Big Issue"原來不是黑色愛心詐騙集團之後,
搜尋了一下

像我這種一般民眾,頂多就是認為: 這是好事啊,來去買一本,助人為快樂之本....等等
有些人,想的比較多 ---> 
那就來稍微帶點批判精神,想想何謂同情不等於憐憫公益不等於大好人?

有位部落客寫出自己當初在英國看到街友販賣此刊物時,當下的想法,後來的了解及一些觀感
(照片裏的街友還蠻斯文的) 
其中,他寫: 
「《The Big Issue》,並不是一帖萬靈丹,也不是拯救者,她甚至只是再一次用主流的價值與手段,創造一個所謂的「回歸正道」的機會。但對部分街友來說,這也就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垂下了一根繩索,也許一拉,能改變些什麼。」

另外,一篇部落格文寫道:「曾有人說,如果要害一個人傾家蕩產,就叫他去辦雜誌,而從4月1號開始,台灣卻有一本賺不到一毛錢,完全以公益為主,讓街友能自食其力靠自己雙手賺錢,不繼續伸手的期刊降生,它叫做THE BIG ISSURE」。
 
不過,不營利,很難生存下去吧?
所以,破抱有篇報導指出The Big Issue並不是完全公益的,而是以商業為目的

如果你跟破報這位記者一樣,也誤以為這種刊物非得徹頭徹尾地清高不可,請看破報這篇報導

而其實在大誌的官網就已寫道:

特別的是,這份刊物的通路,是透過Homeless來販售。該組織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以有限公司模式,負責生產和配送雜誌到街頭的小販通路,另一個則以非營利組織的形態存在,以幫助這些小販們解決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的問題,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人家並沒有說他們不打算賺錢;
「我們期望,這本在英國發行已有十八年的刊物,能同樣成功的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在台灣推行;」

那麼,什麼是社會企業呢? 
社會企業英文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就是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

-------「不只是」為了謀取最大利潤而運作,也就是:  還是要謀取利潤。

所以,看完破報的報導,
我有一點生氣:

誰說給遊民賣的雜誌,一定內容要跟遊民有關?
誰說銷售手法有公益目的的商品,一定要非商業化?
若這麼認為,不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成見嗎?

不過,身為長年來破報的不忠實讀者,
還是感激它總能提供不同於世俗的觀點,讓讀者多一種思考面向,

這篇文章有句話我覺得不錯:
「同時,在購買者或志工參與的行為,也該由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真正轉入與遊民互動、了解的層面。」

哈哈,我有種被拆穿的感覺 --- 原本在知道了The Big Issue有幫助遊民的目的之後,
就想著明天要來買一本,
大概也是有點「這是做好事」的「提升自我感覺」心態吧。
(破報果然利害....)

也來自我整理一下:
基本上,必須要搞清楚一點:它是透過販售方式來幫助遊民,
並非連內容都是focus在社會公益或是遊民議題上
(其實我本來就不會做如是想,不知為何破報的記者一直在強調這點,或許他期望太高而失望了吧,還是說,只有我比較奇怪,並不覺得一本給遊民賣的雜誌就一定是內容要關懷遊民的雜誌? 
然而,官網上也同樣寫的很清楚: 「雜誌內容涵括時事、社會議題及藝文資訊」

無論是為了讓「自我感覺良好」,還是對雜誌真有興趣,或是跟遊民真聊開來了,
總之,買了,幫了人,也沒勉強了自己,最實在。

補充1: 台北29個捷運站出口可以買到簡稱TBI的「大誌」雜誌,其他縣市則在7-11販賣 (售價的一半扣除通路成本後將捐贈給聯合勸募作為弱勢族群的協助用途。)。 
(販賣地點一覽表  http://www.bigissue.tw/channel)  

補充2: 相同類似的街友雜誌在其他國家也可見到,像紐約的Street News、阿根廷的Hecho en Buenos Aires,都是以相同理念幫助街友重新站起來、融入社會。 (新頭殼newtalk )



台長: 爵士月
人氣(1,419)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吳剛罰跪[雜論] |
此分類上一篇:歡迎新進翻譯人員 --- 古哥

樸拙
昨天
第一次買~
2010-09-14 15:05:54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