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j/a/jasminewu/content/20050206/01/1244626537.jpg)
香港實在是一個有許多大眾交通工具的好地方。
從機場就可以直接搭機場快线到市中心,既快速又安靜,座椅旁還有專門放手提行李的空間,雖然本身只有幾個站,但要再轉乘地鐵都是非常方便的,我個人認對於觀光客而言,機場快线非常適合當天出入境時使用,
可是如果是要住上幾天必須將行李連拖帶拉到酒店去,就會有點辛苦了,所以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機場巴士這個選擇,
大部分的酒店是會有機場接送的服務,如果碰到那少部份時,從機場出關後往左手邊走的A1出口處會有櫃台,在那邊可以辦理購買機場巴士車票,會有巴士專門將觀光客送到每家酒店門口,
機場快线和機場巴士的價錢並沒有差很多,差別在於適用的情況並不同,
去年我跟周培培就是從機場入關後,將大件的手提行李寄物在機場快线的服務台,只要出示護照和付幾十塊港幣,就可以沒有負擔的在香港逛一整天,
今年我則是先在臺灣買好機場巴士車票,出關後正要跟著一堆西方觀光客要上巴士時,只見收票的先生跟他身旁另一個先生嘰哩咕嚕的說了些話後要我再往前走,原來其他觀光客所住的酒店都是在九龍區,但我訂到的酒店卻靠近旺角,而香港的馬路大多是單行道兩區間往來是很花時間的,於是為了不花上繞路的時間決定另外開一輛高級小巴士載我去我的酒店,司機先生在路上還恭喜我說這可是幸運到應該趕快去買張彩票的,路程的時間減少一半以上、兩種車車資差距也不小,有點像是買了機票要ckeck in時發現經濟艙沒有位子了所以免費升級到頭等艙般的情節,
回程時也只要在離港前一天,打電話去訂位,就不會擔心一路慌慌張張的扯著行李去機場趕飛機的事發生,而且在機場時每個人都一再叮嚀我前一天一定要訂位,可是我那天早上出門忘了帶電話號碼,半夜十二點回到酒店才緊張兮兮的打過去,他們也有人接電話,真是太貼心了。
至於在香港馬路上隨時都可以見到的巴士或電車,和臺灣並不太一樣,
因為它們是有雙層的坐位,通常大家都會坐在上面那層看市景,可是每次我還在爬樓梯時司機先生就已經開車了,所以我上下樓梯時都會提心吊膽的,很怕摔下去,而且香港的道路比較窄,所以只要站在人行道稍微靠馬路一點的邊緣,就可以不斷的和巴士擦有很近距離的接觸,只來的及感覺到一陣熱氣過去和頭髮被吹了起來,車已經咻的一下開的很遠了,後面一班再逼進然後擦身而過,其實還滿可怕的,
有天晚上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要坐巴士到轉登山纜車的地方,因為平時大都坐地鐵嘛,等車時很高興的要跟正從後方馬路上開來的巴士合照,所以往旁邊站了點好入鏡,結果是每班經過的巴士拼命的對我們按喇叭要我們往裡站的呼嘯而過,照片是照到了,可是人也被嚇到了,周培培事後在那張驚險的照片下加上了副註,說那些司機先生們一定覺得我們是來自由行的大陸人吧?這個時候我們可是沒有勇氣敢說出我們是臺灣來的這種話了,
那什麼又是登山纜車呢?
去香港一定要做的事就是看夜景,雖然有巴士可以上太平山,但登山纜車可也是觀光景點之一,在爬坡的時候可以斜到幾十度,上山是還好下山時就會覺得因為一直要把頭撐直所以脖子有點酸,那種在晚上和一整車的人一起搖搖晃晃爬上山的氣氛可以說的上是有趣了,
香港的夜景聽說是有名到排進世界前幾名的,因為他們有很多大樓,每一棟都蓋的很有特色甚至連晚上的燈光也經過精心設計,白天看是宏偉,晚上看是驚豔,真的就像是不夜城似的越晚越漂亮,會讓觀光客衷心的認為就算冷到發抖都要趴在山頂欄杆旁看的大呼小叫,這實在是到了晚上後只能看到幾種顏色的台北夜景所不能相比。
不過在香港時最常使用到的應該是地鐵吧,
台北捷運的英文是MRT,香港地鐵則叫做MTR,捷運有悠遊卡地鐵有八達通卡,差別在於八達通卡是儲值卡的一種卻沒有折扣,八達通好像是來自章魚的概念,取其四通八達的意思,香港地鐵也真的從南到北自東往西全部都有,有些站還可以接往內地的火車,廣東就是很常出現在地鐵站路標裡的地名,除此之外地鐵行駛的速度也比較快、間隔時間較短,給人一種很有效率的印象,就連路人走路的速度似乎也都比台北快,有香港朋友說因為這樣以前是比較危險的,會有乘客不小心被推到軌道上的事發生,所以現在的地鐵站大多有加設月台和鐵軌間的玻璃門,當列車進站後停妥時車門和玻璃門才會打開以策安全,
我到香港的第一天在酒店辦好check in後,就自己搭了地鐵去尖沙嘴找周培培和香港朋友們,所以搭地鐵實在不是一件有困難的事,只要不動聲色的跟著人群走就可以找到出入口和售票機,各月台地鐵的去向也說的很清楚,只要精明點就可以連開口問都省了,
可是第一次搭地鐵容易第一次轉地鐵卻很難,有天晚上我要從銅鑼灣回到尖沙嘴線,自信滿滿的買了票進去卻突然發現沒有任何一個月台標示著前往尖沙嘴的方向,可是我買票時明明就是按了尖沙嘴的燈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一臉茫茫然的站在快速人來人往的地鐵站中間找不到路標也看不到任何的服務台,這時竟然聽到有人喊我,原來是剛好也要搭地鐵的kath迎面朝我走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感動到要哭了,全香港我認識的人大概不超過十個吧,kath卻那麼剛好出現在我差點要大迷路時教我怎麼轉車,從此以後搭地鐵我都會在買票時認真看好路線圖,因為如果忘記這個步驟的下場就會是在地鐵站像找迷宮出口一樣要繞來繞去的找轉車的月台,除了嚇到自己,也會讓旁人一眼就看穿這人是外地來的觀逛客一臉迷路樣啊!
最後要特別提到的是天星小輪,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小輪船,
從尖沙嘴的中心一路往半島酒店的方式走去,就會找到碼頭可以搭輪船直接在灣仔的碼頭靠岸,雖然這也在地鐵的線路上,可是搭小輪不但便宜又可以吹吹風看看風景,是可以參考的小捷徑。
以上,就是我曾在香港使用過的各種大眾交通工具;以下則是補充的,
香港當然也有許多的taxi「的士」,但費用較高而且在香港的街頭開車未必會比搭地鐵快速和方便,一般觀光客應該比較少機會搭的士,另外香港也是有機車的,可是如果注意看很少會看到女生騎機車出現,根據香港朋友透露機車在香港人的關念中還是停留在那是古惑仔的交通工具的印象,而且在馬路上我一眼望去能看到的機車大多是重型車,停在路邊聽車格裡也會套上全黑保護布可能是要防日曬雨淋吧,因為是古惑仔的跑路工具所以要特別照顧好的關係吧?
圖:在太平山頂跟纜車模型合照。
觀光客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其實該是雙腳才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