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30 17:02:52| 人氣7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新的國際氣候協議內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際間的減碳行動已走出殿堂式宣言,開始真正地落實在立法行動上。在美國,聯邦眾議院廿六日通過溫室氣體排放等汙染設限的《美國潔淨能源與安全法》。在台灣,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當天舉行第二場「邁向哥本哈根」環境沙龍,不僅將六月中波昂會議所產出的國際新減碳草案內容帶回國內,並邀請學者專家針對新的減碳協議對台灣企業的影響提出看法與建議。

會中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志工研究員進行國際新減碳草案簡報,這份200餘頁的草案是
各國為了在年底哥本哈根會議之前,對於後京都時期如何應付氣候變遷問題所生產出的先行架構。邀請的與談人包括有中華經濟研究院能環中心的溫麗琪博士、企業永續發展協會黃正忠秘書長、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謝英士董事長、環保署溫減辦公室楊慶熙執秘等,來分析台灣企業面對暖化的危機與轉機。

公約締約國長期工作行動小組(AWG-LCA)以及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之進一步承諾工作小
組(AWG-KP)根據共同行動願景,包括減量責任、調適行動、科技發展與轉移、金融發展與
援助做一統整,以討論出具體的溫室氣體減量方案。其中航空業減碳提案以及於防止開發中國家森林退化的概念中加入土地開發項目的REDD+,是此次份草案中出現的新構想。而對於各會員國基於自身利益而定出不同的減碳標準以及技術轉移的智慧財產權爭議問題,預期將延燒至後京都時期國際氣候變遷會議的談判桌上。
 
減量標準與國家認定意見分歧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志工研究員張楊乾認為這次波昂會議所提出的共同願景沒有共識,有
各自主張。對於誰是汙染者的認定,各國基於自有利益而意見分歧,譬如中國反對污染者付費原則,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尼則提出各國能力範圍內的自願性減量和歷史減量責任概念。

另外針對減量國家要如何分,各國也有歧見,瑞典認為後京都時期應打破附件一與非附一
國家的二分法,而是採用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採用的國家標準。

附件一國家本身對於減量目標以及各國設定的基準年也有不同的要求,目前的討論除了歐盟自我要求2020年前依1990年為標準減量30%之外,未簽定京都議定書的美國,自己發展出
《清潔能源與安全法》(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ACES),計劃於2020年前依
2005年減量17%。發展中國家對已開發國家要求更多,他們要求將已開發國家視為一個整
體,需減量40%,小島國家根據IPCC的報告,在2020年要達到適當的溫度至少要減量
45%,若依據歷史減量責任標準,已開發國至少要減量79.2%。

技術轉移的智慧財產權與金援問題
在金融援助與技術轉移部分,傾向以公共資金協助技術研發或合理價格取得技術,如墨西哥提出全球綠色基金概念,美國則支持成立私部門進行金融援助,但是援助的標準尚未明確。技術轉移包括減量與調適技術,它的問題是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是否要依據WTO體制下的智財權規範來執行,目前已開發國家已準備列出現有的減量技術清單,之後才進入下一階段的智財權談判進程。
                                                                                      
志工研究員趙家緯指出雖然「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公約締約國成立技
術移轉專家組織(Expert Group on Technology Transfer, EGTT)來規劃整體技術轉移的工作架
構,但是經費問題難以解決,他指出若將溫度成長控制在兩度以內,每年需要2600到6700
億美金來推動技術移轉工作,相當於台幣22兆左右,是台灣GDP的兩倍之多。

航空減排、土地開發納入規範與農業問題
航空業減碳提案的部份,全球航空協議集團(The Aviation Global DealGroup, AGD)同意將
航空業視為一個國家以納入減碳名單,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計劃2050年前減排50%,目前幾
家航空業正在找尋白油桐、海藻提煉生質柴油等替代能源,但未來勢必增加運輸成本。低度發展國家則以京都架構下的污染補償概念,要求國際機票附加6美金用在調適基金上。

防止開發中國家森林消退的「降低因森林消退所導致的碳排放」(Reduce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edation, REDD),此次將土地開發也算在內(REDD+),中國反對強迫性
參加REDD相關協定,且質疑森林減少和二氧化碳增加的直接關係。

最後是關於農業與企業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的調適與因應,志工研究員林鼎傑指出我國農地以每年9000頃相當於36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速度消失,且農業預測不確定性極高,政府必
須及早正視氣候變遷的問題。他以歐盟農業調適白皮書為例,提出建立農村發展基金、支持有機農業、發展可調節氣候綠色公共建設、增加農民調適能力等方法。

南韓啟動減排 台灣動作緩慢
趙家緯簡報中指出,加州氣候行動小組因應加州太平洋學院提出的世紀末加州海平面上升
1.4公尺的預警,開始著手規劃多項因應措施,且南韓在這次的波昂會談中也聲明支持2050
年減量50%目標。反觀台灣,雖然我國也將在五年內投入300億經費發展再生能源,但許多
計畫都還在政策評估端,應加入實質的預算編列進程,另外,張楊乾認為台灣發展出的能源發展技術可作實質外交,幫助邦交國抵抗暖化。


參考資料: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
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lowestc.blogspot.com/
張揚乾(2008)。《低碳生活的二十四堂課》。台北:朱雀文化。

中時電子報「潔淨能源法 推動綠能產業」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
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9062900133,00.html

台長: Jasmine
人氣(7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情報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企業的氣候風險
此分類上一篇:新發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