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23 07:31:20|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七千億救金融「現金換垃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七千億救金融「現金換垃圾」?

* 2008-09-23
* 中國時報
* 【楊明暐摘譯】

 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的七千億美元拯救金融體系計畫,被一些持懷疑態度的人說成是「現金換垃圾」。另一些人則依照聲名狼藉的《授權(對伊拉克)使用武力案》,稱他所提的法案為《授權使用財力案》。

 這類嘲諷有其正當性。大家都同意必須採取某些重大措施,但鮑爾森要求賦與他本人及其繼任者特殊權限,以便動用納稅人的錢從事一項在我看來沒什麼道理的計畫。

 有人說我們應全然信任鮑爾森,因為他很精明,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他的確精明,但過去一年半,他一再宣稱金融危機已「得到控制」,而後又提出一系列不管用的補救措施,這叫大家如何相信他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跟我們一樣,只是在收拾爛攤子。

 因此,讓我們好好想一想這整起事件。我對這次金融危機有一項包含四個步驟的看法:

 一、房市泡沫化,導致房貸無法償還和喪失抵押贖回權的情況湧現,從而造成抵押房貸證券價格大跌。

 二、這些財務損失令許多金融機構資金短絀,資產遠不如所欠的債務。這個問題特別嚴重,因為泡沫尚未破滅那些年間,大家都欠下大筆債務。

 三、相對於它們的債務,金融機構擁有的資金太少,以致沒有能力或意願提供經濟所需的貸款。

 四、金融機構意圖出售包括抵押房貸證券在內的資產來償還債務,但這會使資產價格更低,使它們的財務狀況更糟。有人稱這種惡性循環叫「降低槓桿操作的弔詭」(paradox of deleveraging)。

 鮑爾森的計畫是要聯邦政府買下七千億美元陷入麻煩的資產,主要是抵押房貸證券。這如何解決危機?

 這樣做也許,只是也許,能打破我在第四步驟中說,降低槓桿操作的惡性循環。就算這一循環被限制住,金融體系仍會因為資金不足而癱瘓。

 或更有甚者,除非聯邦政府大舉溢價收購資產,用納稅人的錢讓金融公司及其股東和主管們發一筆橫財,否則金融體系仍不會有起色。我是不是說過,我對這個計畫很不爽?

 金融體系需要更多資金,但該介入的是第二步驟,不是第四步驟。如果聯邦政府提供資金給金融公司,它就應得到金主該得的股權;如此一來,救援計畫成功之後得到的收益,才不會流進捅出這次紕漏的那些人口袋。

 當年儲貸危機就是這樣,聯邦政府取得劣質銀行的所有權,而不僅僅是它們的不良資產。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情形也是如此。

 但鮑爾森堅持要一個「乾淨」計畫。「乾淨」意味納稅人資助的救援行動不附帶任何條件,獲救者不需提供任何交換物。這算什麼好事?尤有甚者,鮑爾森還要求擁有獨裁式的權限,且「不受任何法院或任何政府機構審理」,使得這項提議更令人無法接受。

 我知道未來幾天國會將在巨大壓力下同意鮑爾森的計畫,頂多做出少許修改使它看起來稍微不那麼糟。基本上,布希政府花了一年半時間告訴大家,事情已得到控制。如今他們說天要塌下來了,若要拯救世界,我們現在必須完全按他們的指示去做。

 不過我呼籲國會暫停片刻,深呼吸一口氣,試著認真改寫計畫的結構,使它成為一個針對真正問題的計畫。不要草草通過提案,假如這項計畫依目前的形式過關,不久的將來,我們都會非常後悔。

 (克魯曼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楊明暐摘譯)

台長: 大雄 °♫-* 和睦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