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9 12:50:34| 人氣3,10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魔----摘自維基百科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魔,梵語魔羅(梵文:ma^raMāra,巴利文:ma^ra,藏文:bdud)的漢語簡譯,佛教神話中的惡魔,指奪人生命,且障礙善事之惡鬼神。若梵漢並舉則稱為魔障。

 

在原始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們的首領名叫波旬,出於嫉妒,曾經企圖阻止釋迦牟尼證悟成佛。在釋迦牟尼開始傳教之後,也曾經多次擾亂僧團弟子。

 

佛教認為,任何能夠阻擾修行的障礙,都可以稱為魔。因此,在內心中的不安、憤怒、貪心等煩惱,都能被稱為魔。

 

魔羅(梵文:Māra),意譯殺者、奪命、能奪命者、障礙。它可能源自於古印度神話中的閻摩(梵文:यमYama)。依《梨俱吠陀》所述,閻摩為死神,住在天界,他已克服死亡,為亡者引路。它源自於原始印歐語詞根*mer,意思是死亡。歐洲的睡魔(mare,nightmare),斯拉夫神話中掌管死亡的女神Marzanna,拉托維亞神話的大地女神Māra,都源自於同一個字根。

 

為了符合漢語習慣,魔羅被簡稱為魔。古譯經論多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時,以其為能惱人者,遂改作魔。

 

據《長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瑜伽師地論》卷四等所說,魔王住於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之高處。另據《長阿含》卷二〈遊行經〉、《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七、《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五所述,魔王名為波旬,有色力、聲力、香力、味力、細滑力等五力,又有魔女魔鬼等,常擾亂佛及其弟子等,妨礙善事。原似根據夜摩之思想而來。

 

依《梨俱吠陀》所述,夜摩為死神,住在天界最遠之處,常以『死』為使者而奪取人之生命。由此可見,其意與具『殺者』語義之『魔』有相通之處。

 

但至欲界六天之說興起,則認為夜摩住於第三天,佛教另以濕婆為魔神,而將之置於第六他化自在天,號破壞正法之惡魔,即天子魔。

 

此外,又有自內觀方面以解說『魔』之語義者,由此乃有煩惱魔、五陰魔等四魔說。《大毗婆沙論》卷一九七云(大正27·984c『以諸煩惱害善法,故說名為魔。』《大智度論》卷五云(大正25·99c)『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此處之『魔』主要以『破壞』為其語義。

 

又,《大智度論》卷六十八說夜有煩惱魔、五眾魔、死魔、天子魔等四種,其下並謂『魔,秦言能奪命者,死魔實能奪命,而其餘亦能作奪命之因緣,亦奪智慧之命,是故名殺者』云云。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闡明五陰魔為死之所依,煩惱魔令感當來之生而至死,死魔正是死之自性,天子魔障礙欲超越死者,故共名為魔。此中,以『死』通為『魔』之語義,即根據夜摩之思想而來,實則其中唯有死魔相當於夜摩,天子魔指破壞正法之濕婆,煩惱與五陰二魔則是從天子魔之義轉來者。

 

此外,舊譯《華嚴經》卷四十二謂魔有十種,貪著五陰稱為五陰魔,煩惱能染污障礙稱為煩惱魔,自憍慢稱為心魔,遠離受生稱為死魔,起憍慢放逸之心稱為天魔,心無悔稱為失善根魔,味著稱為三昧魔,於彼生著心稱為善知識魔,不能出生諸大願稱為不知菩提正法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又總括為分段、變易二魔。

 

『煩惱障』障礙三乘稱為分段魔,『所知障』障礙菩薩稱為變易魔。

 

分段、變易二魔各有煩惱等四魔,故總成八魔。凡此皆系以廣義解釋『魔』之語義。

 

另外,《法華經》卷五〈安樂品〉自煩惱魔等四魔中,除去天魔,而揭舉五陰魔、煩惱魔、死魔。《罵意經》更列出天、罪、行、惱、死等五魔,此繫於上述四魔之外復加罪魔而來。

 

《涅盤經》則在四魔之上另加無常、無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其他,如《摩訶止觀》卷八(下),曾就修禪中所起之魔而廣加分別;《大乘起信論》亦說及有為魔邪諸鬼所惱亂之事。

 

此外,依《普曜經》卷六〈降魔品〉所載,釋尊成道之際,魔王波旬曾派遣欲妃、悅彼、快觀、見從等四女前來擾亂。

 

迦葉佛時,有頭師魔王出現。《雜阿含經》卷三十九、卷四十五等處曾述及佛陀降魔之事。《中阿含經》卷三十亦述及有關佛弟子目連降魔之事迹。

 

而密教為防止諸魔之侵迫,故於修法時常行結界等法以資防範。

 

 

 

 

魔之分類 :

 

1.內魔、外魔,內魔由自身產生障礙,外魔則系自他身而來之障礙。《定善義傳通記》卷三謂四魔之中,以天魔為外魔,其他三魔為內魔。又有就分段、變易二身而分,或從煩惱、所知二障而分。

 

2.五陰魔、煩惱魔、死魔三者,《法華經》卷五〈安樂品〉云(大正9·39a)『見聖賢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勛,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此三魔乃自四魔中,除去天魔者。

 

3.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四者,出自北本《涅盤經》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等。又,《超日明三昧經》卷上所謂身魔、欲塵魔、死魔、天魔者,亦同於上述之四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釋之雲(大正45·348b)『煩多擾亂名為煩惱;色等積聚名之為蘊;將盡、正盡、盡已名死;神用光潔自在名天。此四即魔。』

 

4.天、罪、行、惱、死等五魔,出於《罵意經》。乃於上記四魔,復加罪魔。

 

5.《涅盤經》謂四魔加無常、無我等四倒,而成八魔;又謂分段、變易二身各有四魔,故成八魔。

 

6.《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列欲、憂愁、飢渴、愛、睡眠、怖畏、疑、毒、名利、自高慢等十魔。

 

7.《華嚴經大疏鈔》卷二十亦列舉蘊、煩惱、業、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識、菩提法智等十魔。

 

 

 

 

佛教經典 華嚴經疏鈔 所言之魔

 

(01) 蘊魔:以身中五蘊「色、受、想、行、識」積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奪智慧之命,故稱蘊魔。

 

(02) 煩惱魔:貪、瞋、痴等煩惱,迷或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03) 業魔:殺等惡業,障蔽正道,害慧命者。惡業即「身」殺、盜、淫「口」惡口、綺語、兩舌、妄言「意」貪、瞋、癡所生之業。

 

(04) 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我慢」便是驕傲之心,眼光過高,輕視他人。

 

(05) 死魔:人之壽命有限,妨修道,能害慧命者。身老體弱而起煩惱,自命死期迫近而不學道者。

 

(06) 天魔:欲界第六主,作種種障礙,害人之修道者。

 

(07) 善根魔:執著於自身所得之善根,不更增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盲目亂做善事,不分是非,不修善心者。

 

(08) 三昧魔:耽著於自身所得之襌定,不求昇進,障蔽正道,害慧命者。襌定時卻入善惡境界,或見形形色色種種迷人之變化,非自身能自主者。

 

(09) 善知識魔:慳吝於法,能說不說,不能開導人,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對所得之法,不願和人分享或藏私或有條件分享善知識者。

 

(10) 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智執著,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台長: 紅塵佛子
人氣(3,109) | 回應(2)|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章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混沌理論----轉自網路
此分類上一篇:80後作家,學佛前後的變化----轉自網路

皮 厚
感恩 合十 頂禮

阿彌陀佛
2013-01-09 21:54:45
版主回應
善知識吉祥

謝謝來看文章

願您同沾法喜

請向慈悲的佛菩薩頂禮哦

末學只是一個凡夫

受不起您頂禮~^_^!

阿彌陀佛 !
2013-01-09 22:14:20
皮 厚
是~

阿彌陀佛!
2013-01-09 23:55:08
版主回應
阿彌陀佛
2013-01-10 14:36: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